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观音山》影评:未知生,焉知死

影视台词 > 影评 > :《观音山》影评:未知生,焉知死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观音山》影评:未知生,焉知死的正文:

事也没有特别出彩之处,甚至不愿扔掉车祸中车子的设计,也与《功夫梦》撞车。(电影如今上映的版本与原先的确定版本不同,张艾嘉的角色本来在电影开头就要出现,她在京剧团的位置被另一个演员顶替,她在剧团大闹一番,这样才有之后两个年轻人初见她时的沮丧。这一段国内上映时被删掉了,否则这个角色将更饱满,更完整。)

   倘电影仅仅如此,没有值得夸耀的。叫人敬佩导演的是,她将对生命、生存、死亡的深层考量纳入这两条故事线索的交汇处。常月琴被年轻人的活力感染后,与他们一起去观音山,沿途望见汶川地震后的废墟,处处塌陷的楼房,大街空荡荡。电影时而插入地震时现场摄下的视频,时隔数年,照样震动人心。

   这几个人的小命运在这等大灾难前,似是不值一提,就好比电影里南风一个同学说的“那么大的城市,我们算什么?”然而电影里却感觉到,常月琴丧失亲人的苦难与年轻人所面临的困顿,并不比这大灾难轻松,反而是同等沉重的。在每个具体的人面前,生死苦难并不像国家机器宣传的那样要区分宏大与渺小,它们都将对人的生命造成可怖的摧残。每一个“我们”真的算了什么,这世界才真的有重量。

   几人游玩的观音山上有一座被毁弃的小庙,这是影片的题眼。 影片的宣传人员说,这电影中,因政策缘故,这极重要的元素却不能对观众做丝毫布告。片中,一个和尚来修葺庙身,重塑佛像,甚至将他师父的肉身佛也供在其中。常月琴与年轻人们也加入进去,仿佛是要修补自己的生命。

   这个和尚对常月琴说,师父还活着,他每日都与师父说话。常月琴得到一丝宽慰,她仿佛也还可以与死去的亲人对话,但她的执念却是“在一起”,这令她不愿在流连人世。年轻人无法理解这行径,在飞驰的火车货运车厢上面怅然若失——真是未知生,焉知死。

   导演李玉终于真正触到审问生死这般终极的问题,这在国中电影,特别在是现下这丧失人味的影坛中,宝贵极了。但李玉没有足够的力量把握它。所以这种终极问题的提出,导致电影行至末尾,气脉被割裂。如我刚才所提,末尾流于探讨的虚空。只好靠完全手持的生猛摄影风格来造可观的氛围——常常晃动过度,曝光过度、甚或粗心而故意的虚焦。

李玉的心气与内心的反照使《观音山》得以脱离其他文艺片如煤气泄漏一般的无力与死气沉沉。第五代一直在做摧毁心灵的努力,处处弥散绝望的气息;第六代企图在青春中重建一种心灵的神气,却常常是靡费的。那种由心底诞生的、坚不可摧的生存的力量,从生与死的探讨中是极可能

《观音山》影评:未知生,焉知死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观音山》影评:未知生,焉知死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观,知死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