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我喜欢的十部名人传记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我喜欢的十部名人传记电影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我喜欢的十部名人传记电影的正文:

1《莫里哀情史》(法国剧作家 莫里哀1622~1673)



这部电影凭借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华丽的视觉效果直接进入我的电影排名前十,以至于在影片中我都来不及去考虑莫里哀的内心世界。现在很多导演甚至观众都希望别出心裁以片盖全,用小人物为牵引,运用现代主义艺术的手法,描述伟人刹那间的感觉和心理,不必注重剧情的完整和波澜壮阔。而我不以为然,对于一个深深崇拜伟人又并没看过太多传记电影的初学者来说,没有把伟人的生平故事加上艺术点缀重现给后人更令人兴奋的事了。 所以,我强烈支持《莫里哀情史》这种类型的电影,不必那么煽情,不必那么颓废,运用完美的编剧能力去展现一位喜剧作家是上上之选。莫里哀幽默又机智的表演让我融入其中,分享其智慧和快乐。那段时期,《放牛班的春天》《天使爱美丽》和《莫里哀情史》这三部法国电影让我对法国现代艺术的喜爱有了质的飞跃。本片中几位女主角表演都很不错,Ludivine Sagnier扮演的那位声音性感又自恋的女贵族更是美艳绝伦,我还期待着我们的莫大帅哥去调戏她一下,不过,这种事没有发生……相比于莎士比亚,我对后者了解更多,但从艺术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完成了它的使命,在逗我们开心的同时展现了莫里哀玩世不恭的一生。


2《莫扎特传》(奥地利作曲家 莫扎特 1756~1791)

《莫里哀情史》带给我的是视觉享受,《莫扎特传》带给我们的是听觉享受。神奇而又悦耳的旋律构成了这部电影的主体。在演员的表演上,演莫扎特的主角甚至超过了莫里哀。他不仅诠释了莫扎特的喜与乐,也展现了莫扎特的惧与悲。我们在听不到莫大帅哥(怎么又是莫大帅哥?)充满个性的笑声时,看到的是他的恐惧和彷徨,特别是萨利埃里戴上假面去找莫扎特,命令他为自己写安魂曲的时候,莫扎特的艺术灵魂已被恐惧勾去,留下来的只是凡人一般的身躯,他像个孩子似的需要有人保护和安慰,他虽然是个天才,但比起贝多芬,他更容易被恐惧打倒,如果说贝多芬是百炼而成不死的钢,莫扎特就是从天而降娇贵的玉,注定两个人在面对惨痛时的不同结局。

看这部电影,我们主要的目光集中在莫扎特的音乐天才上,可以说,他是为演奏而生的,在作曲的内涵和影响力来说,他应该超不过后辈贝多芬。我一直觉得奇怪,莫扎特在参加化装舞会时疯狂地演奏时,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正太一直拥有一个怪怪的表情看着莫扎特,导演反复给他特写,不知是何用意?从年龄上来说,和贝多芬很吻合,这不仅使我有了遐想,但贝多芬小时候的样子我知道啊,和这小孩又不像,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怀疑是导演的儿子)

4《莎翁情史》(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1564~1616)



如果《莫里哀情史》是美国人拍的,应该也能进奥斯卡,虽然《莎翁情史》获奖,但我并不认为它比《莫里哀》优秀,无论从场景还是演技上,它都要差一点。也许是《莎翁》在投资上要大一些,毕竟它的场景后期搭建的比较多,而《莫里哀》的场景取自法国现有的文艺复兴建筑。莫里哀死的时候,莎士比亚才6岁,但是从才华和影响力时,他完全超过了前者。也许就是因为更伟大,所以导演拍他的戏要显得压力大些。

从莎士比亚黑呜呜的手指甲来看,从他在家里不拘一格的动作来看,从他勇敢浪漫地追求爱情来看,他和莫里哀一样,连骨子里都是个诗人。我有时在想,这么伟大的人物如果出现在今时今日会怎么样?这样想的话,那就热闹了,达芬奇、莎士比亚、牛顿、特斯拉、爱因斯坦、米开朗基罗、卓别林、迪士尼、手冢治虫、黑泽明汇聚21世纪,估计这个世界每一秒都充满着传奇。言归正题,莎翁的戏剧中我比较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威尼斯商人》,他的剧作在用词和句式上都很天才。By the way,我很喜欢英式幽默。
5《卡拉瓦乔》(意大利画家 卡拉瓦乔 1571~1610)


(9月29日)正是卡拉瓦乔的生日,正好纪念一下这位伟大的画家。在画家的电影中,我好像只看过这一部,达芬奇(没买到)、拉斐尔(没拍过?)、米开朗基罗(又没拍??)、勃鲁盖尔(还没拍??)通通没看过,毕加索和梵高的电影网上有,但我还没买到。总之,这么喜欢画家的我,居然只看过卡拉瓦乔的电影,真不知道是我孤陋寡闻还是卡拉瓦乔幸运。

我很喜欢文武双全的人,像中国的吕蒙、周瑜、嵇康、李世民、李白、辛弃疾、乾隆,这些都是上马能战下马能书的人,终身学习他们。西方的艺术家好战的也很多,卡拉瓦乔、拜伦、普希金这些都有着好战基因,带点骑士精神吧,什么事无法解决了,就决斗一下。有史料记载:“他干两周的活儿就能挎剑大摇大摆逛一两个月,还有一个仆人跟着,从一个球场到另一个,总是准备争吵打斗,因此跟他在一起狼狈之极”。这样的人估计射手座女孩比较喜欢吧,没有安全感,每天生活在恐怖之中……因为扮演卡拉瓦乔的人神态酷似罗嘉良,所以我看这部戏时非常投入,无论是他给同性恋水果篮男孩画画还是《召唤使徒马太》中的光源诞生,都给我十足的惊喜。不过,后半部涉及宗教和政治的东西看的也没劲,毕竟,那些东西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吧。

6《复制贝多芬》(德国作曲家 贝多芬 1770~1827)



还是要和《莫扎特》对比一下,很明显,《莫扎特》写的是故事,《贝多芬》写的是心情。本片集中写了贝多芬的晚年,而且几乎没写他的朋友,除了影片中的线索人物安娜,一个为贝多芬抄谱的女学生。众所周知,贝多芬性情是十分古怪的,很不受邻居喜爱,甚至称之为地狱中的恶魔,而贝多芬却又我行我素,丝毫不顾及别人感受,与莫扎特晚年的内敛相比,贝多芬显得十分狂躁和放肆。在后人眼里,这无可厚非的说是天才的真性情,但是对于当时环境下的穷苦邻居来说,贝多芬无疑是个灾难,只要有他存在,别人就无法安乐地生存下去。

从他的字迹就可以看出。有一次我看了贝多芬本要写给拿破仑的《英雄交响曲》的原稿,上面原本的赞颂之词被愤怒的贝多芬画得稀巴烂,这场景像不像老顽童周伯通的杰作?也许只有悲惨的射手座的人能干得出这件事吧。反观之,像贵族家庭出生的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的原稿,则显得清秀亮丽,具有贵族风范。本片采取的是和《摩托车日记》一样的片段式写法,更重视心灵感受,我不是去指责这种剧作法,但如果真的能每部作品都能达到《摩托车日记》那么引起共鸣,也就值得称赞了。

7最后一站(俄国作家 托尔斯泰 1828~1910)


因为是新片,我只看了一遍,后面三部也一样,除了《卡夫卡》,其他都是今年才引进的。托尔斯泰是个很伟大的作家,在世界名人榜的作家一列中,他仅次于莎士比亚进入前一百名。他带给世间的奇迹不仅仅是《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和《复活》三部巨著,而且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博爱精神,这一点很像雨果。此人年少时也是个问题少年,罗曼·罗兰不遗余力地写着托尔斯泰年轻时的堕落,然后写他如何从一只茧变成了一只蝶,这就是托尔斯泰自我的救赎和进化,相当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道德转变。

对于一位曾经给予自己写信支持的伟人加偶像,罗曼·罗兰的客观更让人看到了多面的托尔斯泰。很可惜,这部电影和《贝多芬》一样,只描写了托尔斯泰的晚年,依旧是从一个小人物的眼中看伟人,双线出击,而并非采取直接写法。说实话,我还是喜欢传统的直面描写,因为我们对伟人认识不够,还没达到旁敲侧击融会贯通的境界,也许是因为西方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比较了解吧。反言之,如果他们看我们描写关公和孔明的电影,不正面写他们,却从廖化的角度看,肯定也看不懂吧——但我却看得更津津有味。


8造物弄人(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 1809~1882)



之所以把这几部电影放在一起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心理描写为主的艺术电影,如果没有好的耐性和兴趣,很难继续看下去。不知为何,我看谁都像罗嘉良??扮演达尔文的演员居然也像罗嘉良。卡拉瓦乔眉宇间的神态像,达尔文的鼻子和嘴很像……这两个人要同时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我还怎么活?说实话,看《卡拉瓦乔》时,我目不转睛就是为了跟随“罗嘉良”的神态四处游走,看《造物弄人》我兴致勃勃也是为了跟随“罗嘉良”的嘴角听其说话。

总而言之,这两部电影都不算传记影片的佼佼者,因为观众的目光居然只是围绕着自己偶像的代替品,而非对电影本身的热爱,可见剧本上已经失败了一半。我还喜爱影片中的一些可爱的小插曲,比如达尔文给女儿讲的那几个故事,无论是火地岛的野人还是小母猴安妮,都引人注目,妙趣横生,还有他和他表妹兼老婆的爱情,起初的争端并不好看,后面的和好才温馨。(和《最后一站》中托尔斯泰夫妻的由分到合异曲同工)

9《另一个大仲马》(法国作家 大仲马1802~1870)


也许有人喜欢看这种爱情片吧,相比之下,还不如写小仲马因《茶花女》轰动全国而与大仲马相认的故事呢。《莎翁情史》中莎士比亚和他老婆自己上演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爱情,《莫里哀情史》中莫里哀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真正的生活喜剧,甚至下一部《卡夫卡》中,卡夫卡都进入了一个不知名的恐怖世界里,而充满浪漫奇遇的大仲马故事,却显得平庸无奇,只是一场并不浪漫的恋爱?又是小人物的烘托?这部电影的真正主角很明显应该是大仲马的助手奥古斯特?马凯。

我听到影片中提及到“基督山”的名字,先是振奋了一下,希望能看到一些好玩的事情,结果只不过是个揭穿假面具的舞会。虽说结局写了政治斗争,有了些打斗场面,但总的来说,我们看不到大仲马的灵魂所在,想当年我看《基督山伯爵》时可是把主人公当成令狐冲了呀!而这部电影完全没有惊奇。一直期待他的宝贝儿子出现,结果也失望告终。

10《卡夫卡》(捷克作家 卡夫卡1883~1924)


我知道史蒂文·索德伯格是很著名的导演,但很抱歉,这部描写我偶像的电影,我却没有看懂,不知道是卡夫卡比较晦涩还是导演比较晦涩,总之,影片压抑的气氛和平庸的情节让我无法融入其中。也许有人要说,你既然不喜欢压抑的气氛,何必喜欢卡夫卡?我却说,我喜欢卡夫卡的想象力,喜欢他的表现主义,甚至同情他的人生,但是本片卡夫卡没有给我什么让人怜爱的模样(格瓦拉我可是怜爱了好一阵),选才也未免也无趣了,也许是过于深奥,也许是卡夫卡的人生经历就是如此无趣,所以,电影带给我的感受就是这些。

不过,激情澎湃——那是拜伦和海明威的故事,绝对有你意想不到的震撼。我自思,确实如此,不应该对卡夫卡诸多挑剔了,他自己也说,“一切障碍将粉碎我!”也许,想看《变形记》的那种神奇,我应该去看《骑鹅遇险记》;想看《城堡》的那种神奇,我应该去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看伟人传记电影的乐趣是不言而喻的,既加深了对伟人的认识,又欣赏了电影的艺术,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偶像出现在电影银幕之上。

我喜欢的十部名人传记电影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我喜欢的十部名人传记电影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我喜,电影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