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扒手》影评:这才是最好法国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扒手》影评:这才是最好法国电影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扒手》影评:这才是最好法国电影的正文:

罗伯特·布烈松之于法国电影,就好比莫扎特之于奥地利音乐,陀斯妥耶夫斯基之于俄国文学。
  罗伯特·布烈松(Robert Bresson)在四十多年前拍摄的《窃手》(Pickpocket,一九五九年)至今被影评界认为是一部“最当代的影片”。他本人在一九九九年岁末的辞世曾经冻结了全世界电影人的心,人们悲伤“一百年来,携着电影的手松开了”;而一九五九年则被《电影笔记》判断为“一个电影的分水岭”,一个显见的原因是,一九五九年的巴黎街头,戈达尔在拍《断了气》(à bout de souffle),同时,布烈松在摄《窃手》。想像以下的场景是相当动人的:蜜萨鲁(《断了气》的主人公)跑过巴黎的街角,和米歇尔(《窃手》的主人公)相遇;戈达尔的身影晃过布烈松的底片;《窃手》的一个背景出现在《断了气》中;布烈松的一声“Camera”启动了戈达尔的摄影机……
整部影片以米歇尔的日记形式展开,中镜头和长镜头把摄影机的移动减到最低点,所以画面自始至终带有沉思冷峻的风格。米歇尔的脸一直都非常平静,尽管手指掀动一次次犯罪或犯罪艺术,他的表情始终不变。所以布烈松的电影被有些人认为“很难看”,因为它们“没有风格,没有动作,除了一成不变的脸,什么都没有”。对此,布烈松一笑置之,一如既往地要求他的演员“不要表现任何情绪”,为此,他可以把一个镜头连续拍上五十遍,直到演员不再可能表现任何情绪。《窃手》也因此成了电影史上的一部“最节俭的影片”。
影评:
写罗伯特·布列松,需要一点点勇气。
第一,布列松并不是为广大影迷所熟知的电影大师,很多影青也只闻其名,不见其电影,这也是可预见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布列松这样的大师总是意味着观影时一顿美美的睡眠。但是布列松在电影界内却是很多名家的偶像,其中评价他的最有名的话莫过于戈达尔:“布列松之于法国电影,正如莫扎特之于奥地利音乐,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俄国文学。”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第二,布列松的电影难见“技巧”,即一般传统上的视觉技巧,而且布列松的一些电影都是使用了大段画外音,这样,使很多人感觉到“闷”,甚至是“很难看”。
今天,通过《扒手》一片来分析一下布列松。
《扒手》的CC版我是上周才买到的,除了精彩的电影之外,还有大把的花絮,包括纪录片“models of pickpocket”“布列松1960接受采访实录”等等,价值很高,通过各个方面展现出当时《扒手》拍摄的情况,也使观者更为全方位的了解了《扒手》。
为什么我说《扒手》是最好的法国电影?个人喜欢的因素有一点,但不置可否,因为电影本身的牛逼是一直存在的。我们看一部电影,到底该怎么看才认定其是好电影?外行看热闹,看故事看明星看特效,但是一个真正想学电影的人又该怎么看?我们看的不只是他讲的是什么故事,而是他怎么来讲这个故事,这才是体现导演作用的地方。同样我们还要看电影的光,声和时空,这是电影最基本的四大元素,如何利用这四大元素也成为导演能力所体现的标杆。《扒手》明显做到了导演想表达的最好。
我们说这部影片是布列松极简主义的最高艺术成就,他的切换总是不多余也不缺乏,冷峻的剪辑没有突出丝毫的感情,这就是布列松想要的(后面会详谈)。但是冷峻不代表没有节奏,布列松的光声是拥有节奏的,比如开头在赛马场,布列松只将镜头一直对准主角的脸(主角密谋偷东西),主角面无表情地望着前方,画面中是几乎没有运动的,我们以前说过,没有运动观众会感觉到闷,这个时候,观众就对画面上的东西失去了兴趣,这个时候,画外空间就起作用了,观众会想“这个人到底在干嘛?”并猜想画外他的身体在干嘛,这时布列松切进了主角手准备扒窃的大特写,再次切回主角脸部特写,这样的切换似乎没什么特别,但是节奏却上来了,观众知道主角要偷东西了,却一直只能看到他那没有表情有些紧张的脸,观众会想看到他到底偷到没有。在这个时候,布列松利用了声音,因为在赛马场,马跑过时总会伴有马蹄声和观众的运动(目光跟着马,吼叫。),布列松的镜头依然对准主角,画外传来马蹄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声音,主角周围的观众也沸腾了,开始运动,画外人声鼎沸,我们只看到主角微微一动,然后切他手的特写,偷窃成功。这一个段落的节奏是特别好的,布列松利用几乎没有运动的镜头(这里的作用类似于空镜头)以及声音和适当的手特写的切换将节奏绷了起来,到位地吸引了观众并传达了紧张感。而这样的光声的效应在全片比比皆是,一点也不闷,反而令人称绝。
同样,布列松的时空是特别自由的,从这样一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时空概念。 主角跟着一个厉害扒手进了一间酒吧,并与其成为了朋友,这个时候,那位扒手从座位上站起,并叫主角跟他来,然后从右出画,这时,主角站起来,摄象机向前摇,主角的景别慢慢由中景变为近景,主角向前走他望着右前方(我以朝观众这面为前),这个时候就象三镜头法的正拍,切,变为扒手的反拍,但是我们发现,这个正反拍的空间完全变了,正拍主角时,还在酒吧,反拍扒手,空间却已在另一个房间里了,时间也明显不是镜头切换的那一秒以后。布列松仅仅用了一个正反拍,不仅很好的叙事,并且实现了时空的完全切换,这是很厉害的一个地方。
还有布列松的一种独特节奏也值得一提,在《扒手》中,有很多主角记日记的场面,布列松总是这么处理:先拍主角已经写好的日记,上面的字看的清清楚楚,然后过1秒左右,画外音,说的是那些我们看的清清楚楚的字,画外音同时切换,视觉上展示的是日记上写的以及画外音说的事,所以他在其后展现的视觉图象全是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发展的事了。那为什么布列松要把一个只用一种手段就可表现的事,连续用三种手段表现并反复使用呢?既然有日记有视觉,那画外音有什么用?这个处理在他的〈乡村牧师日记〉中也有使用(全篇使用),我觉得巴赞的分析是正确的,布列松首先用日记文字就表现了故事,此时的画外音,起强调及断句作用,然后的视觉图象,因为我们起先已知道结果,所以这个时候,观众就被强行抽离出来,不那么关注故事而是单纯的看画面,而布列松说过他想要的就是那种紧张的气氛和客观的看待。让观众预先明白剧情,然后在单纯用画面塑造气氛并让观众出戏以思考,这也是布列松的一大牛处。
而在《扒手》中,还有一大神韵,即演员,我认为,任何一个导演都该好好的看《扒手》以及了解布列松如何执导演员的,在这点上,布列松可称为最伟大导演。
由此谈到的东西很多,希望大家气定神闲地看下去。布列松从来都只用非职业演员,但是,那些人在影片中的神采却是任何职业演员达不到的。用花絮中记录片的话来说“我不清楚那个人到底是《扒手》中看到的,还是生活中看到的,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感觉到电影和生活变得如此的模糊。”真实是布列松一直所坚持的,他根据角色选择了演员,给了他们大致的剧本,照后来那些业余演员所说:“我从来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扒手》中的演员,布列松选择我时就给了我一种难以言状的力。”布列松从不给演员说他自己的感觉,他让演员记住了大致的故事,就把他们放在环境中演,当演员不知所措时,他对演员唯一的建议是“或许你可以这么说。”
紧张,严肃,面无表情是布列松电影中的一道风景,也因为这些脸,他的电影才成为了他所希望的冷峻的客观的电影。在这件事上,布列松拥有一套独门的方法,不像希区柯克,说到这里,我要停下批判一下希区柯克所说的“你只需要告诉演员干什么动作就行了。”这是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因为我自己也有一点点拍东西执导演员的经验,曾经实践过希区的话,但是光凭这句话是完全不能控制演员的,只会让演员不知所云,希区柯克当然可以这么做,谁叫他手上的演员都是褒曼,格兰特们呢?而世界上又有几个褒曼格兰特?有人说,也可以利用库里肖夫效应,但是我觉得这个效应还是适用于那种感情外露的场面,需要表达感情的场面。但生活中又有谁会把感情外露呢?每个人都要藏起自己,况且布列松要的是真实,要的是真正得紧张,这是该怎么办?布列松将一个镜头重拍了几十遍,这个时候,有礼貌举止得体的他突然变成了暴君,他不给演员说为什么重拍,不给任何工作人员说,让整个片场,特别是演员,拥有了真正紧张,并且麻木的面无表情的脸。因为演的时候,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演员们总想着“演”,而肉体上的累和精神上受阻却使他们真正成为布列松想要的,布列松的暴君行径也是他人为的。《扒手》中演员们没有表现任何情绪的客观表演就是布列松这样折腾出来的。
在花絮中,演员们这么认为:“布列松在开拍前就人为地为我们设好了圈套,我们陷进去,就都是他要的状态。”“和布列松拍戏你的心理历程是会真正变化的,就象是真正的人生。”“一切都紧张了,布列松的心里却还是那么冷静。”“我为能拍《扒手》感到自豪。”
最后,在《扒手》后的花絮里,我真正看到了布列松本人的行为和表情。那是1960年两位主持人在演播室中对他的采访,我看到了一个叔本华所说的真正拥有杰出精神能力的人,他有点低垂着头,说话时嘴角的活动很微小,眼神也总是游离,似乎对社交有些害怕和逃避。而他的话是那样真诚。我用从DVD中自己手抄的一些访谈的记录节选来结束这篇文章,在这个访谈中,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多关于布列松的东西。
Q:你喜欢人们理解你么?
A:我不知道人们是否理解我,但是这里说的是电影还是我?如果是电影,我想。。我喜欢让人们在理解电影之前先看它,感觉要来于智慧之前。
Q:在《扒手》里,你想让人们感受到什么?
A:我想讲的不仅是一个故事,我想让人们感受到一个小偷周围的氛围,让人们感觉到不安,不舒服,我想表现一个贼的孤独。
Q:你遇到过贼么?
A:我想我遇到过几个,但要在你真正被抢后你才知道。
Q:你的电影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你拒绝戏剧性。
A:我拒绝戏剧性,或者说,我试图拒绝,因为不那么容易,通过面部暗示,姿态和声音效果的表达方式。
Q:但你好象在寻找某种反表达,你不只不想他表演,而且你不允许现实主义,好象你的演员没有表情,比现实生活更少的表达。
A:我不这么认为,我试图把他们朝自动化牵引,那占据我们生活大部分时间。
Q:你觉得你的电影属于先锋么?
A:不,我只觉得将来的电影会更远离剧院,远离戏剧化。
最后
Q:你觉得自己孤独么?
A:我觉得自己非常孤独。(笑了笑),但是那并不能带来快乐。

《扒手》影评:这才是最好法国电影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扒手》影评:这才是最好法国电影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扒,电影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