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Hello!树先生》——时代的分裂 个体的妄想

影视台词 > 影评 > :《Hello!树先生》——时代的分裂 个体的妄想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Hello!树先生》——时代的分裂 个体的妄想的正文:

《Hello!树先生》探讨的是现代化对农村里里外外的入侵,农村外在面貌,内里价值观,以及生活在此的人们体验到的纷乱现实。这个主题在贾樟柯的电影中已经被充分发掘,其电影努力从边缘小镇中的青年人在现代化洪流中经历的生活和情感的裂变,来寻求一个不同于官方的﹑属于普通平民的现代化话语。他们有的像小武一样努力追赶却被时代抛在身后;有的试图暴力反抗却成为了他们青春期最后的浪漫;有的来到了广阔的城市,却只是陷入另一个牢笼,城市很大,世界很小。《Hello!树先生》延续了这个话题,并且把贾樟柯电影中点睛的魔幻现实主义放大,成为影片后半段的主色。
影片中树先生没有名字,因此他更像一个符号,导演显然想通过这样一个符号,来带出具有共性的时代体验。影片开场就是地产公司在做宣传广告——开发农村土地,一个典型的现代入侵传统的事件。而开发的土地又占用了树先生家的土地,由此和树先生个人发生了关联,时代发展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宏观过度到微观。对于一个传统的农民来讲,土地是赖以生存的根本,对于一棵树来说,同样有赖于土地才能生长。树此时成了联接传统的隐喻,可是这个传统岌岌可危,电影的树也就呈现为冬天的枯树。在树先生这个人物身上,则干脆是象征传统的父亲已经死亡。然而时代的分裂和混乱并没有因为集体前往现代化而整合,戴锦华曾经在文章中用两个乌托邦来比喻传统和现代,传统的乌托邦质朴醇厚,却愚昧落后;现代的乌托邦文明先进,却冷漠伪善,两个乌托邦都是残损的,都不能能给现代人以庇护。同样,在影片中,树先生也面对两个乌托邦。尽管父亲已死,但母亲还在,她还坚守在那一片荒芜的土地,面对弟弟来自城市的邀请,母亲果断地拒绝了,因为她还要为树先生提供一个家,一个传统的乌托邦。地产公司,矿业集团,奥数老师则象征着另一个乌托邦,他们是现代化的产物,他们在现代化中名利双收,春风满面。可是,母亲失败了,地产开发商终于把她赶走了,她流着眼泪离开了家;树先生在奥数老师的家里又亲身经历了另一个乌托邦的崩塌,生活其中的人同样不幸福,城市太大,诱惑太多,谁能成全谁的幸福呢?

树先生就在这样的分裂中陷入了妄想。一方面现实中,他不断受到攻击,尽管人们尊陈他为树哥,但其实没人真把他当回事,树先生无法融入现代,只能受到现代的攻击;另一方面,父亲的幽灵一直挥之不去,这是来自传统的羁绊,这是树的根,树先生想连根拔起,就出现了他试图掐死父亲的镜头。他成为了两者共同的对立面,无所适从,于是陷入妄想,就连生活中唯一的美好——小梅的爱情,他也抓不住了。他的通灵,他的报复,他被村民捧上神坛,就都蒙上了一层超现实的色彩,这样的“成功”太过虚幻,它在现实中没有生命力,或者根本不可能存在,或者昙花一现迅速凋零。影片中小梅这个角色颇为有趣,和树先生的混乱不同,她始终显得极为自主,包括对爱情,对婚姻和对身体的自主。她看得到现实的荒诞,却不能和现实交流,或者说她拒绝和现实交流才能实现这份自主,可是代价也是巨大的,一方面她注定被社会边缘化,另一方面她需要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她拒绝态度的人,树先生显然不是。
影片的后半段,导演似乎有些失控,荒诞的现实确实混乱,人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导演想要都囊括其中,却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于是在剧情上显得极为跳跃,一个事情没说明白就立马跳入了下一个,转折生硬,也就造成观众在理解剧情上产生困难。而且我觉得,表现现实的荒诞当然可以,然而作为一个艺术家,导演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就是在荒诞之中找到哪怕一丝我们可能握得住东西。卡夫卡曾说:“诗和祈祷是伸向黑夜的手。”卡夫卡面对绝对的信仰和虚无主义,试图在茫茫黑夜中寻找其他?可能是荒芜,但我们拥有诗和祈祷,就有了面对黑夜的姿态。电影同样如此,《Hello!树先生》结束于树先生一个完美的幻想,幸福似乎有了可能。可是这样的结局显得过于讨巧,或者说过于偷懒了,我不确定他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去继续面对生活,才可能拥有幸福。

《Hello!树先生》——时代的分裂 个体的妄想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Hello!树先生》——时代的分裂 个体的妄想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H,妄想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