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八面埋伏》的剧情解读(一)

影视台词 > 影评 > :《八面埋伏》的剧情解读(一)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八面埋伏》的剧情解读(一)的正文:

人生是结局重要呢,还是过程更重要呢?这是个深奥的哲学式的思辨问题。结局更重要呢,还是过程更重要呢?这是个愚蠢的文盲式的问题,可是还是每天不断的被有思想起码是自以为有思想的人问起。他的文盲之处就在于不知道主语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主语抑或是重要性。
就电影而言而谈这个问题,不同类型的电影当然侧重点也就不同,动作电影结局可能就不那么重要,当然是相比于其中的动作场面,当然也包括日本的爱情动作片。而对于悬疑片,结局可能就异常的重要了,而之前的情节不过是铺垫,为了呼之欲出的那个结局,所以,如果一部悬疑片如果还没有到了揭秘的时候便被观众猜到了结局便可以断定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了。如果从这个角度说的话,《八面埋伏》基本上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我之所以说失败而没有说烂片,是因为他的逻辑还是很清楚的,相比于为了使结局出乎意外而使内在逻辑混乱和线索与结局矛盾出现硬伤的某些电影要老实的多。对于一个偏执的导演来说,对于悬疑片结局比情节要重要这句话的理解也就能裂解到情节不重要这个程度,所以有些国产片拍成了惨不忍睹的样子。
从第一个命案开始,JD这七个年轻特工的头儿,被一瓶液氦活活冻成了碎片。首先从这个案子开始分析,因为这次谋杀发生的时间已经被提前预告,关于这点从第一个案子发生被注意到第二个案子又再次得到证实可以知道。从这点分析凶手可以发现:
1.凶手是一个有强迫症的人,对于时间有特殊的执着。单从这点说未免偏颇,因为时间的出现和凶手对时间的偏执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凶手善于计划,追求既定方针的完美契合,在预告的时间发生计划的谋杀,正是强迫症的偏执表现。
2.凶手自信,甚至自负,骄傲,他认为他能掌控全局,所以他提前将自己的行动时间或者说谋杀时间提前相告,这点在后来凶手故意留下血渍暗示光的时候也得到了验证。
3.凶手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心理异常。因为凶手的谋杀并不是以杀人为目的的,而将杀人当作一种游戏。从而可以知道凶手在童年的或是以后的成长中遭受过重大的不幸或者挫折。
基于时间的重要性,10点也就成了关键的线索。但是有一个问题对于凶手很重要,那就是怎么保证在在10点的时候正好处于案发现场,所谓正好,就是太早表还没有响,众人已经完工走人了;太晚的话,表响了大家都不在现场。所以答案就是凶手自己发现案发现场,而发现案发现场的是文斯,一个坐着轮椅的人。无数卓越的或者蹩脚的侦探小说、电影有意或者无意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多么不可能的事实都可能是真相。
所以我也一直认为文斯是凶手且从为动摇过,直到他差点触电死在地下室。这让我认为这很可能是一部狗血的电影,因为情节的线索会和结局产生矛盾。但是最后发现这却是凶手的一个计谋,如果从逻辑上说的话就是忽略了事情结果和发生条件的必然性和多样性,以及原因的连贯性。例如:
1. A可以导致B。,但B并不一定是由A导致的;也可能其他因素像C、D也会导致B。
2. A会导致B,但C会导致A,也就是说B其实是由C导致的。
所以就第一件谋杀案而言,虽然发现凶手的是文斯,但也不能说他一定就是凶手。如果笔者也和那些FBI们同样身处孤岛的话也被骗的团团转,因为自己并不是福尔摩斯,但坐在电脑前却没有发现真相就不可原谅了,因为影片已经明确指出文斯发现凶案现场是在他人的提示下做出的,只是笔者没有注意而已,当然导演也运用了一个小花招,那就是在凶手让文斯去凶案现场的方向看看的时候将镜头转向了文斯,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凶手的头像,只有一行字幕,对观众尤其是非英语母语的人造成了认知障碍,而在分组的调查中,和文斯一组的人是卢卡斯。所以经过第一个案件可以发现,罪犯就是文斯和卢卡斯其中之一。

《八面埋伏》的剧情解读(一)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八面埋伏》的剧情解读(一)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八,一)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