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铁皮鼓》黑童话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铁皮鼓》黑童话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铁皮鼓》黑童话观后感的正文:


   在观看《铁皮鼓》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不停地出现“黑童话”这个词。所谓黑童话,就是包裹着五彩斑斓的外衣、内里却腐烂肮脏的一种故事,它和美好、纯洁的童话故事不同,黑童话是说给大人听的,道理也只有经历过世事的大人能懂。
   我首先说一个颠覆传统的黑童话故事,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小红帽》。黑童话的版本是这样的:为了争夺外婆遗产的妈妈让小红帽给外婆带去一块下了毒的蛋糕,当小红帽来到外婆身边,发现外婆的声音变得嘶哑了,指甲变得尖锐了,原来那是一只狼假扮的外婆。关键时刻,猎人出现打死了狼,狼在临死前流下了眼泪。原来,多年以前,小红帽的外婆救了受伤的狼,狼为了报答外婆,就扮作外婆的样子,希望能救下她。瞧!这就是黑童话,我们所熟知的善良纯洁的小红帽变成了虚伪的帮凶,而我们憎恶的狼则成了感恩、正义的代表。我承认,相较于王子公主的不切实际的童话故事,我更喜欢这类颠覆传统、直面人心的黑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具有荒诞性,比如有巨人国、小人国的设置,和现实相对。黑童话也如此,正如施隆多夫导演的《铁皮鼓》,主人公奥斯卡可以停留在三岁的样貌不再生长,这让我们想到那个不会长大的男孩——彼得?潘。彼得?潘生活在永无岛上,他会飞,他永远也长不大,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那么你就错了。根据日本富士电视台的系列节目“轶事泉水,好棒的冷知识”里介绍,《彼得?潘》的原作者巴利在他初版的小说里是这样写的:“当孩子们长大了,那就违反了永无岛的规则,彼得会以最为恶毒的报复心态,快速地杀了那些长大的孩子们。”怎么样?你心目中的“小飞侠”形象是不是有些跌落?奥斯卡也是这么一个孩子,他虽然身体不长,但是,这不代表他的心理不长。事实上,他从未出生就带有自我思考能力了。影片在表现他的出生过程时很有意思,一个婴儿睁着惊恐的双眼双手抱头蜷缩在母亲的子宫里,他不情不愿地出生,第一眼看到的便是60瓦的灯泡以及颠倒的人们的脸。小奥斯卡说“我表面上装成一个肉色鲜嫩的婴儿,大哭大叫,内心里则打定主意拒绝我父亲的建议”,他生来便带有叛逆的思想,这让影片在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荒诞的氛围下。
  我曾听说过一个非专业的心理名词——彼得潘综合症,用来指在社会未成熟的成人。其实我觉得这个词用在心理成熟的儿童身上更为合适,比如奥斯卡。他在三岁的时候便拥有了敏锐的洞察力,他看到自己的母亲和舅舅在桌下调情,他说:“想到大人们和我的将来,我决定画上一个句号,保持现有的身高。”于是,他从楼梯上跳下,从此便停留在三岁小孩的身体不再长大。这是一个颇有黑童话意味的情节,成人世界的喧嚣和孩童的早熟、自残性的伤害,让身体停留在三岁这样一个原本梦幻的情节显得荒诞又可悲。选择三岁这个年龄也颇有深意,弗洛伊德的性理论认为儿童从三岁时起便有了性意识,正是在这样一个年龄,奥斯卡目睹性的错乱与丑恶,于是,他才选择拒绝长大。在格拉斯的小说中,奥斯卡有这样一段自述:“我是三岁孩子,神话里的侏儒,童话里的大拇指,再也不长个儿的大人气的小孩。”奥斯卡的口气中有着近乎得意的炫耀,看来,他的彼得潘综合症患得不清。
   童话里的主人公大多善良可爱,比如美丽的白雪公主,为爱化为泡沫的小美人鱼,这种正义和美的象征在童话故事里屡见不鲜。而黑童话要打破这种模式,它将善背后的恶挖掘出来,彻底颠覆人们的美丑观。在《铁皮鼓》里,“恶”的行为时有出现。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恶”本能从童年时代便开始了,这和中国荀子的“性本恶”理论大同小异。奥斯卡实际上并不是童话里长不大的小精灵,他是恶的化身。他身边的人因为他而遭受不幸,他目睹了妈妈和舅舅的不伦恋,爬上钟楼敲鼓尖叫引起混乱,让他妈妈觉得忏悔和不安,最终食鱼而死;他将舅舅扬引进波兰人和德国人的战争中,扬为了保护奥斯卡最终被德国人抓走,射杀而死;最可悲的是他爸爸的死,他爸爸本可以逃过一劫,但奥斯卡却将纳粹的徽章放进爸爸的手里,导致他情急之下将徽章吞入口中被卡住,最后被射杀致死。很难说奥斯卡是故意还是无意,他用孩童看似无邪的眼光注视着这个世界,但每次当镜头推向他的眼睛时,我总觉得那里面包含的是一种看穿真相的意味深长。正是因为他顶着这一副儿童的躯壳,他所做的才更加让人生厌。《铁皮鼓》里的孩童基本上都是恶的,在奥斯卡小的时候,他曾经被一帮小孩强行灌进青蛙和尿煮的汤;在奥斯卡二十岁的时候,他站在父亲的墓地前,被自己的儿子(也许是)用石块击中跌进了墓穴里。我觉得不能用年少无知去掩饰他们的“恶”,事实上,他们自私、顽皮、报复心强。我甚至觉得人是在成长过程中才渐渐地有了“善”的意识,进而才有了“善”的行为。
   童话故事往往具有象征性,我们熟知的《国王的新衣》,那看不见的衣服便象征着人类虚伪的虚荣心。同样,在黑童话中,这种象征意味更加深刻。《铁皮鼓》里的象征意味太多了,我挑几个讲讲。首先便是铁皮鼓,鼓伴随着奥斯卡度过了十七年的时光,每当他心中不满时,他便会用敲鼓来泄愤,鼓点声激越、迅疾,给人澎湃之感,因此它象征的是一种道义。任何人妄图要夺走这种道义,奥斯卡便会尖叫以示警告。在一次纳粹分子的集会上,奥斯卡甚至用这面鼓搅乱了鼓手的节奏,最后全场奏起了《蓝色多瑙河》来,夸张的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在影片的结尾,奥斯卡将陪伴自己多年的鼓扔进了父亲的墓穴,而从此以后,他也开始长大,这预示着他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鼓的丢弃代表一种与过去的告别。
   与鼓的道义相对的,便是性的淫乱,这在影片中用奥斯卡的妈妈不停地吃鱼来呈现。鳗鱼在日本是性器的暗示,因此这里的鱼也是一种性的表征。奥斯卡的妈妈、爸爸和舅舅间存在着一种三角的、不伦的恋爱关系,甚至连奥斯卡也怀疑自己的父亲究竟是谁。鱼的意象第一次出现时在奥斯卡的妈妈去找扬的路上,她撞翻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满箩筐的鱼撒了出来,这正象征着情欲的满溢。在海边时,她看到捕鱼人捕到的鱼,不可抑制地呕吐起来,这便是欲望所带来的惩罚。到后来,奥斯卡父亲逼着安妮吃鱼,她由起初的抗拒到后来的接受,安慰她的正是扬。当时影片的表现方式很特别,扬安慰着安妮,而另一边,一面镜子映出阿尔弗雷德,三角的关系巧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安妮最后食鱼而亡,性的错乱最终给她带来了死亡的惩罚,有一定意义的劝诫意味。
   我们都知道《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在《铁皮鼓》中也有这样一群矮人形象。除了奥斯卡之外,马戏团的贝布拉和奥斯卡的第二个情人洛丝塔也都是矮人。矮人和正常人之间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或许人们认为侏儒丑陋又奇怪,所以奥斯卡的妈妈在看到奥斯卡同贝布拉交谈时才会急匆匆地将他带走。然而,正是这些可爱的小矮人为影片带来了唯一的亮光。奥斯卡和贝布拉惺惺相惜,和洛丝塔情投意合,在和他们相处时,没有狡诈和欺骗,有的只是坦诚和快乐。奥斯卡第一次将自己的特异功能展现在观众面前,他不再是像怪物一样被人看待,相反,他们受人追捧、喜爱,这或许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洛丝塔最终在一次空袭中送掉性命,留下奥斯卡,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孤独地舐舔伤口。侏儒是欢乐的象征,但那毕竟是短暂的,而痛苦则是永恒的。
   电影在老祖母拖着肥大的裙子劳作中结束,仿佛又回到了影片最初,奥斯卡的祖父寻求躲避的时候,正是钻到了祖母的裙子里。列车吐着白烟驶向远方,让人不禁猜测起奥斯卡的命运来,他在长大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影片在这里戛然而止是对的,童话永远需要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正如我们总是听到“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样,他们是怎么幸福的?他们的幸福道路上会不会遇到诸多问题?开放式的结局和喜剧式的收场是孩子们热爱读童话的原因。黑童话也需要一个开放的结局,它更加让人意味深长,读完童话我们会感动,而读完黑童话我们会思考。《铁皮鼓》里留给我们思考的太多了,伴随着那远去的火车,我希望,奥斯卡未来的人生可以像童话一样美好。

《铁皮鼓》黑童话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铁皮鼓》黑童话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铁,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