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后宫甄嬛传》文本的叙述手法浅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后宫甄嬛传》文本的叙述手法浅析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后宫甄嬛传》文本的叙述手法浅析的正文:


  第一人称叙述又称“显身叙述”,是一种常见的小说叙述手法。现如今,在网络小说中,这种手法更是屡见不鲜。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文化现象是:畅销网络小说现在已经引起了影视行业的注意,近一两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被影视从业人员改编并搬上了荧幕。这些小说当中就有不少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如桐华的《步步惊心》和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既然已经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那么继续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甚至坚持小说中的限知视角,就显得比较困难了。而影视文本中叙述人称的变化,连带着叙述视角的变化,则可能对原著小说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本文在此选取一对特殊的文本,即小说《后宫甄嬛传》和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来说明问题。
  小说《后宫甄嬛传》,原著流潋紫,最初刊载于晋江网友原创投递网。小说并无明晰的历史背景,而是在一个架空的时代中安排情节,叙述的是美貌聪慧的官家少女甄嬛无意进宫,却意外中选,在后宫血雨腥风的争斗中步步为营,并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爱情,最终成为万人之上的后宫主人的故事。由此看来,这部小说与一般的古代背景宫廷言情小说并无太大分别,且小说虽是第一人称叙述,却在叙述中直言不讳的称赞“我”的美貌、才华、心机,并以“我”的视角出发来观察并评价其他人物。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导演是郑晓龙,原作者流潋紫与另外一名编剧联合编纂了剧本。首先情节改动非常大,历史背景安排在了清朝雍正年间。其次砍了大量支线情节和配角人物,最重要的是,这部电视剧摈弃了甄嬛的第一人称限知视角,而是以甄嬛为角心人物,多角度全景式的展现不同的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在本文看来,这是导致小说与电视剧隐含作者价值观不同的核心原因。
  小说和电视剧的隐含作者价值观,已经由原作者和导演分别向读者做出了充分说明:流潋紫在小说第七卷开头的序言中明确说道“不过是情”,而郑晓龙在访谈中则表示:“我不想讲一个单纯勾心斗角的故事……体现封建社会的残酷。年轻人都被现在的电视剧误导了,拍这部剧就是要让他们看到真实的历史。” 能否让年轻人看到真实的历史姑且不论,导演的意图至少很明显不是要拍一部单纯迎合年轻人爱好偶像人物,言情剧情的电视剧。在这个问题上, 不少观众认为导演故意不选择帅气的男演员来担任主角是冲淡原著小说的言情气质的主要手段,但在本文看来,这只是一个次要原因。
  
  前文说过,第一人称叙述是一种常见的小说叙述手法,尤其是在网络小说之中,在此要提出一个概念:“玛丽苏”。这并不是一个学术化的概念,“玛丽苏”本是同人小说 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指在原著背景下强行加入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代表着同人小说作者立场与态度的新主人公,这个新主人公往往被设定成完美形象,并有取代原文本中的主人公的趋势。后来“玛丽苏”也泛指网友原创投递小说中的类似现象:主人公完美无缺,在文本的世界中,处于我见犹怜的境地。而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因人称和视角便于发挥,更可以说是“玛丽苏”现象的重灾区。小说《后宫甄嬛传》也不能幸免,比如下面这些段:
  
  娘总说像我女儿这般容貌家世,更不消说人品才学,一定要给我挑最好的郎君。我也一直是这样想的,我甄嬛一定要嫁这世间上最好的男儿,和他结成连理平平安安到老,便是幸福了,我不能轻易辜负了我自己(第一卷 01风波)
  采苹侧一侧头,抿嘴笑道:“可不是么?只是见了小姐这样的人物,待人接物又是这样的气度,不自觉地就叫人可亲可敬,别说王爷,就是我和采蓝这样做奴婢的,也觉着能为小姐尽心便是咱们的福气了。”(第五卷 20萧闲往事)
  
  这两段话,第一段是兼任主人公的叙述者甄嬛的内心独白,第二段则是一位侍女对甄嬛的当面赞扬。可以看出,第一段中叙述者“我”,直白的对主人公甄嬛表达出无尽的赞美之情,第二段则稍微隐晦一点,通过他人之口侧面展现女主人公的人见人爱,假如说因为第二段的这位次级叙述者作为侍女身份低微,见到身份高贵的甄嬛不得不极尽溢美之词的话,那么这样的段落则更能说明小说本身“玛丽苏”情结的泛滥:
  
  她扯住我的衣袖,柔缓的说:“我明白。我早说过,以你的才貌凭一己之力是避不过的。”她顿了一顿,收敛笑容凝声说:“何况以你我的资质,难道真要委身于那些碌碌之徒?”(第一卷 02殿选)
  
  这是在甄嬛与好友沈眉庄一道参加选秀,成功之后,沈眉庄对甄嬛说的一句话。从这当中首先可以看出沈眉庄自视甚高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心性如此高的沈眉庄对甄嬛的资质都如此不吝赞美,再次从侧面说明了以“我”的面目出现的主人公甄嬛是如何的惊为天人。
  在电视剧中,如果要制造这种“玛丽苏”的效果,其实也有相应的叙述手法,比如添加主人公的旁白,在电视剧中如果将前文提到的甄嬛内心独白添加入电视剧,并无不妥,但这样一来,可能会改变整出剧的风格基调。这是因为,独白台词其中往往掺加了大量与情节推进关联不大的所谓的“不必叙述”的因素,这个因素,我们可以称其为“母题”(motif) 。在这方面,电视剧《大明宫词》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比如这样的一段台词:
  
  梁上挂着一尺白绫,风丝丝缕缕地挤入,那白绫便有了神采,有了类似飞翔的美感…我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始终在考虑,我为什么要选择死亡?难道这仅仅是为了让我的侄儿能顺利登基而扫清道义以及情感上的负担?雨停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我意识到,其实对死亡的渴望一直是我的一种向往。我太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因此它在我眼里完全丧失了美感!我怀抱着出生时的激情步入另外一个世界,我凭直觉感到那是一个更优美的所在……我的死亡像我的出生那样,终止了长安城漫天的淫雨,并且又一次为大唐带来了太平。
  
  这段独白来自主人公太平公主临死前的独白,其中“风丝丝缕缕地挤入”,“白绫有了神采”,“有了类似飞翔的美感”,诸如此类的母题其实并不影响情节的走向——即主人公最终自杀身亡,与白绫的状态,窗外的雨势并无直接联系。这些母题,只是剧中人物才能感受到的——对身体和心灵的感受感强调过分,过分关注自我,这也是“玛丽苏”的一种重要体现。说回本文主要分析的这对文本,在小说《后宫甄嬛传》中,也存在着类似现象,但是对比电视剧中的处理,却可以发现两者有非常大的区别,比如沈眉庄之死这一段,甄嬛的心理活动和行动状态处于比较复杂的状态,小说中是这样叙述的:
  
  我缓步踱出宫,夜色流觞,宫中黎明前的寒意这样猝不及防的袭上我的身体。恍如经历了一场噩梦,梦魇所带来的焦灼与无力像汗液依附我的身体,让我几近虚脱,无边的浓墨黑暗从头顶泼洒而下,有冷冷的雨丝滑落,宫墙底下的青苔带着潮气蔓延而入,连带着心底也是一片荒芜如死的冰凉。
  眉庄走了,陪了我二十余载的眉庄走了,这世间再不会有人像她一般对我好,会为我哭,为我笑,陪我患难与共。(第六卷 19花落人亡两相知)
  
  这一段中,非必要叙述的母题数量比较多:“夜色流觞”,“冷冷的雨丝”,“黎明前的寒意”,“青苔的潮气”等等,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但并不影响情节的推进。这一段叙述,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到“我”,也就是叙述者兼任主人公的甄嬛的身体与心理感受上了,流潋紫所要表达的“情”,也就体现在这个地方。而在影视文本中,对一段的处理,则有很大的不同:
  小说中的这场大雨在影视文本中被抹,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气候背景既然已经消失,那么接下来观众必须寄希望于演员的演技,与影视文本的摄影和剪辑手法来诠释这场内心戏。这场戏一共是三组镜头:
  第一组:一个长镜头,甄嬛从沈眉庄的住所中走出,镜头聚焦于她的面部,此时她眼中含泪,神情沮丧。
  第二组:一段蒙太奇,回顾眉庄生前几个在甄嬛心目中具有深刻印象的瞬间。
  第三组:回到已经从眉庄住所中走出的甄嬛,依旧是长镜头,镜头依旧聚焦于她的面部,此时甄嬛的情绪较之刚才又有变化:她不再压抑自己,跌倒在地,失声痛哭。
  在影视文本中,叙述者已经不是以“我”,而是一个所谓的“大影像师” ,它指的是存在于演员们之上某一处的第一机制,相对于书写叙述中的叙述者 。在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这个“大影像师”取代了小说中担任叙述任务的“我”也就是人物甄嬛本身,由他来替代甄嬛向观众展示甄嬛在好友世后的悲痛之情。首先“大影像师”用第二组蒙太奇镜头来展示了小说中“眉庄走了,陪了我二十余载的眉庄走了”一段文字,此外,这位“大影像师”完全可以安排甄嬛为次级叙述者旁白出自己的心理活动,此时甚至可以不出现甄嬛面部表情的镜头,而是展示一组类似于小说中描述的夜雨茫茫的镜头。但是没有,“大影像师”无声息的聚焦于甄嬛的渐渐变化的面部表情,以全知的视角展现了她的情绪。导演郑晓龙曾强调这部戏的“批判性”,如果在影视文本中延续第一人称叙述这种主观性强烈的叙述手法,那么很显然,这种批判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下的人物
  小说《后宫甄嬛传》人物多,情节杂糅,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删减了近三分之一的人物,厘清了部分支线情节,尽管如此,这依然是一部复杂的影视文本。电视剧《后宫甄嬛传》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例子中看出:
  浣碧于母亲忌日的时候偷偷御花园烧纸钱,并喃喃自语对自己侍女身份的不甘,对同父异母姐姐甄嬛的怨恨,对自己飘零身世的心酸之感。而平常,浣碧在甄嬛的面前,通常都是一副忠实仆人的样子。
  华妃被皇帝所赐香料害得终身不育事件,这一事件的始末,始终是从甄嬛的角度出发叙述的,从甄嬛自皇帝口中得出华妃不育的真相,到华妃临死甄嬛对其吐露实情。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关于华妃对这一问题的表现的叙述,电视剧中有一段华妃因迟迟无法怀孕,而嚼酸黄瓜以求呕吐效果来欺骗自己的戏。这个场景发生于华妃的寝宫之中,夜深人静没有旁人之时。此时华妃因为自己的不孕而绝望嚎哭,与平日里专横跋扈的样子判若两人。
  眉庄之死一段,甄嬛和读者同时知道了眉庄与太医温实初之间的私情。关于这段私情,虽然前文的叙述中早埋下伏笔,但未曾明说。而在影视文本中,眉庄与温实初的私情之夜却按照顺叙的方式表现出来,当时眉庄独自饮下了暖情之酒,微醺之余,颇为失态,大呼温实初的名字,与平日恪守礼仪的大家闺秀形象大相径庭。
  这些段落,在小说中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甄嬛作为叙述者,却并不是上帝,她无法时时刻刻出现在可能发生却不一定发生或者一定发生但发生在他人私人领域中的情节场景中。
  在《后宫甄嬛传》这样的小说中采用第一叙述,除“玛丽苏”这样的效果,另一方面倒是增强了情节的悬疑性。但是这种叙述手法的局限性依旧非常明显,对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可能会失之偏颇。
  巴赫金关于“复调小说”与“独白小说”的界定可以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巴赫金看来,“独白小说”指的是那种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的统一意志支配下层层展开。在独白小说中,人物在说话,有自己的声音,但是这些声音都是经由作者的意志“过滤”而成的。经由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后宫甄嬛传》中,叙述者兼任主人公的甄嬛,她的声音是权威的,她的叙述也是可靠的,甄嬛强调情意,这与隐含作者价值观“不过是情”是一致的。这就说明,甄嬛的权威声音,代表着作者意志。而除甄嬛,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声音,显然是低于甄嬛的。
  甄嬛的声音前边举过例子,在此不赘述。
  看下边这一段:
  华妃唇边的笑意略略一凝,丽贵嫔察言观色,上前一步即刻要反唇相讥。华妃眼角斜斜一飞:“贵嫔今日的话不少了,小心闪了舌头。”丽贵嫔闻言,只得忍气默默退后。华妃转瞬巧笑倩兮:“妹妹的话听着真叫人舒坦。”说着目光如炬瞧着眉庄,“惠嫔与莞嫔处得久了,嘴皮子功夫也日渐伶俐,真是不可小觑了啊。”(第一卷 20嬛嬛)
  这一段话中,说话者华妃看似占上风,实则不然,这段话其实是经由叙述者甄嬛转述出来的,是站在甄嬛的视角上叙述的,已经被代表着作者意志的权威声音过滤了,考量这段叙述的遣词:“略略一凝”,“眼角斜斜一飞”,“目光如炬的瞧着”,以及华妃诸如“贵嫔今日的话不少了,小心闪了舌头”这样尖酸刻薄的话语,而褒义词只有一个“巧笑倩兮”经过这样的修辞,可见代表着作者意志的甄嬛的意志,才是最高意志。
  “复调小说”与之相对,一个叙述者,一个讲故事的人,他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在复调小说文本中,各自独立不相融合的声音与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众多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他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一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互相不发生融合。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很明显朝着复调的方向发展。导演郑晓龙试图表达宫廷生活“如何把人变成鬼” 的过程,在这个意志之下,甄嬛的声音,甄嬛的地位与其他人物的声音与地位是平等的,在后宫争斗中,没有赢家。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原著的“玛丽苏”气息。

《后宫甄嬛传》文本的叙述手法浅析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后宫甄嬛传》文本的叙述手法浅析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后,浅析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