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逝水年华,纪念在记忆中的青春和爱情 ——为什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让我感动

影视台词 > 影评 > :逝水年华,纪念在记忆中的青春和爱情 ——为什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让我感动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逝水年华,纪念在记忆中的青春和爱情 ——为什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让我感动的正文:


  标注:该影评原文已在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8238d60100wqon.html安家,自己又在注册,少不得要给东家一点东东,于是便抄袭了自己的文章,立此存照!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我至少看了两遍。每次看,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全新的感受。推荐给妻子看,她说比较不错,但是不像我那么热血,只是值得回味而已。她很期待我的影评。我一向是属于妻管严的那种,有老婆大人的发话,向来是谨遵妻命而不得有所违抗的。这不仅是尊重家庭THE FIRST LADY的意愿,也是我曾经答应写的电影感受。
   不记得是哪个人说过的话了,他说在文艺作品中,能给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往往是映射或者照见了曾经的自己的过。第一次看《那些年》的时候(当然,编剧兼导演的九把刀和我同属70后,不过,我稍长他一点而已),我都是真正忍俊不禁,看到男主角搞怪作弄以及颇自以为是的言语时,我是真正想大笑轰轰!略拿一个例子,“我很帅这个事实,已经变成传说了?”青春的阳光、自负又自大、时不时地戏谑,不正是我们当年的缩影么?这个时代,能把当年青春时的记忆如此活灵活现的表达出来,实在是个值得称道的业绩(本来想用“奇迹”两字的,但自从被一个魔术师和一个新闻发言人弄烂之后,我都以为和“同志”、“小姐”齐名了,实在对不住发明这个词的祖宗哈)。有时候,我脑海中时不时地拿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这部电影相比。不过,前者那仍然带有日本阴郁感伤的情调的口味,总是令人觉得有些烧心郁闷的成分,滋味很不好受。后者呢,带有喜感和积极向上的氛围,无疑更符合我这个喜欢乐融融大团圆口味的标准主题。
   我看《那些年》的时候,开始真的是把它作为一部教育片来欣赏的。尤其是,剧中那一句“十年后,我连log(函数)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还是可以活的好好的啊!”,拨动了我心底深处那一段岁月的爱与憎!我们曾经经历过一段疯狂读书变态考试的时期。那段日子,对于像我这种在师长、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其实内心还是蛮邪恶的。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没有这么的资讯发达,但是,凭借我自以为的小聪明,我总是喜欢在课上接老师的茬。有的老师宽容,笑笑就过了;有的老师小气,在不知某天某时刻,会有意无意地提起。搞得我至今都认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实践出真知的结果。我至今认为很烂的一位数学老师,在学校有领导,有同教学组的教师来进行教学观摩的时候,竟应是把数学上的绝对值证明成了负数!这个经典的笑话让我决计在一个周五的时候,逃课,回家。据说那一次,前面两排好学生的位置空空如也。待回来时,正值这位教师负责自习,当我想问他关于某个数学题目的时候,回答是上个周五已经讲过,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再讲!还有一件事是发生在另一个自认为怀才不遇的数学老师身上。他来到我们班,就觉得是一群扶不起来的阿斗。这位老师当然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我在班上数学至少是数一数二的那种角色。这位老兄就拿我开刀,出了一个即使在草纸上演算也得费半天功夫的数学题。在那方圆不大的黑板上,我演算大汗淋漓,把黑板从右边填满到左边,还是没有拨云见日的成功。这大约正好验证了这位老师一贯的宣称:文科班怎么可能比得上理科班呢?在我们这个文科烂班,无论如何是不能显示他老人家的实力,于是后来,他跑到了全校最好的理科班,展示他的才华。而我们,对这位老师唯一的回报是,他放在办公桌上两大堆的准备印刷试卷的白纸,被我们一干人等瓜分得干干净净!读书人做的事,怎么算偷呢?是借的喔!于是,在《那些年》中,柯景腾还是很明事理的学生,至少在英文教师和体育教官以教师的权威表达师表的意志时,他对前者尽管有嘲弄,但还是手举椅子跑圈,而对于后者那试图人为制造同学间的不信任,表达了从言语到行为的激烈:他对教官那一声的“烂人”,实在让我解气万分!
   好学生和坏学生有差别吗?大概在师长的眼里,就是排名靠前和排名吊车尾的关系。于是,当全校最乖的好学生沈佳宜也出来对教官表达说“不”的时候,你知道,那些权威,那些教师,所信奉的教条崩塌了,沉陷了,他们只能以拙劣的方式罚站。这样的方式,在我看来,竟比廖该边同学的弱智魔术还弱智,还无能,还可笑!廖该边同学至少表达的是他内心的真诚和热爱,对他喜欢的女孩子的炫耀!那些教师呢,他们曾经也许教导我们“礼义廉耻”,曾经也许告知我们“五讲四美三热爱”,可是,他们真的,从内心底里倾听了我们的声音了吗?在我经历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然后是大学,研究所,形形色色,经历了不知凡几的学生和同辈,不知何时,我们那曾经欢笑的伙伴,一个个的,在毕业的那一刻,或者在还未曾毕业的那一刻,就今生永远见不到了啊。至少,那时我们年少,那时青春,那时阳光,因此,我们从来没有操心过分离,也没有忧愁过告别。我们,我们,心底是永远装着欢聚的希望的啊!
   当乾隆皇帝的时代已经变成一个帝国背影的时候,当马丁路德金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的时候,少男少女的梦想已经开始种植了。那不纯粹是学校的打压,或者家长的教导后的反弹,它是根本基于异性间的懵懂的好奇和少年间的争强好胜所致。当我把《那些年》从教育片转换成爱情片来看的时候,我知道,青春时期,没有爱情的点缀和滋润,或者说没有暧昧的感觉,那这一段时光,实在是追悔万分捶胸顿足的事故(是“事故”,不是“事情”,少年间所谓为情所困,而生出无限的烦恼和社会上的不安的事例,难道还少么?)!我当然有理由说《那些年》的男女主角是柯景腾和沈佳宜,但是要注意的是,是“我们”不是“我”!因此,当廖该边玩弱智魔术的时候,当勃起吹奏刺耳的弦管时,当老曹用篮球砸人传情的时候,当阿和用演出票约会的时候,你知道,每个人存在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表达对女生喜欢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即便沈佳宜心仪的是柯景腾,也不能抹杀掉了那个曾经的“我们”,对班上又聪慧又漂亮女生的追求和表达!你可以说他们可笑,也可以说他们世故,但是,我最亲爱的朋友,你不能够漠视或者轻蔑那少年间的纯洁的美好的情愫。当张艺谋试图拍出史上最纯净的《山楂树之恋》的时候,我是没有抱着太大希望的。那一代“红旗下的蛋”,有着太多的历史包袱,而且包袱太重,他都不知道如何华美的转身,怎么可能拍出纯净的爱恋呢?
   爱情能够被解构吗?我们可以鄙夷现在男女的结合、美满的婚姻是有车有房,或者笑奔那位高权重、富贵如花,可是,在内心底,我们不是一直感伤孟姜女的哭长城,倾听梁祝的曲调,观赏冯素珍的寻夫吗?那一个,无论爱恋的是男还是女,用刘小枫的话说,是偶在的个体,怎么可以用别人来替代呢?古龙说,一个人无论恋爱多少次,他总忘不了第一次的初恋!而初恋,往往过程非常美好,结局却令人叹息。《那些年》中,为什么柯景腾和沈佳宜不能在一起,为什么柯景腾不是沈佳宜的新郎?这些美好的问题自有人类以来,有过满意的答复吗?问世间情为何物?当台北的地震发生的时候,两年没有打电话给沈佳宜的柯景腾,跳下床飞奔到无人区的时候,问候的、关心的第一个还是沈佳宜!“恋人最美好的时候,就是暧昧的时候。等到真正在一起了,很多感觉,都会消失不见了!”你可以说这是矫情,也可以说这是淡定,但是,如果你细细品味真心感受,你会发觉,距离始终是会也能产生美的!当嫦娥奔月被想象成美丽的飞天舞蹈时,你非要月球上看看是否有生命生存的痕迹,我说你实在是大煞风景,了无情趣!我想,当沈佳宜说“谢谢你喜欢我”,当柯景腾说“我也很喜欢当年喜欢你的我。你永远是我眼中的苹果!”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已经升华了。当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的时候,他/她开始学会了感恩和谦卑地对待恋人的情感。那情感不是别的,是真心喜欢、热切祝福所爱的人幸福、快乐,而不是缠在一切的腻歪,或者以占有对方为目的的所谓拥有,再或者就是盲从式的依恋。就如同倪匡说小龙女为什么令人生厌,那实在是这个女子不辨是非,当杨过说要杀郭靖夫妇的时候,竟毫不含糊地夫唱妇随了!
   柯景腾是幼稚的,但是是幼稚的可爱,热血得令人沸腾!当他玩命念书不过是为了多和沈佳宜亲近,当他想在无聊的大学生活中寻找男人最强的一面自行举办格斗赛的时候,当他和沈佳宜的新郎官亲嘴的时候,他考虑过世俗的所谓意义吗,或者说,即便徒劳无功,但他还是决定做的时候,你该怎么看他?他真是个坏小子啊,都三十的人,还那么“幼稚”!看他放荡不羁、一脸坏笑,面对着笑中带泪的新浪沈佳宜的时候,我真的想起了《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或者古龙笔下的小鱼儿,又或者《在路上》、《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男人,永远是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儿,还是人生,就像男人一样,不停的战斗?这真是一个问题耶!

逝水年华,纪念在记忆中的青春和爱情 ——为什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让我感动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逝水年华,纪念在记忆中的青春和爱情 ——为什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让我感动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逝水,感动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