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穆勒咖啡馆》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穆勒咖啡馆》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穆勒咖啡馆》观后感的正文:

  《麦克白》在波鸿的首演刚刚过一个月,由四个部分组成的舞剧《穆勒咖啡馆》就被首次搬上了乌珀塔尔舞剧团的舞台,这是继1974/75年的《大都市》之后,皮娜?鲍什第一次亲自参与了舞蹈的编排工作。
  
  
  
  除了皮娜?鲍什之外,格哈德?博纳,Gigi-Gheorghe Caciuleanu和汉斯?泡普(乌珀塔尔舞剧团的成员)也都参与了舞蹈的创作。舞剧的四个部分各自独立、互不依赖,但并不是每个部分都有一个单独的标题,而是全部统一在一个大的标题《穆勒咖啡馆》之下。四幕舞剧的最初创作主要是在皮娜?鲍什的努力下完成的,并且与《春之祭》 进行了结合。
  
    标题的平淡,以及选择这样一个通俗名称作为舞剧的标题,都是这部作品总纲领的组成部分,正是这个总的纲领把舞剧的四个部分统一了起来。编舞者们首先设定了一个共同的外部框架,并且构筑了几条将各个部分的内容结构衔接起来的线索:一家咖啡厅,黑暗,四个人,有人在等待,一个人倒下了,又被扶了起来,一个红发姑娘走了进来,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皮娜?鲍什的这段四十五分钟的作品开场便个性鲜明。就像要对她的整个编舞历程进行一番综述一样,这部作品既包含了格卢克歌剧这种早期的舞蹈形式,又有着新的运动戏剧艺术的元素,后者是她在与布莱希特、威尔合作的《七宗罪》之后一直推行的。与之前作品相一致的是,皮娜?鲍什在这部作品中又是自己勒担任舞者,这是她在1973/74年的《尤娜》和《勃艮第公主》之后又一次自己担任舞者。
  
    而与之前的四部舞剧不同的是,这部作品中的音乐是正常演奏的,没有被陌生化或者是制造蒙太奇效果。音乐采用的是亨利?普塞尔作曲的来自于《精灵女王》和《胡闹和勇士》中的女声咏叹调,这是一组悲歌,主要是围绕相爱的煎熬、分离的痛苦、悲伤和绝望等主题,因此音乐与舞剧孤独、陌生和寻求伙伴帮助的内容紧密相关。
  
    舞台展示的是一个单调、灰暗、肮脏的房间,里面放满了圆形的咖啡桌和椅子,背景是一扇玻璃旋转门。两个穿着薄如蝉翼的白色裙子的女舞者和三个穿黑色日常便服的男人在桌椅之间移动,这些桌椅塞满了整个舞台,阻碍了这些人的大幅度运动或者是排成队列。因此表演者们一开始就只能慢慢旋转和做一些小幅度的移动。
  
    就像Eugene Ionescos的剧本中刻画的一样,这些椅子是不在场的人的象征和人的代替物,它意味着空荡,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不可能。它们只能阻碍舞蹈,阻碍自由的运动。但是舞者们刚刚进入这个房间就有一个演员跳了出来,慌乱地把桌椅推到两边,为舞者们创造出空间以防他们受伤(在首演时这一角色是由皮娜?鲍什的舞台布景师和生活伴侣罗尔夫?波尔茨克饰演的)。舞台上的紧张气氛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观众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个演员跑到中间了;观众不知道,他是否能及时地把桌椅清理到一边,以免闭着眼睛的、迷失了自我的舞者撞到上面而摔倒。就好像在这个特别的咖啡馆中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昏昏沉沉的睡梦中,只有一个人是清醒的,只有他保护着被施了魔法的和被迷惑了的人们不受到伤害。在持续的张力中他一直观察着人们的行为—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两个女舞者,一个在前,另一个几乎消失在了舞台深处的灰白之中,闭着眼睛移动着,像梦游一样,完全沉浸在了她们情感的内心世界里,没有与外界产生一点联系。她们有时同时运动,有时先后运动。她们用手掠过自己的身体,撞击墙壁,然后疲惫地滑到地上,在墙脚边寻找保护和支持。其中的一个女人几乎没有从舞台后面往前踏出半步,总是自我保护地退缩到阴影中,而另一个则经常踏上那个男人为她开辟出来的道路,来到这个房间。精神恍惚地舞蹈着,她与另外的男人中的一个发生了接触:这对恋人紧紧抓住彼此,寻求依靠和支持,但是另一个穿黑衣服的男人却冲破了他们的拥抱,强行把他们分开了。重新开始寻找依靠。把这对恋人分开的那个男人又把他们重新组合在了一起。他把这个女人放到了男人弯曲的手臂中,男人沉默地站着,女人无力地从他怀中滑落。她一次次地跌到,一次次地爬起,紧紧抓住,再次跌到。最终这个男人不经意地从她身边走过了。第二个男人多次想把这对人再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彼此拥抱,让他搀扶着她,但这一切都是徒劳。
  
    这时突然闯进了一个红发女人,踏着高跟鞋急急忙忙地穿过旋转门,穿着大衣紧张、恐惧地穿梭在椅子之间并茫然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她试图与人接触,接近他人,但是这个封闭的社会太过于忙自己的事情了。清醒过来之后她把大衣和假发给了舞台后面的那个女人,这个女人把假发戴上继续无动于衷地进行她的舞蹈。其他人离开了舞台。
  
    恋人之间的陌生和无力取得理解、恼怒地寻求亲近和安全感是这部舞剧的基本主题,这也是皮娜?鲍什在此前的作品中反复探讨的问题。但是因为普塞尔沉重的咏叹调,《穆勒咖啡馆》笼罩着一层特有的、像梦一般沉重的忧伤。在这里两个世界发生了碰撞:一个好像被一种邪恶的魔力所迷惑(两个女舞者,那对失联系的恋人),另一个则是“正常的世界”。红发女子的形象代表了这个世界,她迷失在了这个被人遗弃的咖啡馆里,难以理解眼前自我沉思的宗教仪式。她是唯一看得到“舞台布景师”的人,走着他清理出来的道路,同时也在错综复杂的椅子中寻找自己的道路。在其他人都在忙于自己的事情时,她要求、渴望某些东西。与其他两位女舞者不同的是,她的活动语言是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她的装扮是富有挑衅性的。
  
    对她的速度的刻画也是特别突出。“舞台布景师”手忙脚乱地把桌椅推到一边,女舞者是慢动作般地沉浸在自己的梦境中,而她则是动作迅速,但又不过于快速。不同的时间层面总是在不停地转换,互相重叠,相互交汇。
  
    同时在内容上《穆勒咖啡馆》也连接了不同的线索,它在讲述孤独和拘束,同时还包含了对另一种舞蹈,另一种戏剧的探寻,这种戏剧不再是致力于描绘美丽的表象,而是要深入到感情的深处。“舞台布景师”确实为演员们开辟出了表演的空间—不再是在幕后,而是在公开的舞台上。他不再是通过舞台布景来为演出服务,而是为它开辟出一条道路。这或许就是孤独的舞者在梦游般的舞动中所梦想的吧

《穆勒咖啡馆》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穆勒咖啡馆》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穆,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