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暴龙》:英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典范?

影视台词 > 影评 > :《暴龙》:英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典范?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暴龙》:英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典范?的正文:



  记得在多年前曾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如今的英国就像是夕阳,残喘得带着余晖向天边的角落沉沦。对于这点,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们都很清楚。尽管时不时,英国人还是会将这个国家曾经有过的辉煌拿出来,孤芳自赏一下,带着酸味地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在英国生活了近十年的我,接触过这个国家各个社会阶层、各个年龄层次、各种教育背景的人。感触最大的一点,便是人们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今不如昔的悲伤感。尤其是一些中年以上的中产阶层,常常会对社会道德标准的降低而唏嘘不已。
  
  对于此,有些电影人开始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社会的症结处。通过他们的电影,观众看到了英国的另一面。和前几年的《这就是英格兰》(2006)一样,《暴龙》/Tyrannosaur(2011)同样关注了英国普通人的生活境况。在这样片子中, 观众找不到英伦时尚的精致, 嗅不到皇室的贵族味, 觅不到莎翁笔下的风花雪月,也看不到私家侦探或MI5间谍们的神秘身影。应该说,这两部片子对英国现状的关注更接近于狄更斯笔下的英国—萧条中带有一丝伤感,伤感中透露出一丝希望,希望中又流露出一丝痛。所不同的是狄更斯笔下的英国以及根据其小说所改编的电影对于当代的观众而言多了一层历史感,而《这就是英格兰》和《暴龙》则是对当下英国底层社会的真实写照。这类影片往往没有做作的精雕细琢。 但其略带粗糙质感的电影画面却恰如其分地将残酷的现实社会层层剖析并一一呈现给了观众。
  
  事实上,《这就是英格兰》和《暴龙》这两部片子在制作上还是相当有些渊源的。《暴龙》的导演Paddy Considine和《这就是英格兰》的导演Shane Meadows是多年的好友,两人同上一所学校,并一起组过乐团。而Considine作为演员的成名作便是由Meadows导演的。Considine也参与了《这就是英格兰》的剧本创作。两部片子的制作人都是Mark Herbert。 同样的,这两部片子都得到了众多好评,并赢得了包括英国独立电影奖在内的多项奖项。
  
  相比于《这就是英格兰》单纯对于英国底层社会生存现状的探讨,《暴龙》则加入了一条对跨社会阶层交集的叙事主线。片子的男主人公Joseph (Peter Mullan) 是个有暴力倾向的中年鳏夫。酗酒的毛病让他徘徊在自我毁灭的边缘。他的形象让我想起当年住在诺大附近时,经常在路上碰到的一个酒鬼。差不多的岁数,同样有点邋遢,不到四、五点钟便喝得醉醺醺的,一路走来摇摇晃晃,嘴上不是自言自语,便是骂骂咧咧。每每看到他向我走来,我便有意无意地绕到马路对面,唯恐他一时失理智,抡起手里的酒瓶子向我头上砸来。而影片中的女主人公Hannah (Olivia Colman)的形象也很典型。她是个慈善二手店里工作人员。在英国这样的小店满大街都是。店员也以义工为主。这些店员中有的是退休人员,有的是家庭主妇,也有的是为了给自己简历上多添一笔工作经验的学生。对于前两类人来说,收入并非他们到慈善店做义工的初衷,因为他们往往衣食无忧。他们参加义工是为了为社区服务,但同时也是为了那条让他们与人沟通以及体现自我价值的渠道。而电影则将这两个典型形象交织在了一起。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Joseph便是以一个需要救助的形象所出现。他似乎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一举一动,从而让自己陷入不断的麻烦中。然而在他看似乖戾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孤独的心。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唯一的爱犬也被他在阵怒之下踢死了。住在“下只角”的他,整天面对的是肮脏的街道和自己狭小棚屋的黑暗和局促。而Hannah则以一个救助者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笃信上帝的她看似有个令人羡慕的平稳生活。她试图借助上帝的名义来开导躲入慈善店的Joseph。 然而随着得剧情的发展,我们看到在Hannah那平静的表面下藏着对家暴的隐忍和恐惧。而上帝只不过是她为了给自己承受创伤所找的一个借口, 并以此来麻木自己内心的苦楚,逃避现实的残酷。可以这么说,两人虽然在表面上一扬一抑,但内心都是孤独无助的。
  
  而与两人相对应的则是为让人胆战心惊的两个角色—Joseph领居的那个混混男友Bod (Paul Popplewell) 和Hannah的老公James (Eddie Marsan)。前者比Joseph更暴力。整天带着条斗犬以欺负弱者为乐。而后者则在是虚伪的代表。在外人面前他戴上文质彬彬的面具,而在家里却时时对妻子的身体和心灵进行双重折磨。前者总是对女友的儿子呼呼呵呵,并无情的将小男孩心爱的玩具丢给他那条恶犬取乐;后者则总是疑神疑鬼,时刻监视着妻子的举动。尽管两人分处社会的不同阶层,但都代表着道德的沦丧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小男孩受伤的脸和Hannah的身陷囹圄都让人在感到错愕的同时对英国社会的深层问题唏嘘不已。电影并未将英国描绘成一个绝对绝望的国度。结尾处逐渐转为明亮的色彩处理,多少让人感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尽管电影的焦点对准了社会问题,却未能给出实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对于很多英国人来说,这是个棘手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不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在帮助有需要的人们的同时也豢养了一批像Bod那样靠福利吃饭,整天无所事事的街头混混们。这群人往往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少有上进心,对自己的未来也从不报什么希望。他们靠着政府的救济,混吃等死。这群喜欢摆出一幅“老子是流氓,谁怕谁”的态度的年轻人总会让一些稍为上了点年纪的人或受过教育的人感叹一声世风日下。而以James为代表的伪君子们,也少有真正的关心过社会问题。对于这群人,自己的私利、权势、和利益才是根本。而像Joseph和Hannah这样夹杂在两者之间的小老百姓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社会往往显得势单力薄,有心无力。当然, 电影人不是社会专家、也不是政策制定者。对于让首相等人都抓头脑疼的问题,如果非要他们在一两部电影中给出个明确的解决方案,似乎有些强人所难。所以对于像《暴龙》和《这就是英格兰》这样能够关注现实题材并予以挖掘的电影,已经让人看到了英国影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并不得不对他们所表现出的诚意而感到敬佩。
暴龙

《暴龙》:英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典范?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暴龙》:英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典范?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暴,范?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