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以父之名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以父之名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以父之名观后感的正文:


  影片内容不太想多说了,但想谈谈其中的某些画面所影射的社会现象,以及给我的那些深深的感触。
  首先律师谈到Gerry仅仅是成为满足英国人民报复心情以及民众的悲恸宣泄口的牺牲品,公众机关以不光彩的手段将一个普通无辜的人推向替罪羊的深渊。舆论的导向甚至可以影响司法的公正性,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轰动全国的药家鑫案,他的那句“我爸是李刚”即使在他被枪决后仍然成为被引经据典的对象。但我在微博上曾看到这样一则内容:当时药家鑫其实说的是:“赶快送医院,不要紧,我爸是李刚。”按照这种说法,他的意思很显然并不是炫耀自己的父亲的官高,天不怕地不怕,而是说进医院是可以利用它父亲的身份的便利。这种说法是真是假,我们普通民众当然不得而知,但是媒体报道时的断章取义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性才会使这种说法涌现,发言者希望通过利用民众的盲目随众心理以及对言论的清新而对司法判决再次施压,使药家鑫案能再次翻案。问题的症结,我想并不在药家鑫当时到底说了什么,或者人们当时在道德的呼声下“大众”道德标准酒精掩盖了怎样的真相,而在于为什么我们的司法那么敏感于舆论?或者说为了一时群众情绪的安抚,难道我们要选择毁掉我们对于司法的信仰吗?我想法律之所以是能有效地执行它的职能就是因为它不因个人的利益而失公正并拥有大家的信仰。
  当初,我们以公正公平的名义选择了相信司法,而最终却像是我们被自己所选择与相信的东西“绑架”了,我们以公正公平的名义推翻了司法的判决,这种悖论的存在也仅仅以无法与时代分割的道德来衡量,多年后,我们再次审视此案,是否会露出想如今的人们看满清冤案中得不理解?道德的标准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案件中的生命却再也不会因为道德的标准的改变而挽回。
  其次,到底是什么让Gerry从最初的据理力争到后来的放弃律师的辩驳?是牢狱之灾?是长久的威胁?还是对现实司法的深深失望?当所有人民对司法都失望的时候,那个所谓的法律是不是就变成了空纸一张?
  监狱的作用以普通民众的观点是劳动改造,但实际上确是一种变相的隔离,其中的监狱文化对人的精神产生的影响,对人的价值观的改变,旧犯人对新犯人实行的不可抗的思想的侵蚀,这种种的一切可以说从嫌疑犯被用各种手段询问就开始了。电影里的有一幕是15年后Gerry的最后一场出庭,镜头打向Gerry姨妈一家,他们的面部表情给了深深印象——僵冷的,麻木的,或者说目光呆滞的。仅仅是在知道终于自由的那一刻有了变化。17岁的小姑娘15年后就是32岁,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是在监狱里度过了,我想15年的牢狱是不是仅仅就是15年?监狱里的文化在她大脑里给予她的影响,监狱里的生活给予她今后生活的印记,甚至对她今后的行为、道德准则的奴隶远远不止15年甚至是一生的代价。
  影片的有一幕是Gerry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痛斥当时政府的恶劣行径竟激动到忍不住流下了泪水,是对案中主人公的冤屈的愤懑,还是对当时政府的欲盖弥彰行为的痛苦?我想她可能更多的是对Gerry的一种感同身受的委屈吧。现在有多少人权律师还愿意站住来据理力争,有多少又能再法庭上痛斥地留下泪水,又有多少愿意拿自己的前途甚至于自己家人的安危来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做人权辩护?连我们的老师都教导我们当理遇到了党,请跟随党的脚步,为理掬一把同情泪。人不应该拿自己的大好年华埋葬虚无缥缈的历史进步?人不应该拿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对抗你所认为的真理?为什么海子要卧轨,为什么闻一多要做最后一场演讲,为什么谭嗣同要用年轻的生命换来100天震一震这几千年历史的封建文化?或许你认为我们做个平凡人就好了,我想每个立志要当人权律师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你不可能再以平凡的标准要求自己了。
  影片的另一幕是Gerry问他的父亲,我会在监狱里待一辈子吗?他的父亲只是看了他一眼,静静地说道:他们只遮得住外面的光,遮不住里面的光,我每天晚上都在和你母亲散步,五年来从未离开过她。自从刑诉案八草案通过后,我就对我国的司法彻底失信心了,中央高官的子女一个个的出了国,拿了别国的国籍。一眼看似乎我国的法律真的是越来越乱,渐渐的开始为利益集团服务,打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幌子。看不到希望了吗?找不到方向了吗?以前对法律不了解,浑浑噩噩地过着,如今了解愈多就愈是对我国法律的感到无奈,渐渐感到没了希望。然而内心的希望真的照得亮自己的整个世界吗?

以父之名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以父之名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以父,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