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在云端》观后感,云上的日子

影视台词 > 影评 > :《在云端》观后感,云上的日子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在云端》观后感,云上的日子的正文:


   一
  
   有一个澳洲人对一个英国人说:are you coming today?那个英国人很不高兴,因为他听到的是:are you coming to die。你要死了吗?
  
   这个笑话是讽刺澳洲人的口音的。其实我忘了原版的笑话是讽刺澳洲人还是别的什么人,因为这个笑话是讲给薛哲老师的,所以它必须是澳洲人。之所以讲这个笑话,是因为薛哲老师一直对《在云端》开头空姐和乔治克鲁尼的对话念念不忘,就像霍尔顿对中央公园的野鸭子如何过冬念念不忘一样。我告诉他说,这是你想多了,这就是一个笑话,类似的笑话我也会讲。于是我就讲了开头那个笑话。我还说,正如同这个笑话没有有关死亡这样宏大的主题一样,纠结于caner和can sir的文字游戏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笑话只是笑话,why so srious?
  
   他听了之后有点不高兴。
  
   二
  
   《在云端》这部电影好在哪里?首先是它的敏锐和精确。说敏锐是因为它把握时代的脉络,背景是经济危机以来人们失业的痛苦;说精确是因为它没有按照传统的思路,把视角对准失业的人,而是对准解雇别人的人。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一点的高明之处,因为同情失业者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电影拍出来也没有多少意思,而换成一个解雇者的视角就不同了,作为一个施虐者,你既清楚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损害,又不得不这样做,这种心灵的矛盾和纠结,自然能出精彩的戏。
  
   电影能够触动人,无非是观众的感情带入到角色的感情之中,然而“感同身受”只是一句骗人的话,人永远只能当做一个旁观者,并且能够当好旁观者就已经不错了。这部电影的高明就在于,它不是把人带入了失业者身上,而是带入了一个旁观者身上,并且这个旁观者还亲自参与了对失业者的伤害,因此人获得的感情冲击要比单纯的带入失业者之中要大得多。
  
   解雇者和失业者分坐在桌子的两面,一问一答唇枪舌战,也许再也没有比这种场景更适合正反打的了,而本片绝大多数场景都是严格的正反打镜头组接。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镜头景别之大,近景,特写。在这种对话中,双方都既不对对方保持尊重,也不会拘束,而是赤裸裸的盯着对方的脸,揣度他们的每一个表情。而在影片的后期的婚礼时候,变成了手提摄影的风格,可以高手到明显的晃动,在模拟家庭录像的效果,此时整个影片的氛围也便又严肃紧张转变成了温馨活泼。
  
   三
  
   (一本经济学教科书上曾经写过:调查显示,失业对人的影响之大,不亚于失恋,学业失败和亲人的世,我看了之后有点想笑。)
  
   本片的的主角乔治克鲁尼是一个奇怪的人。他的工作是解除别人的工作,他的家是旅途,他的爱情是总在离别,总在说再见,他最坚实的地面在云端。我们引申一下说,这一切都是由他的生活方式决定的。我们再给按上一个光荣而伟大的词:自由。
  
   什么是肩负自由的疲惫?我想肯定有一项是孤独。如果你想和你的室友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你就必须和他们一起打dota,如果你想要跟上他们的水平,你就必须花很多时间苦练,这样你就失了支配某一段时间的自由,然而不这样,你就是在别人大呼小叫,彻夜狂欢的时候一个人戴上耳机听音乐还声称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了的人。
  
   乔治克鲁尼选择一种四处漂泊的工作,然后搞一夜情,对亲人不闻不问,他在尽力保持自己对自己生活的支配。然而这种态度在逐渐发生改变,也许小萝莉是导火索,熟女是深层动机,而决定性的一幕还是安慰新郎。在安慰新郎的时候,克鲁尼对新郎说的话,也是他想要对自己说的话,这种对话其实是他内心挣扎的外化,当说服了新郎之后,他也便说服了自己。
  
   我相信,人类惧怕死亡是出于惧怕孤独。死亡似乎是唯一我们只能独自面对的事情了,于是人们想,假如有人这时候能陪在我的身边,或许情况会不一样。然而人类惧怕孤独又好像是出于惧怕死亡,因此一旦发现人终有一死,似乎有没有人陪在你身边也并不重要了。但是乔治克鲁尼发现,人在最痛苦的时候恰好是没有人陪伴的时候,所以有人陪伴至少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他的改变,也是他。。。悲剧了的诞生。
  
   三
  
   我觉得有道德的人应该这样相处:结婚的人不鄙视一夜情,一夜情不鄙视婚姻。我们现在对一夜情的不同意见,其实是一个性和爱可不可分的问题。婚姻是一场游戏,一夜情也是一场游戏,任何游戏只要在各自的规则内进行,并没有什么道德不道德之分。我们现在的普遍观点是,一夜情会破坏婚姻,这种说法就像写大字会破坏足球比赛一样,假如性爱分离的话就是一个笑话。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守门员可以背对着球场,一旦他回头,所有的球员都必须停下来,保持静止。这样的球赛没法看了啊!!
  
   如果我们在婚姻的游戏当中遵守婚姻的规则,在一夜情的游戏当中遵守一夜情的规则,我们就既能从婚姻中得到快乐,也能从一夜情中得到快乐。假如我们分不清楚自己玩的到底是哪一种游戏,我们就既得不到婚姻,也得不到一夜情的快乐。乔治克鲁尼的悲剧就在于,他分不清自己玩的到底是哪一种游戏。
  
   当熟女说克鲁尼只是她生命中的一段插曲的时候,我很开心的小了。当时老毕走进了宿舍,问我笑什么,我说我笑乔治克鲁尼成了一段插曲了。真的很好笑,你以为她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以为你的生活为她改变是值得的,于是你断绝了你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她的身边,却发现她有她自己的生活,而你根本一点也不重要,只是一段插曲而已。这时候你才醒悟:操,这不是写大字啊!然后你仿佛听到整个世界的嘲笑,就像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的嘲笑一样。
  
   四
  
   人改变自己的途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主动改变,一种是被动改变。失业这种改变属于被动改变,乔治克鲁尼在安慰某一个失业者的时候,其基本思路就是让他相信这种改变是主动的,比如他说,你曾经因为这份工作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现在正是一个好时机让你重拾梦想,完成你的心愿。
  
   人就是这样,在生活被动改变的时候他们希望这是自己主动改变的,在主动改变生活的时候又希望它可以被动的被改变。一般而言,主动改变生活是困难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一个人如果没有好处,是断然不会保持在某一种状态之中的。
  
   薛哲同学问我中国现在的离婚率有多少,他认为已经超过50%了,也就是说,你婚姻的幸福与否是由掷硬币哪一面朝上决定的。我安慰他说,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离婚只是一种改变,人们不会在错误的关系中越陷越深。他说,离婚是不是好事他不知道,但总不会是一件坏事,因为牵扯到的太多了。
  
   其实任何改变都会牵扯很多,根据上述经济学原理。换工作牵扯的不多?搬家牵扯的不多?自由就是无牵无挂,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假如你说这样很没有责任感,我只能告诉,自由不是一个褒义词。人们总是因为各种牵扯而放弃了自己的自由,直到他们发现过的生活不过是画地为牢。
  
   五
  
   我们这一代人,如果说是和上一代人没有任何区别,就不会发现和他们沟通比和我们自己沟通难得多了。问题是,我们根本无法把握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根本特征。所有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直到有一件事情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他的本质才暴露出来。而我们这一代似乎还没有一个这么重大的事件。
  
   所以我觉得,和五四时期,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年轻人相比,我们老了很多,也疲惫了很多。似乎从我们开始,上一代人就灌输着犬儒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教育。在二十世纪绝大多数时间里,年轻人都相信,这个世界是可以而且必须被改造的,只在世纪的尾巴处人们才发现,世界就是这么运行的,你必须随着它转。这个尾巴恰好被我们赶上了。
  
   我觉得我们太老了。鲍勃迪伦唱过,过我老了,现在我年轻了。希望他们长大了会变得年轻一些。
  
   《在云端》的选角很有意思,老中青三代都有,本来这种手法很常见,不同年龄和生活背景的人在冲突中互相借鉴,从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获得了成长。然而不同的是,本片里的萝莉较为保守,而克鲁尼却“激进”,我觉得在美国,这是一种特例,而在中国,却有些普遍了。
  
   很多电影都在描写这样一种悲剧,两个本该在一起的人,其中一个人长大了。《牯岭街》里的小四和小明,《那些年》里的沈佳仪……当男孩用最炽热的情感对待女孩的时候,女孩却从中看到了幼稚;当男孩以浪漫而坚定的决心向女孩承诺的时候,女孩却从中看到了于这个世界规则的不适应。
  
   现在的人们对爱情的理解要多庸俗就有多庸俗,功利主义的追求成了一种高尚,有意思的是,爱情越庸俗,婚姻就越长久,爱情一点也没有,婚姻就是永恒的。古代包办婚姻,离婚率几乎为零嘛。想到爱情不过是一种情感,而实际的利益确实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情况也就不奇怪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和我在一起吧,不是因为爱情,就像想要一个家了。一般而言,这时候我们应该恶心,并把脏东西吐到那个人的身上。可是这种赤裸裸的庸俗的,功利主义的爱情观却被堂而皇之写在微博上,并获得了无数的转发和感动。
  
   所以不要担心我们这一代人。
  
   六
  
   “在云端”似乎是一种诱人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有一种想要流浪的冲动,似乎从荷马时代就深藏人的集体无意识当中了。但是我们要分辨出,这种流浪的冲动是克鲁尼式的呢,还是克鲁尼妹妹式的。
  
   克鲁尼是把流浪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而克鲁尼妹妹,是吧流浪当成一种生活的调味品,一如熟女把克鲁尼当成一个插曲。一个人把流浪当成生活的调味品的时候,他了太多的地方,见到了太多的人,但是那些统统和他们的生活无关,他们只是看看,就像观赏动物园笼子里的猩猩一样,这是一种亵渎。
  
   很好玩的是,克鲁尼的妹妹和妹夫将两人的合影打印出来,然后交给别人,当他们到某些重要的景点的时候,把纸板放在那里拍照,然后把照片收集起来,竟然覆盖了一整个美国地图。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审慎的人生是不值得度过了。我的理解是,很多人游览了很多地方,仅仅是因为证明他们了那些地方,对他们本身没有任何益处,他们只是行过而已。他们和那张纸板没有区别,他们的相片也和那些纸板的相片没有区别,即使他们的旅途轨迹覆盖了整个世界的地图,也和那些纸板相片覆盖了美国地图没有区别。关键不是看你了多少地方,关键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些人不喜欢旅行,因为那是浪费时间;有些人不配旅行,因为那是浪费空间。
  
   七
  
   最后为了安慰薛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那段对话。克鲁尼一直把“在云端”当成自己的家,自己的归宿,然而空姐一个简单的对话他都理解错了,可见和自己的家人都有沟通障碍,无法理解,这么孤独,这么悲剧;另外,克鲁尼把can sir听成了cancer,这是一种弗洛伊德式的错误,表明他对死亡的恐惧。因此这段对话的深意是,克鲁尼感受到孤独和对死亡的惧怕,因此想要改变他的生活方式。
  
   多么深刻。但是我自己觉得是扯淡。

《在云端》观后感,云上的日子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在云端》观后感,云上的日子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在,日子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