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危城》观后感点评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危城》观后感点评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危城》观后感点评的正文:


  
   导演大概并不同意我现场给的评论吧。
   我说,这部片子我只打3分。
   更重要的是,我说片子不应该叫《危城》,因为我看不到太多危城的意思——尽管导演将背景放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後,尽管也出现兵荒马乱的场景,尽管报纸也写了时局……但,整部电影依旧没能铺垫出危城的感觉——
   尽管,结局的时候,导演给婉儿送了一首萱之写的诗,诗写得很好,开头叫「我的心,是一座危城」。
  
  一、
  
   婉儿穿过之前还与萱之路谈的拐角,来到教堂前。门对面的雕塑没有变化,广场一篇空无寂静。
   静止了稍许,婉儿推开教堂栏杆——宁静瞬间消逝,毫无转折地,兵荒马乱立时呈现在教堂挤迫的空间……
  
   整部电影与这个镜头完全可以对应。
   前部分,片子在宁静中缓慢推进。二嫂婉儿与三弟萱之,以文会友。萱之却不知道会友的那位淑女就是眼前最谈得话的二嫂。画面清幽,有着日系的小清新,淡淡地将情愫慢慢铺垫和衬托。婉儿的灵慧与萱之的热情迟钝,因两个演员的气质相符而显得可亲。观众也不断地为故事中小俏皮情节而轻笑。
   故事刻意做了两个细节。
   在教堂中,婉儿一人分扮两角。左手扮做与萱之相知相契的笔友,右手则是代替萱之会笔友多智的二嫂。那种被珍惜的喜悦演得放好,如同初恋的高中女生,完全不曾意识倘被揭破的可怕后果,及被家族发觉的阴影。
   另外一个情节,是相别之夜。婉儿情绪激动,险险儿扑向萱之怀中。而萱之提起箱子走过大门,突然转回头,怔怔看着婉儿。知道是导演在暗示他的知觉,可惜从演员表演中不曾看出来。
   两个情节看得出编剧导演的用心,因这都是小说中没有提到的——其实,电影早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与林希的原着几无相同细节。
   在那么多的小清新爱情故事,甚至这个故事没有任何
  
   我入场得比较晚,《危城》刚刚演到婉儿与萱之都开始讨论是否要约笔友见面的情节。
   其后的情节都如同MV一般的小清新,是我喜欢的情调。直至快结束了,才突然地横插一笔——日本人侵略中国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了。
   就如同我前面描写的婉儿入教堂前后的画面一样,转折得毫无过渡。整个情节画面猛然就加速起来。萱之离家,萱之被铺,全家救人,萱之的船被炸沉,婉儿哀伤而……节奏骤快,生离死别不过在婉儿一个人独坐庭院静待消息中呈现,但却不曾真正打动到人。所以,牟然的一年後,萱之来了消息,而婉儿已经不见踪迹的哀伤就没能把观众情绪推向高处,仿如那美好故事与後边离别是两出不同的戏码。
  
  二、
   林希原着中,婉儿其实内心强大,有胆量与学识,传统家教中出来的叛逆者。原着特别安排她作画,唱昆曲(竟然唱了我最爱的那段杜丽娘的词),还有临最後向大嫂的那段告白,甚至对萱之毫无城府的担忧,都教人唏嘘与佩服。
   相比之下,电影中的婉儿则如小家碧玉,初入大学,未谙世事苦艰。女主角其时正坐在我这排,气质与形象同电影一般无二。导演说拍戏的时候,喜欢按演员的情绪走,大概英雌电影就成了与原着完全不同的故事与味道。
   而萱之的形象与小时候读《家春秋》中的觉慧对上号。而原着中的萱之更有古朴感觉,因了小说中描绘他吹笛弹琴。电影中他更多的是打篮球,甚至一度我把他当成了《山楂树》中的那个女主角了。
   但印象最深的却是大哥南开大学探听萱之下落之後,回来那种兴奋的摸样,一口天津腔说得极好听。土匪二哥陈述救人流程的那段也很有趣,一气呵成。
  
  
  三、
  
   观影结束的时候,告诉导演说他的《危城》和《天津闲人》都是我喜欢的电影。
   这是真心话。我从这些好看的画面场景,精心安排的细节情节,还有演员的表演中看到真诚,也看到我喜欢的很多元素。
  
   其实,不能打半分,我想打的是3.5分。因为整部电影大部份给人留下的感觉是一部拉长了的MV。两个人笔友相交的情节并不新奇,铺排的虽然有条不紊,但依旧未能从中道出什麽内涵来。
   想起《感官世界》中,虽然多是室内男女故事,却偶然出一个男主角在街边与皇军擦肩而过的画面,整个大背景就被带出来,而在这种不是隐现的背景中,片子才给人有了沉重与别的情色片差别的感觉。
   原谅我以此做比,只是爲了说明,《危城》拍得断了节,如果婉儿与萱之的交往中,不时地能让读者感受到大背景,那麽他们之间的那种爱情就不仅仅是小清新,而会被赋予更多含义,结尾也不会显得窘迫与匆忙。
  
  四、
  
   导演用40多天,就拍出了《危城》《天津闲人》两部电影,而且画面与质量都很不错。
   真心佩服。
   所以挑BUG显得有些不仗义。
   但忍不住还是写写:
   萱之与婉儿见笔友那段情节,後面背景走过的人,几乎都一样打扮,提着相同的行李箱,走着相同的匆匆步伐,好生别扭。
   七七事变发生的时候,大家穿得竟然依旧那麽厚实。——後来导演说电影是在冬天拍成的,那麽我也无话可说。
  
   另外,教堂前的场景真的很像天津意大利风景区的罗马广场……导演竟然说全部是在上海拍成的……
  
  五、
  
   小说中昆曲唱的是:
   「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与小说基调相符。
   电影中用「我的心,是一座危城」是现代诗来做结,可惜,整个基调不曾合拍。

《危城》观后感点评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危城》观后感点评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危,点评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