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宗教角度,涉宗教知识,剧透伏笔严重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宗教角度,涉宗教知识,剧透伏笔严重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宗教角度,涉宗教知识,剧透伏笔严重的正文:


  这个故事太有阐释空间了,确实像某人说的,应该可以说算得上电影中殿堂级的一部。因为故事的象征性非常丰富,因此文本有巨大的阐释空间,言之有理都可以说一说。首先必须承认,我个人喜欢神话史诗传说和宗教故事,而这个片子常让我回想对应起某些因素。所以,我说的是从宗教角度。另外,我就是说话没主题絮絮叨叨的,反正耐得下心的看看。
  这里会涉及到一些宗教知识,还有非常经典的史诗传说。印度是一个东西方融合的民族(这里不指国家,而指的是广义印度民族),《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民族的史诗传说,这就相当于旧约之于犹太民族、可兰经之于阿拉伯民族。史诗里有着丰富的历史痕迹,记录着民族特性的密码,只不过以着故事的变形流传下来。但同时,印度是个典型的多元国家,古文明大国虽然消逝,但文明绵延深扎、传承不惜。同时,它又是是资本主义帝国扩张史上最典型的附属国——印度支那。殖民扩张为印度带来了灾难,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被生生推进了更高层次的社会形态中。而且,民族的灾难阵痛催生出了思想的新界: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中霍米巴巴、斯皮瓦克的个人记录里深凿着印度的痕迹。
   这是背景,不得不说。为什么作者会把故事放在印度,就必须了解,这是一个太适合进行终极思考、生发故事的场所了。
  
  弗洛伊德进行人格分析时,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虽然这个理论不能解释所有问题,但这确实属一个元认知的终极命题范畴。在我看来,要理清为什么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运用这一分析方法实在是恰到好处。
  1、为什么听了我的故事,你会相信上帝了
  故事开始了,作家为什么来采访派,因为妈妈纪告诉他:听了派的故事,你就会相信上帝了。派一开始讲了他的成长,还讲了他的信仰。作家疑问,为什么要先讲这些,是的,如果直接告诉你故事,不告诉你这些,你是不能明白故事背后的故事的。
  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宗教本应是排他的,但少年确实是虔诚地笃信着每一种信仰。多信仰就是无信仰,这里的无,指的其实是对信仰形式的否定。少年如何内心统一相斥的三种信仰,只是因为他有更大的信仰,超越了基督教意义的“上帝”。那么,上帝到底是谁?或者是什么?这在最后,我们再说。
  2、 片子的主题是什么?几大象征意象?
  片子在漫长的时光里,只有我和老虎,另外还有那未曾出现却总被念叨的“上帝”。这是故事的主线索,其实就是故事主题的外显。他们三者就是派的三个人格因素。本我其实就是被压抑,被“超我”(社会性、所谓的文明性)所压抑、规训的部分。
  老虎就是本我,本我就是本能,而人类最大的本能就是生存。这是动物性保留下来的最核心本质。生发来说,就是人的三大欲望——睡眠、食欲和性欲。那老虎就是派自己,而这个自己是三我中的“本我”,并且这个本我在这一海难事故中直接指向食欲,为了活下来的食欲。自我就是故事中的派自己。而超我其实就是社会性、文明性。
  当年少的派对老虎充满好奇时,代表社会性的父亲(在父亲部分,一直强调着所谓新派,也一再地期待用理性规训派。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的关键词就是理性。)用直白残酷的方式告诉了派:不要放纵老虎,因为老虎的本质是残酷野蛮,是为了吃可以血腥。其实,这本是自然界中极自然的弱肉强食、生存法则。但人类为何称为文明,就在于运用规则与理性压制了这种动物性——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文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反自然。派的母亲是温和的,在片子里其实也是宗教的象征。宗教其实就是人们为了安慰苦难、劝自己和别人接受苦难的产物。但它的存在形式又是含情脉脉的,如同母亲,她吃素、不愿杀生食肉,当父亲要派直面老虎的残酷时希望能避免,她将派的头搂在自己的怀里,但可惜,派没能移开自己视线躲进母亲(宗教)的避难所里。但好在,他遇上他的初恋阿南蒂。阿南蒂是美与爱的化身。他们的相识就是在舞蹈课上,并且,这舞蹈是献给神灵的。我们知道,舞蹈的起源其实就是人企图与神沟通的产物,人们相信动作与音乐能通灵。还记得那森林的莲花造型么,这就必须要知道,在印度教中,莲花的意义了。创世神梵天是从毗湿奴的肚脐长出的莲花中诞生的。被文明规训的派虽然压抑了本我,但是美还是为他的生命带来了温情。派还带阿南蒂看老虎,他指点着老虎的姿势,而阿南蒂告诉他“NO”不是你所想的那样,而是在聆听。美与爱的化身阿南蒂在用她的角度引导派重新观看自己。他曾一度沉溺这和谐中。但是派的人生如果只是这样,那么就平淡无奇了。故事的精彩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
  派因为生活的缘故必须离开他的爱与美神阿南蒂,全家乘船驶进了太平洋。人类对海洋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感谢它的给予,又恐惧它的不可预知与危险。所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赫尔曼的《白鲸》中,海都有着丰富的意指,常象征着自然。是一个适合讨论形而上问题的好道具。狂风暴雨使巨大的轮船(社会性、现代性、文明性)沉没了,派被投入了海中(与文明社会隔离),,“上帝”观望着这一切。派遭遇着世界观的巨大挑战,豺狼(厨子)吃掉了斑马(水手),猩猩(母亲)与豺狼争执,但被豺狼咬死了。而老虎(派自己)杀了豺狼。生与死来得那么突然,根本没有派准备好,生命的消逝太容易了,包括杀戮——宗教信仰中最大的忌讳都那么简单。为什么片子里有一段关于素食的小争执呢?导演是埋下伏笔。母亲是坚持吃素的(坚持信仰、以超我克制自己),厨子却觉得在大海航行中吃肉活下来就行(牛肉猪肉是素的,因为牛和猪都是吃素的活下来的)厨子的说辞虽然不符合逻辑,但确实他自己的生存逻辑——以本我为最大考虑因素。厨子与母亲的三观是两种极端。而这两种极端当遇上考验时就变成了巨大的冲突——吃不吃?只不过,这次的肉不再是猪肉牛肉,而是人肉——水手。温情的母亲败了,也被杀了。但是厨子并不是想杀水手和母亲,他只是想生存。其实所谓的对错,都是以社会性文明角度来判断。因此,最后派说,其实厨子本性不坏。只是在生存威胁上,他选择了本我凌驾而已。不过,厨子不是纯粹的本我,他也是个社会人,社会性也在他身上留有痕迹。他的死有一定程度上是自己自愿的,因为超我(良心)对自我施压,罪恶感折磨着他,要不然,以派这样瘦弱的少年怎么能轻易地杀掉剽悍的厨子?
   派的世界观被冲击了,并且击溃了。原先建立的自我被颠覆了,无论是信仰或者是非观念。他的世界观变得迷茫而混乱。电影中,他与老虎的相处就是一个本我与自我再磨合的过程,而按他后来的话说:这期间,“上帝”也在持续观望从未缺席。电影里,派曾出线几次恍惚和梦境,我们知道,恍惚与梦境其实是潜意识的表现形式,是无意识的上浮。梦境(潜意识)里,所有的东西都出现但呈现一片混乱,章鱼和怪兽在梦中搅乱和吞噬。这些其实都暗示,此时的派自我部分是混乱迷茫的,被颠覆后的三观还未重新建立。他在一个隔绝人类文明社会的环境(大海——大海其实就是象征自然。而在自然中,并没有对错是非,杀戮并不是犯罪而只是自然现象)经过巨大冲击后,十几年来“三我”的平衡被打破。老虎,在一开始老虎是不存在的。是在豺狼杀死猩猩后,暴怒的派的“come on”中,老虎猛地出线杀死豺狼,而这”come on”是不是既是对豺狼的宣战,也是召唤出本我(老虎)。派开始质疑超我,并且召唤出了本我,而且在一段时间里,进行尝试着与本我和平共处、保持平衡(试着与老虎沟通、训练老虎),又不曾放弃超我——背诵圆周率和记日记。他其实是在无意识地重新构筑自我。我们知道,名字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代名词。名字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自我。所以,派在海上漂流的时候还在背着圆周率,他是在提醒自己的社会性,不愿迷失自我。而文字,作为社会与文明的最典型要素,更是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支撑着派熬过艰难的日子。这时,他的超我还是占主导的。可是,风浪把日记本打进了大海。他又失了社会的一部分。
  暴风雨又来了,派最初很开心,他觉得是神迹,他要赞美上帝。如果你不了解《新约》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描述,那么你会看不出所以然。耶稣与门徒乘船在海上,遇上了暴风雨,约翰十分惊吓,但耶稣斥责约翰“你这小信的人啊”。耶稣在船头斥责风浪,海就平静了。可是象征着本我的老虎却害怕地躲在帆布中,他要老虎一起欣赏,但却发现老虎收到了惊吓,突然他暴怒了,是否也可以说,他无法在说服自己克制不满与疑问,终于压制不住爆发了,他大声质问“你为什么吓它?”“我失了一切,你还要什么?”“上帝”没有理会他,但他的内心已然倾斜。
  其实,这里“上帝”的指向就已经比较清晰了。那就是命运。有些人看完电影后觉得不能理解上帝与宗教音响中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不同,为什么不仅没来拯救派还还让派的遭遇异常惨烈。这里涉及到一个宗教知识。圣经是分为《旧约》《新约》两个部分的。旧约主要讲上帝,而新约主要讲圣子——耶稣基督。我们一般对基督教中上帝的理解其实是新约的部分,上帝爱世人,所以把他的独子赐予人类,为人类背负十字架洗涤人类的罪恶。但在旧约中的上帝,他是无所谓道理的。他因为愤怒可以一念下之下让诺亚进了方舟后连下暴雨毁掉了混乱的世界,可又在诺亚的馨香祭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太草率了,于是和诺亚以彩虹为纪应许不再灭世。(电影中,派曾经说过,来到我的方舟里)旧约里的上帝并不是全然的善与爱,反而显得无理性无善恶无是非,这是不是像极了“自然”,像极了“命运”?我个人认为,片子里的上帝指的不是新约中的上帝,而应该是旧约中的上帝。而这样,也同时解决了另一个问题。派是如何活下来的,也就是那座突然出现的岛
  派已经和老虎绝然地意识到自己要活不下了,但在这时,他说“感谢你给我生命。我准备好了”然后昏迷过后,突然睁开眼就来到了食物丰富的岛上。他昏迷前的话也许暗示着更多的内容。这里因为是与人讨论后别人的神发现,是片子最大的爆点也是最恐怖的地方,所以在此不表。但是,添加一个宗教知识,在基督教中,圣子耶稣拯救人类的方式其实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洗涤人类的罪恶。因此,宗教仪式中,只有受洗过的教徒才能领享圣餐。其中,喝葡萄酒其实是指喝耶稣的宝血,吃圣饼其实是吃耶稣的肉。片子里在开头说派偷喝圣水并且疑问耶稣救人为什么是牺牲自己的方式其实都是为最大的爆点草蛇灰线埋下伏笔。
  在基督教教义中,人的原罪是什么?是被蛇(欲望)诱惑吃下了善恶树上的果子逐出了伊甸园。这就是最痛苦的地方,辨析了善恶是人出生难以摆脱的原罪。善恶其实就是是非对错,为什么知晓了善恶是非对错是罪呢?这里涉及到了终极思考。问题太大,要说不易。仅提个思考,大家自己思量。
  3、 故事的最后,作家质疑这“不可思议”的故事,派才缓缓地又说了另一个触目惊心的食人杀人的故事。并且,告诉作家,来调查的日本人原先也不相信动物争斗厮杀的故事要求派说真相,但当少年派说出第二个故事后,他们沉默并且在保险书中认为第一个故事是事情的真相。派问作家“你喜欢哪个故事呢”作家复杂地笑着说“第一个,因为比较精彩”。其实,我们都知道,第二个故事才是事情的真相,但也仅仅是部分真相。最可怕的部分派还是选择了沉默。但为什么作家和日本人都选择第一个故事呢?因为这是他们选择的结果。他们并不是相信,而是要躲避埋葬第二个故事。还记得那个笑话么,谎言穿了真相的衣服,大家都宁愿相信穿了衣服的真相,也不愿接受赤裸的真相。因为,难以承受。
  
  哎,没能说最大的爆点感觉很束缚,可是像我这种发散思维占主导的人,絮絮叨叨也说了很多,真可怕。不过这个片子真的可解释的地方太多了,确实是个好文本,能生发的空间很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宗教角度,涉宗教知识,剧透伏笔严重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宗教角度,涉宗教知识,剧透伏笔严重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少,严重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