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王的盛宴》点评:这只是“王”的盛宴

影视台词 > 影评 > :《王的盛宴》点评:这只是“王”的盛宴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王的盛宴》点评:这只是“王”的盛宴的正文:

  注:以下内容与影评作者的观点仅限于本片剧情和其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范围,不讨论真实历史与各大着作资料。
  
  整体评价:
  通过媒体透露的首日票房数据,冯小刚的《一九四二》首日拿下2500万,而陆川的《王的盛宴》仅收获800万。虽然我非“势利眼”,但是这两部片子的评分恰如票房数据。我在11月25日给《一九四二》100分满分,而在12月1日给《王的盛宴》86分。我的100分表示通篇看完《一九四二》后真心找不到我认为的瑕疵,各处都不错;而86分给陆川,并不意味着《王的盛宴》是垃圾或者衬托《一九四二》有多好,实际情况是,坦诚地讲,这是两部都非常伟大的中国电影。经过这么多年市场“洗礼”的中国电影,有过垃圾当道的时候,但是正是像今年的冯小刚和全年的陆川——这两位一直支撑中国电影深度大旗的导演——他们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的辉煌幻景,我为他们骄傲,也希望可以称他们是榜样。
  当从市场角度看,我又不懂了。有金牌台柱冯小刚的华谊,和有潜力股陆川的中影集团,为啥要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上映?!!!如果没有《一九四二》,我会给《王的盛宴》96分而不是86,可是“不幸”的是,两大集团想“斗架”,而且《王的盛宴》看来是输了,主要是收益上的滑铁卢。我不清楚相关人员是怎么考虑的,出发点又是什么,市场关系是啥,背后规定又是啥,或者有些恩怨或隐情,再或者就是两家的“促销手段”、商业战略?如果一前一后,他们都是赢家,观众会用人民币和满腔热情给予二者充分的肯定;可操蛋的是,不知是谁或者什么电影市场运行的关系将他们拉到一起,而主要受害者是陆川和他的《王的盛宴》,既没口碑又输钱,严重扭曲了陆川的才华和作品的内涵。但是,我有一点敢肯定:冯导是一位过来人,他的作品越来越深刻,不论是经验丰厚,还是熬出了经典和永恒;川儿尚且年轻,有朝阳的热情和富有巨大潜力至令人羡慕的才华。随着他阅历的丰富、蜕变与深挖,陆川肯定能熬成一瓶佳酿,甚至超过前辈,深度厚度会更加坚实。
  好吧,除了百分百肯定他、支持他,也向川儿说说不足。当我整体看完《王的盛宴》时,就觉得还是有些怪怪的瑕疵,虽然微小,却时而致命。众所周知,陆川老被扣以“树懒级低速”导演,他拍一部作品慢得惊人,而我也未曾怀疑过他“慢工出细活”的做法与品格。可是,这部片子放完,我忍不住质疑,川儿你这部片子也这么慢[号称拍了好多年]是不是过了?不至于吧?好在,川儿打败了老谋子和陈凯歌的那些古装片,用非动作手法,文艺地展示了一段极其复杂与波澜的精彩历史,亮出了气质与观点。当年《南京!南京!》就被座儿骂,而现在也有不少的声音不友好地传播着,甚至未映先骂,我真是搞不懂陆川的这叫做什么特色的“霉运”!
  最后评一下演员。电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有演员就是团队。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可能成为影片的英雄,当然,也少不了“败笔”。我只说我影响深的:刘烨和沙溢是我认为演得最深刻、最棒的!其他人不差,我不解释;他俩在我看来有多好,我也不解释。因为你得尊重差异,没有绝对,好不好在任何一个观众的脑海里都因人而异,但是这个“刘邦”和“萧何”最“撕心裂肺”。我看到了,也看重投入的释放与怒吼。
  
  个人“幻想”部分:
  王,王的,盛宴,王的盛宴,这里没有一个字偏离了影片的表象和内容,影片的名字起得很对。
  刘邦一直在自述。荣华抵不过痛苦,自己命运的车轮他永远停不下,也不知怎么停。你见过一个“活生生”的皇帝在恳切地自述吗?反正,我眼前的这个开国的、伟大的“史人”很“普通”,但是很“真”……一切“纠结”不是始于刘邦先踏进秦王朝的阿房宫,但是阿房宫却是影响走势与命运的“闷锤”!不管历经什么样的“阴差阳错”、“机缘巧合”,刘邦率先踏进了他不该踏、也应该踏的地方。凭借一个“说法”,能呼风唤雨的“龙的儿子”伫立在皇宫深潭,面望灰霾苍天,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一刻,他果真把苍穹装进了自己的心中,毫无办法地看着自己的欲望被云雾和碧水撑破。刘邦来到存放史书的库房,犹豫过却依然大胆选择了挪动别人的历史,并涂改了自己的命运,改写描述自己的文字,并把欲望涂抹在竹签上……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吃过苦,低过头,耍过流氓,以最愚蠢的技术含量害过人,贪便宜,遮不住自己的欲望和想法,易激动,经常没脑子,还有恶习,农民,草根,有理想,有梦想,也丢了人道与尊严,自己不知道怎样评价自己,以精神患者自居,哪怕他已是坐拥天下的帝王,哪怕自己顶着满头劣质的银发……
  相比刘邦,项羽和韩信要“善良”得多,甚至他们有胸怀、有大爱。项羽,一个真正配得上天下人领袖的年轻人,死在了自己的“大爱”里。他进驻阿房宫后,“分”天下,不愿秦的“统一”而向往尊重各自文化与历史的不同。这是一种胸怀和大爱,也许你不能理解。项羽在一瞬间并没有“独裁”,却有“回馈”之意。这就是“统一”的真正涵义,报恩人心往往就是正义,正义才是“统一”的。但命运与道理是,王朝才是“统一”的。从亘古至今,无论你是哪里的人类,这都是文明发展的定律。你发现木有,“王”本该是救世主,可是最后揪住天下每个人“小辫子命”的是“帝”。项羽坚持了“王”,也宣判了自己的命,把众生交了出。刘邦这个“帝”最怕项羽这个“王”。项羽死前送给刘邦一副眼神,现在看来刘邦这个普通人的确有理由终日惶恐一生。
  刘邦还害怕韩信——一个对“王”原本好的“工具”,却成了“帝”认为的克星与心患。直到影片后面部分,才揭示韩信为何720度转弯投奔了草根刘邦。韩信是一个普通人,有理想、有抱负,带着善良,有着正义。刘邦也是一个普通人,同样有些理想或愿望,也想着正义。在向项羽投奔的路上,刘邦无意间给了韩信一口吃的和微笑。很自然、很朴实,韩信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认为这个48岁偏老的拿剑的大胡子起义者是会给普通人活路的领袖,他也不可能完整意识到刘邦后来的另一面;他坦荡地忽视了人性变故,也估计不到或不愿看到欲望的过度膨胀的后果,因为他就认为我韩信和刘邦都是穿草鞋的、正在赶路干大事业的、行善的普通人。后来,韩信选择了刘邦,离开了令他“失望”并且他认为“非人道”的项羽。[他以朴实的想法认为,日后贵族项羽称帝必是残酷的统治,而刘邦称帝则会体恤平民]。凭借才能,韩信拿下了三分之二的土地,并献给刘邦,最终率军灭了刘邦最大心患项羽。建国后,韩信与刘邦互相意识到自己与对方的信仰差别很大,刘邦不断暴露自己出身的劣根性与局限性,将无限的欲望和猜疑压在韩信这个倔强的不愿绝对服从的功臣上。所以,韩信被关在地窖里待了6年。这6年中,刘邦老得很快,有过忏悔,但是始终放不下猜疑和欲望,命运之轮也迫使他神经高度紧张,只有时时刻刻的安危让他苟且以“帝”的尊严活着。杀人,杀“故人”,这是刘邦为自己指定的唯一的道路,他认为自己就该这样,这一切都是命运所逼迫。韩信无论何时被释放,他与刘邦也是两路人,只是刘邦到死的一刻也要彻底将毫无造反之本意的韩信杀掉,以头颅为证,亲见韩信那不变的眼神和鲜血。
  看吧,刘邦说他活着累,项羽却早早解脱了,韩信虽然失望但最终也不会超过刘邦的痛苦。同样想称帝、都在干大事的人,解救众生的却敌不过欲望膨胀的。我说你们都太累,“帝”累,“王”累,“臣”累。也许一辈子的普通人才是生的意义,你没有牺牲的精神就不要拯救谁;你一旦闯出了围墙、捅了篓子,就应当勇于负责,更要耐下一系列后果的累。真正的正义是没有猜疑和恐惧的,真正的英雄也不该惶恐,除非你本不该是“帝”,却堂堂正正地干了心虚的事。刘邦老弱了却不糊涂,他自己一直把自己看成“王”,却永远追不到真正属于他的踏实的“帝”。这些人都是“王”,这只是“王”的盛宴。[From 咔小咖jd]

《王的盛宴》点评:这只是“王”的盛宴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王的盛宴》点评:这只是“王”的盛宴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王,盛宴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