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1942:人性的深思

影视台词 > 影评 > :1942:人性的深思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1942:人性的深思的正文:

  《1942》讲述了一个黑暗的年代,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的年代,一个场饥荒席卷了那个时候的河南省,加上和日本的战争,天灾人祸不外如是。
   影片讲述了范地主一家人在面对饥荒时的艰辛历程,范地主的遭遇成为了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河南人逃荒路上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影片的开头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有点心酸。就在河南发生了影响几千万人生计,在大饥荒中苦苦挣扎中,在发生了那个吃的问题的时候,世界上发生的大事还有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邱吉尔感冒。令人觉得讽刺而又心酸的是,几千万人的生命却和邱吉尔的感冒相提并论。而这,却又充分说明了在大灾之年那些河南灾民的人命的卑微。
   东家老范,一个河南的地主,家财万贯,在大灾之前却依旧有着一粮仓的粮食。而在那个时候,两升小米就可以让人拼命。可想而知,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而就是这么一个比那些平名百姓来强无数倍的地主,却在天灾人祸面前无力抗争,不得不和灾民们一起,踏上了他口中的“躲灾”,实则是逃荒的路途。其实早已预见到其悲惨的结局,在这时代和命运车轮的碾压下,谁也注定无法避免。
   影片中用了两条线来讲述这个饥荒的历史事件,在讲述灾民逃荒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国民政府,与这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灾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政府无能,却也无奈。政府有过救助,却不过杯水车薪。
   “第十九天,离家一百九十公里”“第五十一天,离家三百五十公里”……影片中不断用这样的字幕,来阐释着逃荒路途的不断推进,和时间越来越长,愈发说明了逃荒正在随着路线的加长和时间的推进已经越来越残酷,而且离家越来越远已经注定了他们只能走下,已经无路可退了。而在这路途中,每一次出现这个时间的时候,老范一行人都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地主已然在逃荒的途中蜕变成为了真正的灾民,曾经的优越感一点点的消失,直到最后荡然无存。为了生存,他们放下一切他们所曾经坚持过的。花枝的贞洁,星星的猫,老范身为地主的优越感,为了活下而放弃了尊严,不得不说,这确实是生存的法则。而坚持着的一如栓柱,坚持着对花枝的承诺,为了两个孩子,为了风车,最终却倒下了。不得不说,人性的悲哀。
   老范一行人,加上逃荒途中出生的留成,一共十一个人,却在逃荒的路途中一一消失,最后只剩下老范孑然一人。这么一行人,已然成为三千万河南受灾人民在逃荒途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环境里,挣扎着。
  “死了好,死了不受罪。”面对了死亡已经司空见惯的,对死亡已然淡然,已经是一种解脱,而活着却成为了一种负担,一种意义待考的孤独,只是出于一种对生本能的渴求,才在这个人吃人的时代潮流苦苦挣扎。对于灾民们来讲,他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在逃荒途中传教的传教士小安,为了追寻真相而来到河南的美国记者白修德,都被着惨烈的饥荒所震撼着。小安的信仰被这满是血泪的逃荒路颠覆,而却借白修德之口。追溯了这悲惨的根本原因。干旱?不。蚂蚱?也不是。不仅仅是天灾,更是人祸,究其根本却是因为人的劣根性,也是小安口中的魔鬼。
  灾民的劣根性在这场大灾难中赤裸裸的出现在了逃荒的途中,冷漠,自私,人吃人,狗吃人。而更让人痛心疾首的却是那些政府官员所表现出来的劣根性,欲望,贪婪。使得本已经颠沛流离的灾民雪上加霜。当政府处决了三个借着灾难贪污的腐败官员的时候,却没有多少民众围观,更是说明了这政府已经无力改变的事实。而这些人,也是“蚂蚱”,却远比蝗灾更可怕。
   蒋介石说过,他怀念北伐的时候,一呼百应,可以和民众站在一起。而如今,却只知道河南灾荒,死了几个人,却不知道已经饿死了三百万民众。蒋介石,当时中国的领袖,永远是冷静沉着,却在白修德向他出事了狗吃人的人证据,证明了河南灾民的惨烈。蒋介石失态了,狠狠的咋了东西,却在陈秘书进来的时候恢复了以往的沉着和冷静,在最后问起李培基,河南死了多少人,官方的1062和实际的三百万,让蒋介石在教堂忏悔的时候留下了一滴眼泪,也让我们感觉到了作为一个领袖的无奈,以及对河南灾民的忏悔。
   日军六万人,击败了国民党,国民党伤亡约三十万人。一个悬殊的数字,却让人感到无比沉重。更让人讽刺的是,日军是靠着给灾民粮食战胜了国军,而国军呢,却在搜刮着粮食。这种鲜明的对比却使得这段历史愈发的黑暗。
   老马,一个小人物,每一次出现的时候都以一种不同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刚刚成为战区法庭的庭长,还在想身边的人炫耀着,第二次出场是在审案,却收了老范二斤白面,显示出了贪婪。第三次出场的时候确实再跟着人贩子买人,最后一次出现在了日军的营地。当他在看过栓柱的下场后,却又不得不吃下一块插在刀子上的鱼肉时候,却一下子明白了这个小人物的生存之道,也没有办法苛责他什么,他也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求一条活路,剩下的只有叹息和深深的无奈。
   《1942》的结局注定了是会以一个悲剧收场,故事中的那个新生的婴儿留成,对于老范来讲,是一种寄托,是一种希望。而对于一个逃荒者来说,陕西是终点,是逃离河南这片饥饿的地狱的出口。就在老范带着留成,他的孙子,老范家唯一的后人,传宗接代的希望,即将逃离这片苦海的时候,却死在了门口。可想而知老范的绝望。老范掉头走回河南,他身边的朋友,亲人,全都已经离他而,生无可恋的老范只想死的时候离家近一些。这个曾经奸诈圆滑的老地主,现如今只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本以为靠着积攒了一辈子的智慧和生存之道,可以再这个混乱的世道里安然度过,但却在亡命天涯的逃荒之旅中像其他难民一样,卑微无助。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小女孩,“你叫我一声爷,咱俩不就认识了。”“爷。”一老一小相互搀扶着走在了满是冰雪的路上,路边的还有不少灾民的尸首,那蹒跚的步履,让人满是辛酸。
   《1942》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影片,他将1942年那个黑暗的年代还原在了大银幕上,让我们对人性有了重新的审视。这是一部带着血泪的电影,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命的卑微,它有着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
  《1942》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感受到的是沉重,一种来自内心的沉重,从来没想过人之轻可以轻到用几升小米可以衡量。那么一个人还没有牲口值钱的年达,三千万人在苦苦的挣扎着,只是为了生存而已。看着逃荒的人群走着,路边的尸首被野狗分食,人们依旧冷漠的走着,只有一个美国记者在震惊的拍照。能怪他们冷漠么?他们已经活的够艰辛了,甚至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我想,如果我们放在了那个饥荒的黑暗年代,我们能做的比他们好么?我想是不能的,这就是人类的劣根性。但是只是为了生存。我们很难想象两块饼干一条人命,也很难想象为了五升小米,为了吃饱就把尊严和人格通通的踩在脚下。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么一个人吃人的年代里。
   我在电影中能看到的满目苍夷的大地上饿殍遍野,人卑微如斯。在那么一个环境中,在那么一个连吃都没有的地方,还有什么资格谈尊严,谈人性。很小就听过一句话,“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从老祖宗起就把吃作为头等大事来看待。饥荒,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讲,不亚于天塌了,不仅仅是身体上,生理上的恐慌,还有心理上精神上的折磨。所谓的逃荒,这场灾难真的逃得掉么?逃不掉的,除了少数的幸存者,大多人已经倒在了背井离乡的土地上,落叶尚且归根,而他们却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倒了陌生的土地上,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悲哀。
   蒋介石在说道北伐时一呼百应的时候,神采飞扬,而说到现在,我看到的蒋介石眼中的落寞和无奈。那个时候危难的中国,腐败的官僚,困难的人民群众,不得不说,那是一个黑暗的,充满了血泪的中国。内忧外患,日军的六万人,和国军的四十万部队战斗,国军伤亡三十万。虽然是我们熟知的中国历史,却不尽扼腕叹息,怒其不争。日本人给了中国灾民粮食,取得了胜利,很难过,在那个饥饿的时代,我们无力指责着那些难民,我只能为那些将本应是难民口粮的却贪腐的官僚而愤恨。李培基对蒋介石所说的政府统计的死难民众和实际死的,那个悬殊的数字,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蒋介石在教堂中留下一行清泪,为河南死难的同胞深深的忏悔。我记得影片中有美国代表团来访,而那时候重庆遭到了轰炸,记得轰炸结束后,欢送美国代表团,在欢送的人群后面却是一片废墟,甚至还有灭火的水柱,欢在何方?
   不少人说河南人奸诈,也许这是学自那个饥荒的年代里的一些生存之道。在那场灾难中,没有谁是赢家,中国不是,政府不是,灾民也不是,有的只是幸存者,那些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而活下来的幸存者。
  “死的好,早死早托生,省着受罪了,下辈子别托生在这了。”“你有了老婆,明天就能卖老婆了。”这一句句话平静的从影片里人物口中说住,透出了一股深深的无奈。
  灾民为求生存,背弃灵魂,道德沦丧,在求生本能驱使下无所不用其极,我们可以理解到他们对生的本能的渴望,对灾难临头却无能无力的绝望,但是国民政府为一己私欲逃避责任,欺上瞒下倒卖灾粮,却让我们始终难以释怀。
  
   1942的灾难中,没有赢家,有的只是幸存者。

1942:人性的深思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1942:人性的深思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19,深思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