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大师》观后感,评论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大师》观后感,评论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大师》观后感,评论的正文:

  Paul Thomas Anderson素来以拍深奥难懂的片着称,这部号称酝酿了12年的作品自然也不例外。
  影片以二战中服役的Freddie开始,从他与沙雕做爱和当众手淫的行为来看,他是个色情狂和社交障碍者。Freddie的父亲死于饮酒,母亲有精神病,他本人则是酗酒加暴力倾向。除了遗传,他的古怪脾气和突发幻觉可能跟喝奇怪的自制酒精有关——把脑子喝坏了。Freddie在战后先后担任一名摄影师和农场工,但都因惹是生非而无疾而终。更重要的,他退伍后没有勇气回与承诺过的邻家女孩赴约,这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大师在影片约1/6处出现,从此影片就变为两个主角。大师自称作家、科学家、哲学家,但其实是一个自创宗教的教主。他有一个看起来很美的家庭,有遍布全球的信徒,有极富感染力的个人魅力;但同时他也挣扎于灵感的枯竭,遭受着质疑者的声音,承受着政府的压力。但他终究能在主流社会中游刃有余,片尾还在英国建了座学校传道授业。
  Freddie和大师,一个没什么文化暴躁冲动,一个什么都知道冷静儒雅,这样天差地别的两人相遇后会怎样?答案竟是惺惺相惜。从第一次听析开始,两人就被对方的气质吸引:Freddie需要一位智者为他指引方向,大师则需要感化Freddie来证明自己的教义;Freddie想要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大师则渴望像Freddie那样无拘无束(或者说没心没肺?)。于是Freddie开始追随大师,鞍前马后兼做打手;大师则开始系统训练Freddie,视他为知己心腹。然而,尽管Freddie很想相信,大师也倾尽全力,但Freddie始终不能令自己信服。终于,他选择了离开。离开后的Freddie似乎成长了许多。他回探访了邻家女孩,得知其已婚后甚至为她的快乐高兴;他的神态看起来自信坚定了许多,他甚至有时会引用大师的话。从这点来说,大师的理论最终在他身上应验了——通过把痛苦的回忆表达出来,来摆脱痛苦。
  以上就是影片内容的重述,但问题是,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是讲战后的创伤?可是Freddie糟糕的精神状态明明还有遗传和家庭因素,残酷的战争经历只是造成他与社会脱节的导火索。是讲一段亦父亦师亦友的复杂感情?可是这两个人物也太特殊了,了解这样的一段非典型友情又有什么意义呢?相对而言,如果以片名的大师的角度理解本片似乎更靠谱,即本片反应一个所谓的大师如何在信仰、社会、自由间挣扎,并窥探一个宗教(姑且不称邪教)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可偏偏导演自己否认了这种说法,他一再强调Freddie才是真正主角,不知是不是为了回避敏感话题。总之,看完本片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头雾水:人物形象很鲜明,事件很清楚,但就是不知道导演的意图。其实从创作的过程看,Anderson广取素材,几易其稿,又掺入了以前电影剩下的边角料,就跟Freddie调的酒一样,让人欲罢不能,却难以参透。我看到有一种比较合理的解读是,Freddie和大师象征着每个人生存状态的两极:前者癫狂而随性,后者谨慎而守据。他们互相了解,互相羡慕,又都有所保留。正如大师最后对Freddie所说,如果来生再见,你我将是仇敌,因为这是两个难以调和的灵魂。
  虽然主创人员一开始不承认,但大师的原型是创立山达基(Scientology)的L. Ron Hubbard(LRH)无疑。LRH也有一个拆他台的儿子,一个忠实信徒的老婆;山达基的教义中也强调人是不朽的精神个体,而此个体已经忘却了其真正的本质。山达基在美国是合法的,而且颇有一些名人信徒,最着名的就是阿汤哥。实际上,Anderson在上映前还专门找阿汤哥来家里审片探其口风(两人之前合作过《木兰花》)。阿汤哥表达了对一些镜头的不满,但Anderson最终没有删改,此事算是不了了之。
  本片是演技派的盛宴。为角色狂瘦身的Joaquin Phoenix,导演的御用演员Philip Seymour Hoffman,转型成功的Amy Adams,凭此片均获得了奥斯卡、金球奖、BAFTA的提名,可惜一项没中。不过前两者分享了威尼斯影帝,算是弥补遗憾吧。此外,导演自己获得了威尼斯最佳导演,但根据新规则,本片让出了金狮奖,只获得了国际影评人奖。
  作为小众电影,本片的票房自然不高。但即便如此,它也创下了一项纪录:首映的5个影院的平均票房史上最高。

《大师》观后感,评论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大师》观后感,评论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大,评论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