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中国合伙人》一部理想、友情、金钱和背叛交织的创业史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中国合伙人》一部理想、友情、金钱和背叛交织的创业史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中国合伙人》一部理想、友情、金钱和背叛交织的创业史的正文:

  这是一部以新东方为轮廓,但却一切都与新东方无关的电影:没有新东方的投资、没有与原型人物(俞敏洪王强)接触访谈、试映后也没有得到新东方大佬们的认可。2013年2月,这部电影在小范围内看片,好脾气的俞敏洪观映之后带着黑脸离开。后来在自己的微博以及面对记者采访中,俞敏洪的态度始终如一:对这部电影拒绝评价,与新东方没有关系,现在和未来(这部电影)都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唯一与电影有点关系的是徐小平。2011年的某个时候,三爷(韩三平)给陈可辛看了一个剧本,剧本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后三个年轻人从大学同窗到创建外语培训学校“新梦想”,一路上情感事业理想多重纠葛、最终美国上市的故事,此剧本就是上市后离开新东方的“文艺中年”、青年导师徐小平所写。显然,剧本中的“新梦想”暗喻新东方,三个年轻人就是三位创始人的原型。而当时,具有美(国)、泰(国)、(香)港生活背景的陈可辛竟然不知道新东方为何物?不过陈可辛非常看好该故事,他找来编剧大刀阔斧的重新修改,直至面目全非,最后保留的只有:最初剧本中三位主人公的人名,以及学校名称“新梦想”三个字。据亲历者说,徐小平在阅读最终剧本时,这个真性情的老男孩情绪波动到嚎啕大哭、不能自己。但实际上,改编后的剧本仅仅具有新东方的轮廓,并非新东方创始人的传记,故事内核与人物原型与实际的新东方也有所差距,更多地融入了导演个人的创作和影子,尤其是在塑造孟晓骏与女主角苏梅的时候。所以,如果带着与新东方相互应证、对号入座的心态看这部电影,那么结果就注定要失望。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土鳖”成东青(黄晓明饰演)是英语培训学校创始人。他来自农村,外表看起来自卑懦弱,实际上精明智慧,身上具有八十年代农村孩子的典型特质:性格执拗,不怕牺牲,坚持信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为没有退路,所以无论经历多少磨难,都必须获得成功,哪怕不择手段。这个角色的原型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恐怕是俞校长不喜欢的最大原因吧。
  “海龟”孟晓骏(邓超饰演)才华横溢、自大傲气,在大学校园里是偶像风云人物。出国留学后,在美国经历挫折和失败,无奈回国后重整旗鼓,成为创办培训学校的幕后推手和军师。这个角色的人物原型不是新东方创办人中的任何一员,而是融入了很多陈可辛的个人情结和生活体验。邓超说:在演这个角色之前,导演送给我一本他刚出的书《自己的路》,他说我演的这个角色和他自己的经历很像,所以他在这部戏里关于美国的戏份中加入了很多他很熟悉的感受、生活化的东西,我饰演的这个角色就是陈可辛自己。
   “愤青”王阳(佟大为饰演)年轻时是个长发飘飘的文艺青年,个性爽朗自由不羁,以“泡妞”和写诗度日,但最后娶了一个简单平凡的女人。他是成东青与孟晓骏之间的协调人和润滑剂,是最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王牌培训教师。
  女主角苏梅(名模杜鹃饰演),气质冷艳,如同女神,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傲。但“土鳖”黄晓明对她情有独钟,一路苦追,不惜整晚在图书馆陪伴套近乎,借路灯设计了浪漫的小伎俩,更骑着28寸的单车围追堵截……上演了一幕幕“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爱情故事。她一心出国的选择,亦改变了“土鳖”黄晓明的人生轨迹。
  陈可辛说,(电影中的)三个主人公代表了世界上的三种男人,他们之间贯穿三十年的友情最令人感动,岁月无情,友情无价。他在微博上坦言,这是他这么多年来最难忘最感动的一部戏,拍得很high。陈可辛在电影的杀青宴上依依不舍、痛哭流泪、与主创人员们彼此互签留言册……之所以对这部电影如此投入个人情感,或许与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
  陈可辛早年在美国求学,刷过盘子,当过服务员,历经坎坷和辛酸——美国期间的经历被移植到邓超饰演的孟晓骏这个角色上。
  90年代陈可辛在香港与曾志伟、张之亮等人合组“电影人制作公司”(英文缩写UFO),也亲身经历了创业的艰辛磨难,拍出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不过最后因为对公司的理念、规划以及个人发展不一致,UFO公司停摆,大家各奔东西——这是不是与新东方三位创始人辛苦创业、上市后又各自单飞相似?
  电影讲述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在时代巨变的环境下,三个小人物满怀青春理想、打拼奋斗,最后苦尽甘来的创业历程。而陈可辛本人,又何尝不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变迁亲历者?他从翻译、助理导演开始进入香港电影圈,后来在UFO公司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进入新世纪,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成为过、电影工业重心北移的巨变下,陈可辛也经历着适应大陆市场、探索转型的蜕变。这个过程同样从80年代到现在,横跨三十余年。每一个人在社会变迁中都是小人物,你在适应时代,时代亦在选择你。这个过程中,许多人或主动或被迫的遭淘汰,大浪淘沙,多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陈可辛无疑是幸运的,也是成功的,与电影主人公们的经历有诸多相似之处,仿佛依稀看到导演的身影。
  此部电影有众多企业界大佬们的参与:王石担任电影顾问,冯仑甚至直接在电影里客串了一个角色。大家如此热心,恐怕有两个原因: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传记类电影;第二,电影故事反映的时代、人物、创业奋斗的过程和命运,与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休戚相关,他们都是亲历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映射。王石看过电影之后的评价是“非常激动”,说“这个题材,这个年代,反应了我们这代人的场景,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创业场景的真实再现”。
  这部影片的制作加宣传费用,成本达七千万人民币。中影集团投资30%,陈可辛自己的工作室投资70%,后来陈可辛将股权分销给其他公司之后,自己的股权比例降低到20%。据说陈可辛为拍摄此部电影,放弃了导演片酬。
  拍摄类似的传记电影,风险很大,多数情况下吃力不讨好。之前大陆有过一部类似的影片,由海尔集团出资赞助、以张瑞敏为原型拍摄的《首席执行官》,官方主旋律电影,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放过。提及“官方”和“主旋律”,相信所有人的感觉都一样,最好是在饥饿的状态下谈起类似的词汇。最近的官方主旋律电影是《青春雷锋》,在南京上映被零封票房。不要怨观众太挑剔,只能怪自己不争气。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还能用得上中国宣传部门的地方是北朝鲜。扪心自问,如果看过了《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谁还会花钱买票看《大决战》?
  在好莱坞,类似的电影有1999年拍摄的《硅谷传奇》(也叫硅谷海盗),讲述的是苹果和微软两大巨头的创业史,不过乔帮主和盖茨对该片嗤之以鼻,影片公映之后也反响平平。而比较成功的该类影片,当属2010年以Facebook为蓝本改编的电影《社交网络》,由大卫*芬奇执导,影片投资五千万美元,全球票房超过二亿美金,斩获四项金球奖和三项奥斯卡大奖。但扎克伯格本人并不喜欢这部电影,对此倒可以理解,因为谁都不喜欢被塑造成一个技术剽窃、背叛朋友、被女友抛弃的自大狂——也顺便念叨一下,迄今为止中国是全世界不能上Facebook的四个国家之一,我们很荣幸的与朝鲜、古巴、伊朗人民一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有一部是即将于4月份在美国上映的另一部影片《乔布斯》,由阿什顿*库彻主演。不过影片还未公映,苹果公司的合伙人、乔帮主曾经的战友沃兹尼亚奇就忍不住吐槽说:“电影完全弯曲事实……”。
  在中国又有自己的本土特色。由于众所周知的审查制度,大陆现代类型的影片本就寥寥可数,更何况是这种商业的传记类电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商人、大陆商界这个阶层和群体,从来不缺乏精彩纷呈的故事,既有八卦和风流韵事,也有争权夺利的火星四溅,但更多的却是被误读。普罗大众提及“商人”这个词,首先在脑海中联想的一般都是“二奶、小三、豪车、炫富“这些负面词语,这都是选择性记忆的偏差,人总是容易记住那些坏的、不好的印象。而实际上,中国商人这个群体,绝大部分都是认真勤勉、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他们并不仅仅只是指富豪和企业家,商人更广泛的定义还包括:小老板、商贩、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以及所有不在体制内工作和生活的人。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贡献了超过全国GDP的65%、新增工作岗位的95%。但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的儒家社会里,从古至今商人的地位都未曾提高过,时局变幻中他们往往是首当其中的受害者,时至今日仍然如此。富豪和企业家只是中国商人这个群体位于金字塔尖的代表,但发家原罪、房价高企、贫富悬殊、官商勾结等阴影时刻笼罩着他们,不经意之间就成为老百姓对社会不满而口诛笔伐的对象,他们也成为政府用来讨好民粹主义的牺牲品,以打黑名义被黑打、财产被强迫整合、国进民退……所有的这一切,使他们成为最缺乏安全感的群体,成为惊弓之鸟。
  实际上,就如同在一场混乱的运动比赛中,最应该被质疑的是组织不力的主办者,以及不讲规则、操纵比赛甚至收黑钱的裁判,而不是队员彼此之间的指责、内讧。当政府的手在企业家怀里乱摸时——我们是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谴责小姐的不知廉耻,还是更应该探寻她们被逼良为娼的无奈和根源?
  时代造就了这个群体,他们也影响了这个社会。只有一个以创造财富为第一选择、而非追求仕途的社会环境才更值得我们肯定和期待。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里说,一个国家的青年热衷当公务员,只能说明这个国家的腐败很严重。
  毫不夸张的说,企业家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发展、制度变革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没有那些胆大先行者们的勇敢探索和尝试,一步步推开封闭的国门,中国人应该还生活在朝鲜和古巴人民的时代。缔造商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人不是政治家,而是企业家。
  通过这部电影,纵观中国最近三十年来的企业史,在大陆那些知名的商界人物中,我最想看到的故事有两个:
  一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最牛逼的企业(没有之一)华为的任正非和李一男的故事,从情同父子、当接班人培养,到离职创业、被收购回归、最终又离开,这两个男人之间经历了怎样的恩怨情仇和曲折离奇?甚至可以遐想,如果两人不经意间相逢、眼神交会,在那电光火石之间,脑海里会有多少画面闪现,多少情感交错,沧海桑田,再回首,却已是百年身。
  二是92派的一个代表人物和大佬,从体制内下海,先后创立了两家执牛耳的大企业,其兄长还创立了另一家着名的快递公司,然而却祸起萧墙、兄弟反目。还有其本人与原配、以及红色后代之间长达15年的感情纠葛,最终还能守得拨云见日——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称得上是一部传奇。
  用曾经很流行的语体来结尾。
  “爱自由,爱电影,也爱运动……我不是哪个群体的代言,我只代表我自己。”

《中国合伙人》一部理想、友情、金钱和背叛交织的创业史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中国合伙人》一部理想、友情、金钱和背叛交织的创业史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中,业史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