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致命ID》原型心理的一点分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致命ID》原型心理的一点分析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致命ID》原型心理的一点分析的正文:

   以前看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结局很诡异,不过现在来看却觉得这个结局是非常合理的。
   那个小孩子我以前认为是主角的儿童人格,而且是最邪恶的人格,但是现在我把他理解成儿童原型。儿童原型是自性原型的雏形,而自性原型具有整合其他所有心理内容的作用,这些心理内容至少包括所有人格侧面以及其他原型。也就是说这里的小孩子是具有整合意义的,从电影里面也可以看出来,小孩子消灭了其他的人格。
   这里必须要说一下我的疑问,因为我以前对整合的理解一直是包容,将所有内容都纳入共同的框架内。但如果这个小孩子是儿童原型,那么整合就不一定是包容。整合这个词不知道是从什么外语单词翻译过来的,但是单看这个中文词应该包括整理与合并的意思,而整理就免不了将垃圾丢掉。我最近也做了一个人格侧面被杀的梦,情节跟这个电影有类似的地方,而根据我个人的体验我的意识确实发生了某些变化,被杀掉的人格侧面的负面特质好像没有以前那么有害了。当然,这仍然只是我的疑问,而我得出的结论只是基于“整合可能包括清除人格垃圾的部分”这个假设的前提下。
   接着说电影,小孩子将所有人格一一清除,到最后留下了一个无害的人格,但是最后还是被他杀了,而在杀之前小孩子说了一句:“whore doesn't deserve a second chance——婊子不值得拥有第二次机会”。当然这里不是批判妓女,因为主角是男的,只是说主角的这个人格侧面包括了妓女的一些不好的特征。到这里有心的人应该能理解其实这个小孩子具有强烈的道德感,这种道德感是对整个人类的负责。这一点从集体潜意识来说也不难理解,人无法单独生存,人需要依靠集体,而威胁到整个集体生存的行为都会被集体潜意识判断为不道德,需要得到惩罚。而主角在现实中确实也犯下了残忍的罪过,他在汽车旅馆残忍地杀害了六个人。
   分析到这里就可以得出电影真正的结局了,男主角最后将心理医生杀死,但是却没有杀死警察,而是自首。
   小孩子是有道德感的,所以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过异常内疚,他觉得他不应该逃脱现实的惩罚,这也是为什么他不需要第二次机会的理由。但他为什么要杀心理医生呢?因为心理医生竟然为这样残酷的杀人犯开罪,就像善辩的律师让真正有罪的人逍遥法外一样,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事情,既无法给受害人一个交代,也无法确保生者的安全。所以他杀掉心理医生之后,他就可以彻底的了解自己了——一个完整的自己。

《致命ID》原型心理的一点分析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致命ID》原型心理的一点分析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致,分析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