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卧虎藏龙》碎碎念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卧虎藏龙》碎碎念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卧虎藏龙》碎碎念的正文:

   淅淅沥沥的三月终于走完了最后一天。雨给了墨客骚人诗情画意,却给了我们这些苦逼学生留下了潮湿的被褥和永远干不了的衣服。
   都说烟花三月,可下沙的三月除了变化莫测的气温,剩下的唯有灰蒙蒙的霾。而现实中的灰将镜头里原本就很绿的江南映衬得更加扎眼。
   借着李安再夺奥斯卡之势,我终于欣赏到了这部久负盛名之作--《卧虎藏龙》。我想,这部电影对于一个安吉人而言应该绝不陌生,片中那场精彩的竹林打斗便是拍摄于安吉。印象中,我小时候是知道这件事的,因为对于那个时候的安吉,除了李鹏,周润发和章子怡应该是来安吉最大的腕吧。可是,那时候的我毕竟太小,假日的时光里只有《多来A梦》和《灌篮高手》。至于电影,我只认识周星驰。于是,错过了一年又一年。虽然CCTV-6也曾不止一次播放过此片,但因为对此台心存偏见,便也一直没耐下心来欣赏。
   顺手翻了下手机,《卧虎藏龙》上映于2000年。脑中飞速计算,当时的我,8岁。在很小的时候,爸妈便外出,南京,合肥,泾县,然后在湖南待了5年。所以,我是外婆带大的。外婆是个会讲许多故事和歇后语的人。那些个夏日的晚上,没有空调,外婆总是拿着一把大蒲扇,边摇边讲故事,一直讲到我睡着为止。那些故事直至今日,我仍能讲出几个。现在的外婆已经不讲故事了,每每放假看望外婆,她总是拉着我的手说:囡囡出生时,外婆46岁,一眨眼都这么大了,我也是该老了。回头看,时间总是走的特别快。
   都说人红是非多,这句话既对也不对。章子怡从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开始,一步一步走向大众的世界,走向好莱坞,成为了如今的“国际章”。而伴随着各种荣誉的同时,她也陷入各种这样那样的“门”。平心而论,我并不是章的粉丝,甚至有些讨厌。但我喜欢她在片中饰演的玉娇龙,那个好像什么也不在乎玉娇龙。无论是高贵的格格还是行走江湖的侠女,章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特别是酒楼打斗那一段,她自称:我乃潇洒人间一剑仙,青冥宝剑胜龙泉,任凭李俞江南鹤,都要低头求我怜,沙漠飞来一条龙,神来无影无踪,今朝踏破峨眉顶,明日拔武当峰。当时,我就在想:哇!如此女子,桀骜不驯,潇洒自在,男人见了是喜还是惧啊?可偏偏在中国封建社会有句至理名言叫“女子无才便是德”。超高的武艺和桀骜的个性给玉娇龙带来了矛盾和畏惧。家庭和社会要求她成为一个温婉尔雅的大家闺秀,可她骨子里却是男儿的侠义之风。两种矛盾融于一体,注定了玉娇龙悲剧人生。她曾反抗,爱上小虎是一种反抗,盗走青冥剑是一种反抗,逃婚更是。但是,无论她如何反抗,也是逃脱不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而当李慕白为救她死于毒针后,玉娇龙仿佛万念俱灰,放弃了一切挣扎,她踏上武当,找到小虎,在短暂的温存后纵声跳入悬崖,践行那个古老的传说。可我一直在想,是为了罗小虎,还是李慕白?有人说,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影迷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李安会拍续集。我想,这句话说对了一半,至于续集,可以找我们的冯导。
   打初中起,我开始告别周星驰,成为了发哥的忠实影迷。记得看的第一部发哥的电影是杜琪峰导的《八星报喜》(前些时候看了他的《毒战》,坑爹的让我都不好意思说出我跑电影院看了这部片子),然后是一系列吴宇森的,诸如《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等。无论是那个咬着牙签痞痞的小马哥,还是那个冷酷的杀手小庄都深深得感染了那时的我,让我恨不得能有一把枪一帮兄弟就开始闯荡江湖了。在我心中,发哥最精彩的人生是属于香港电影的,属于吴宇森一系列暴力美学的。他在好莱坞的一系列作品较之以往大多乏善可陈,少了一些味道。而在此片中,发哥饰演的李慕白将我心目中中国文人的稳重大气与武者的灵动迅捷诠释的淋漓尽致。尽管操着一口港腔的普通话略显别扭,不过谁说古代大侠一定讲普通话呢。片中的李慕白是悲剧的,如果说玉娇龙的悲剧来源于外界的压力,那么李慕白的悲剧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明明深爱着余秀莲,却碍于亡兄之情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意,半辈子唯唯诺诺,满口侠义道德。我恨透了这种人,一辈子为了别人,到头来却连自己的爱都无法抓紧。
   玉娇龙算是李慕白灰暗人生中的一抹艳丽,她给了李慕白原本已经沉寂的生活带来了波澜。李慕白在“降服”玉娇龙的过程中,我想既是玉娇龙得道的过程,也是李慕白顿悟的开始。至于他们两个人之间有无情愫。我觉得,应该有,至少,玉娇龙有。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我特喜欢这句话,却不知道把它用在李安身上是否合适。我喜欢李安电影的这种劲道,如太极,似有四两拨千斤之力。而这种力量,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来源于青山绿水,断桥小楼式的中国风情,来源于李安对传统文化的专注以及对于电影节奏娴熟的把握。
   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值得借鉴的。李安正是兼具了中西方的文化,才能拍出如此多的优秀电影。用一个儒家词汇来形容他,那边是“中庸”,且不论为人处世“中庸”是否正面,至少在电影上,“中庸”意味着不疾不徐的节奏把握,不温不火的调度。
   2月25日,李安凭借《少年派》再夺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在致辞时特别感谢台湾,强调没有台湾就拍不出《少年派》。而台湾也在101大楼外墙打上了“李安赞,台湾赞”的字样。看到这则消息,感动之余,多少还是有些心酸。
   是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还是我们没有什么值得感谢与骄傲?
   考研是一件孤独的事,看书看烦了的时候,我就在草稿纸上随便写点什么,多数是关于电影的。我想,我是真的爱它。不为了谁,不因为谁。另外谭盾的配乐也是此片一大亮点!

《卧虎藏龙》碎碎念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卧虎藏龙》碎碎念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卧,碎念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