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关于郭敬明和他的电影几点想法

影视台词 > 影评 > :关于郭敬明和他的电影几点想法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关于郭敬明和他的电影几点想法的正文:

   关于郭敬明和他的电影几点想法
    Tiny Times。
    6月27号上映,本人6月30日了一趟万达观看。
    之所以现在才写点什么观感,也是在想了一想之后。此前问过闺蜜看片的感受,她于我前一天看,给了我三个字的评价。
    不失望。
    除了那个毫无存在感的简溪。
    说实话,于电影并没有抱有很大期待,整片下来感觉是,恩,大概这就是郭敬明心中的小时代了。
    一:郭敬明与物质追求
    矫情的说法是,郭敬明是个造梦者,他编着了一个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梦,如今他用导演这个身份将其还原于电影里。不矫情但偏激的说法是,郭敬明就一赤裸裸的商人,先用书圈钱,现在用电影坑钱,目的就是钱钱钱,但可预知的是他一定赚个盆满钵满,郭敬明果然是够精明。
    且先不论电影好坏与否,很多人听到郭敬明做导演就不知为何同仇敌忾般对其嗤之以鼻。“他能做导演,母猪也能上树。”等等言论层出不穷。透过各大论坛也看出很多人是瞧不起郭敬明的。原因就不分析和深究了,一语蔽之,由来已久。
    反正他就是站在那里也会被不屑者厌恶者飞砸鸡蛋西红柿,要是大众口水能聚集起来,以他瘦小的体型早就被淹没了。
    但是,事实呢,事实上他活的比社会上大多数人好多了。
    通过媒体电视报纸,郭敬明的奢华生活被曝光,爱马仕笔记本,限量款钱包,贵的要死的各种杯子,十几万的地毯……本人以为被曝光的也只是他奢华生活里的冰山一角。
    他的生活的确奢华至极,他自己也从不避讳对物质的追求,他也毫不避讳地说整个社会都在追求物质。
    那么首先我们说说追求。
    “追求”在新华字典里第一个解释是竭力寻找或探索,这个解释比“追求”本身还空洞。反正人皆能意会就不作废话。“物质”一词在字典里第一层是哲学方面的解释(略),第二层是指“指生活资料、金钱等。”我想我们大众理解着重点在第二层解释。结合“追求”含义,“对物质的追求”可以被解释成“对生活资料、金钱等竭力寻找或探索”。
    当然万物都有广义狭义之分,这里肯定是狭义的“物质的追求”。
    我们不用郭敬明那腻人的说法“我们活浩瀚的宇宙里,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我们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通俗的话就是,我们都是每天奔波劳苦的人,我们要活着,我们要让自己活得精彩,不虚此生,我们得对生活有追求。
    总是人活着就逃脱不了追求。
    很多人鄙视郭敬明对物质金钱、奢侈品的追求,并认为其投射到电影当中呈现出一片纸醉金迷之景。郭敬明本人对物质金钱的追求可谓众所周知,但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消费能力追赶不上别人,就觉得别人比我们崇拜物质。
    人皆芸芸,谁会觉得踩着十几万的地毯和拎着十几万华丽精致的包包不是一件快事。当然并不是人都有这个机会,只是每个人的消费能力不同,选择的东西不同罢了。
    当然你会说,我才不羡慕,我只是觉得他炫富!
    十几块的包包有人拎,且也简洁大方,十几万的包包有人拎,你就觉得人家炫富。我想包包的基本用途都一样,只是材质好坏,工艺技术不同以及人们赋予的价值高低而已。平价品有它的受众,奢侈品也有它的受众。两者本身受众群不同,受众群的消费能力物质基础也不一样,将两者拿来比较,然后说买奢侈品的就是炫富,尚欠妥当。本人也背着便宜的工作包,穿着9.9的T恤,本人并不觉得自己就廉价了,只觉东西舒服大方就好。但看见prada的包包也会流连,会感叹一下,“真的很美!”这两者不冲突,我们没有消费奢侈品的能力,但我们有欣赏的权利和追求,审美是超越的,不以物质为绝对基础。
    且“炫富”也只是一种人脑的主观感受。如果你觉得你不屑甚至厌恶,那么这些所谓的奢侈品在你看来应该毫不起眼,根本不用在乎这个包的价格,那个杯子的价格,那件外套多少万,反正你不屑,就不屑到底好了,别人用着拿着背着穿着随他,不应该对你产生什么影响,反正你不屑,那就不在乎好了。每个人都有表达思想的权利,你可以不屑不在乎,也可以深恶痛绝,你大可以对此耸耸肩,撇撇嘴,甚至翻个大白眼,但何必用一句酸溜溜的“炫富”来表达感受。
    顾里再炫富,她也是一个高中就修完大学数学课程的拼命三娘!你怎么不觉得人家够努力,只是觉得人家炫富呢。
    再说我们每个个体,寒窗苦读也罢,混混度日也罢,反正你终于会毕业,走上社会,开始工作,开始为了微薄的薪金奔波劳累。为什么要这么辛苦,你问自己。大多数的回答一定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理想主义的回答会是实现自己的价值与追求。
    不管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以一定的物质为目标,当你站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时,你一定想更上一层楼,人往高处走的思想人皆有之,不是吗?只要是你凭借自己的才华、技术努力奋斗得到的回报,都是物有所值。
    我们的奋斗,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我们没有那么伟大也无需冠冕堂皇。我们就是小小的个体,只为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不断为自己努力奋斗,做出一些成绩,若思想道德境界再高一点,我们的能力再高一些,也许我们能做点慈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说到慈善,郭敬明的最小说从第一本就提到每买一本书就捐款一角钱的做法,说实话,这额度着实小了,那时本人也觉得他挺抠门,但郭敬明自己也说自己是个商人。我想这个做法,大多只是为了最小说做个正面宣传,毕竟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卖更多的书,赚更多的钱。
    但哪天他豪掷100万给灾区,又会有人说他作秀。反正他怎么做都会有非议。
    电影《小时代》里人物生活奢华,这是对人物的定位需要,难道人家服装顾问每天忙死忙活为了角色衣服联系各大品牌只为呈现角色魅力就要被说纸醉金迷?
    你没有的,不代表别人不能拥有。
    所谓不接地气也有不妥,我们普通人的生存坏境的确不如电影主角的生活坏境,别人出生富贵,我们出生平庸,两者“地气”本身就不同,不能说人家生活的环境不和我们一样,就说电影不接地气吧,那科幻片惊悚片是不是就是在真空里生存了。
   有人说郭敬明明明是四川人,还非得在电影里在小说里在现实生活里鼓吹上海,贬低北京。本人有意翻看其的采访记录,他好像每次都会表明自己是四川自贡人,没有逃避这一点。他也逃避不来,就算他在上海生活多年,也不至于忘记自己根在哪。至于贬低北京,在小说里的确有一点痕迹,顾里坐飞机北京那一段调侃北京环境的话,若是给北京人看了,也许会有一点不舒服。
    但本人想说那是郭敬明书里顾里的话,你指望顾里能说出歌颂首都的话?顾里是什么样的人,大家看过小说或者电影都知道。本人也没有为郭敬明做辩解的需要,就像他在微博里说得,你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二:电影《小时代》营销成功,但内容缺乏说服力
    谈谈电影本身。
    看完《小时代》的上部,本人很为其下部担忧。上部的硬伤是内容的衔接不当、空洞的人物对白和近景特写的滥用,不知道下一部能不能弥补。
    当然本人想说第一部电影,你郭敬明就想面面俱到地成功,是痴人说梦。特别是对一个没拍过电影的人来说,不成功是可以被预料到的。
    所有专业的影评老师们,若用毒辣的眼光苛求,《小时代》的确弱不禁风,就像电影里顾里的话,“就像一盘沙,都不用风吹,自己走两步就散了。”
    你们可以从电影的专业拍摄角度,故事叙事手法,电影艺术价值等等方面对其狂轰乱炸,将其批得体无完肤,然后总结一句,这就是一部烂片!
    但本人想说,就算它在很多人口中是一部烂片,也无影响到作品本身的诚意。
    事实上,本人读完了小时代三本书,也是郭敬明图书王国的消费者,本人也花了70元看了电影,本人也说不出什么电影很烂,宁愿买多少串臭豆腐串串香之类的讽刺,只能说看到电影,看到那些藏在书里的人物跃然于屏,看到曾经的经典画面被重现,也看到故事的主线不突出,也看到衔接的不当,也看到像极了MV拍摄的大量近景特写让画面失完整感,也看到郭碧婷、柯震东没发挥什么演技,这一切都是本人看到的。
    的确,电影拍摄手法不成熟,内容有硬伤,本人看完是这样的感受,但在这些不成熟和硬伤背后,还是能看到郭敬明和这些主创的诚意。
    一部有诚意的电影,何必恨得牙痒痒非要说这就是一部“烂片”。中国电影还处在青少年时期,要让其茁壮成长,多一些正面的宽容和鼓励,比一味负面打压要得当地多吧。
    这部电影投资不算多,4700万,没有超大牌明星,制作费用本人想应该大多花在制景,服装、化妆、道具、以及宣传上。演员本身得到的报酬,我想肯定不会太多,因此演员绝对不是为钱而拍,否则4700万拍上下两部太困难。
    那么短评一下剧中演员。
    首当其冲,杨幂的林萧。本人一直觉得林萧谁演都不会太差或者太好,因为角色本身的特点原因——平凡。杨幂是个拼命三娘,不管多少人黑也好,喝倒彩也好,反正她依旧很红。她接演小时代的原因本人想有一点就如她自己所说,“是梦想照进现实”。她演的杨幂,不功不过,演技还是有一点,是吧。
    郭采洁的顾里。本人曾经觉得顾里极可能是电影的败笔,但看完才知,非也。即使她个子有点矮,语速有点慢但还是把握了顾里的气场五六分。不要说她演不了顾里,本人认为她在自己有限的条件里无限地把顾里还原了,且不说每天踩着恨天高拍戏有多累,也不说寒冬腊月穿着露背装多令人转狂,在我们能想象的困难里,她都尝了个遍,但她只是笑笑说,“我没想过加一件外套,因为顾里就是美的!”我们不说钦佩,但尊重两字不为过。
    谢依霖的唐宛如,本人觉得最出彩,没有之一。
    反较郭碧婷的南湘,的确让人失望,至少上部是这样。只看到漂亮的脸蛋,没看到对应的演技。柯震东的顾源也是这样,上部为数不多的出场,只让本人看到了帅这个字,但人物内心刻画、灵魂都没看到。相比在电影海报上的期待,看完电影不得不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至于李铭悦的简溪,我保持和闺蜜一样的看法。
    凤小岳的宫洺,只能说他已尽力。
    本人犹记得郭敬明说过欣赏日本电影导演岩井俊二。从他拍摄手法可以发现,的确类似岩井的一些拍摄技巧。逆光调,长镜头、MV般华丽画面,这一切都是岩井美学的拍摄手法,由于本人是岩井俊二的粉丝,毕业论文也写的岩井美学,所以还算有些了解。因此一看电影就觉得郭敬明可能借鉴过岩井电影的拍摄手法。
    但岩井俊二是从摄影起家,拍摄过音乐MV,后来转投电视编导、编剧、最后成为电影导演,他的导演之路环环相扣,互为补充,才造就了他电影的成功。
    郭敬明从写作起家,后做杂志、图书、虽然近年做过《无极》和《我们约会吧》的编剧,但对电影导演这一职业还属陌生,虽然他在采访中说小说家和导演有想通之处,都需宏观拿捏故事,也说技术层面的东西是可以学习,且本人不怀疑他的学习能力,但并不是你用心学了,出来的东西就是好的。
    电影《小时代》就是这样。
    唯美的MV式电影画面和优美的主题曲并不能弥补掩盖故事本身的不连贯性,虽然将原着中经典段子加以还原,但电影不是几个经典段子就能完成,还需要更加严谨的推敲,巧妙的故事衔接,才能让人能眼前一亮。
    人物对白的调侃和笑点不能为塑造人物灵魂加分,真的略显苍白和空洞。
    故事主线不明确。
    近景特写泛滥,有点腻人。
    综上对于电影《小时代》本人想说,确有缺陷存在,但对于主创的诚意给予尊重。
    另一方面,《小时代》的营销不得不说很成功。
    电影宣传做出了极大的正面营销,但论坛网络上的谩骂也成就了其负面营销。喜欢的人支持到底,掏腰包买票绝不手软,不喜欢的先看看再骂骂,不知不觉中也给其添了一把火,吸引着不明所以的观众为一解“这部片到底有多烂”而进电影院,不管前者后者,都是为《小时代》做了宣传,且还是免费的!
    这年头,见怪不怪的最多现象就是你越骂,人家越红。
    因此尽管现在已是5分的低分,论坛上几千篇留言骂评,小时代的票房依旧不可阻挡。
    一部电影,虽口碑上得不到大众的认同,但能在票房上有不俗表现,也算值了。
    可以预测,小时代在一段时间里不会退出娱乐公众舞台。
    事实上,这一现象也非一件好事,我们公众对于一个小说家,商人的关注度,对其电影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郭敬明一怎么怎么就引起一大波议论,他的电影一上映就惹得两面争议,何必呢。
    就像郭敬明自己对乐嘉说得,他不是他的目标读者,看他的书没必要,也不值得看。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读他的书,看他的电影,他也不强求。
    你可以不屑郭敬明他的书,他的杂志,他的电影,你可以不买不看。
    但总有人看,总有人喜欢。
    每天都有新的粉丝或者不屑者产生。
    你何必成为其中一员。
    你应该做的,面对好书和好的电影,拍手叫好,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给点宽容和尊重,一笑而过。
    人心肉做,何必咄咄相逼。

关于郭敬明和他的电影几点想法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关于郭敬明和他的电影几点想法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关于,想法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