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完美的世界》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完美的世界》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完美的世界》观后感的正文:


   这是一部电影。叫《完美的世界》,也叫《强盗保镖》。
   第一次看的时候,距今已经四五年,大约是在高三,冬季某个月黑风高的周末晚上,一个小网吧里,在电影播放到三分之二时便开始哭了,哭得奇凶无比,上气不接下气,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碰到过如此令我动容的故事,无论是亲身体验的,或是作为旁观者碰到的。当时坐在一旁的伙伴阿呆,几乎以为我遭遇了什么天大的不幸,正在为此伤心欲绝,肝肠寸断。其实我只是被彻底打动了,眼泪克制不住地往下落,一开始是默默地擦泪,后来直接哭出声来,最后是泣不成声。这眼泪之中,有悲伤又有幸福。但具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触动了我,到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依旧说不清楚,或许某些情愫,真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第二次看是一两个月前,这次落泪哭泣的时间要退后很多,但依旧还是会被感动,只是相比第一次,这次冷静了很多,如此变化,可能是人越来越坚强了,也可能生活的经历让我们多少有一点麻木,原先轻易就能拨动的弦,后来很少再轻易响动。也可能是这一次,因为心境不佳,有点心不在焉,受了这层影响,没有投情观看。却也是没有躲过情绪波动,依旧是哭了。
   第三次看是几天前,电影几乎播放到最后才哭,播完了也就哭完了,没有太多的动情。因为这次与人一同观看,还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想哭还不能完全放纵。但不管怎样,我想我不会再一次看这电影了,因为我哭得越来越少,同一部电影,观看的时间不同,感受也不尽相同,我怕的是对于这部电影带来的珍贵的感动,往后会不以为意,怕木然到什么感觉都没有,只与别的观众一样,对其等闲视之,不再留意这部它的深情,就象它从来没有影响过我的情绪,我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样没有信心,其实我又相信,自己还是会在想看的时候看的,女人贯会的口是心非,而且我一定还是会感动得一踏糊涂。对于最真最美的东西,不管经历了什么,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不可能会无动于衷。
   这个故事发生在陌生男人与陌生男孩之间。陌生男人是叫布奇海恩的罪犯,万圣节那天晚上,与罪犯特里结伴越狱成功,驱车来到某小区准备盗车继续逃亡。分头盗车之时,特里瞧见一住户亮灯,早起的女人在窗前走动,便走近破门欲行不轨。那女人是个有三孩子的单亲母亲,丈夫不知所踪多年,这位母亲在平日生活里表现得乏味,坚强,专横,不苟言笑,她的孩子们生活在明显缺少了许多乐趣的家庭中。她的儿子菲利普八岁,怯懦,纯洁,胆小,缺少父爱。布奇及时制止了特里,而起床撞见这一切并被特里打翻倒地的小男孩菲利普,布奇让他帮忙拾起打斗之中掉到地上的枪,保护自己的母亲,那是八岁的布奇做过的事,菲利普正要依言行事,一位老邻居正好赶来救她们母子,布奇顺势抱起男孩,挟持而逃。
   男人与小男孩的故事就此展开,一路上他们产生了一种类似哥们又类似父子的情感,而并不是人质与罪犯的关系,这一奇妙转变,使我无法不动容。他们经历逃亡的惊险,和相处的欢乐,他们彼此需要。布奇填补了菲利普生活中所需的那个形象坚强的人来引导成长的空缺,这无疑是故事中最动人的所在。一个素不相识的大人对一个无助陌生小孩的这种关爱保护,无论他做到多少,都是小孩此生难忘的恩情。在逃亡途中,特里欲再次伤害菲利普时,布奇枪杀了特里,救了小男孩。虽然杀的是想再次伤人的罪犯,还救了一个小孩,但毕竟是杀人,还是罪犯杀罪犯,不值得任何赞颂,电影对此并无过多强调,只是轻描淡写地继续展开下。可正因为一个人为另一人付出时,没有刻意地着浓墨重彩表达,你才会知道他是真心的,而特里同时对布奇也不怀好意。
   与此同时,菲利普有了第一次逃跑的机会,布奇杀了特里后,准备上车离开前,问站着不动的菲利普,你来吗?稍微犹豫之后,小男孩便跟布奇上了车。车上他会问,你会杀我吗?布奇说不会,我们是朋友。菲利普一定相信了布奇说的话,我也相信了。在一个农场附近,他们合力盗了一辆车之后,继续亡命天涯的路途,路上是他们彼此了解和互相依赖的地方。他们都爱喝荣冠可乐,按他们的定义都有一个废物父亲,以及不足够快乐的童年,布奇说他们这样的人,必须独立自主,寻找自己的命运,说的说了,听的是否听懂不得而知,只见小眼睛闪着光芒。他们开车来到一小镇,再商店,警察看出那辆偷来的车,商店的电视上播着关于他们的新闻,东西选好后,布奇让菲利普先走,回到车上却不见人。此刻的菲利普正在商店里偷一套过万圣节的戏服,他还想过昨晚那个所有小朋友都过的节日,布奇没有直接逃走,他开车与警察一阵冲撞周旋,再把车开到商店门口,来让菲利普决定是否上车,小男孩再次选择了跟布奇走。
   他们又踏上了逃亡之途,菲利普换上了偷来的戏服,他们计划阿拉斯加,布奇的父亲从那里寄过一张明信片给他,可是菲利普检查了一下,他们的食物不够吃。布奇让菲利普扮成万圣节的精灵,过他母亲因宗教信仰不同而不让过的万圣节,暗中用枪吓唬户主送钱和食物给迟了一天过节的菲利普。之后他们成功搭上一辆度周末人家的车,车上家长对孩子的粗暴让布奇气愤,大约是勾起了他的童年往事,他对这种事似乎有着天然的反感,强安下了自己的不快,越过警察的检察关卡之后,他们把这一家人赶下车,扔在路上,带着菲利普把车开走。
   电影过半以后,布奇因借宿的农人对与菲利普年纪相仿的孙子多次打骂,触发了埋葬在心里的怨气,不能自己地愤怒,他绑了农户一家进行威胁教育,这一举动吓坏了这一家和菲利普。年幼的菲利普以为布奇要进一步伤害这一家人,为了帮助他们,他开枪射伤了布奇,跑出房子时他把枪扔进水井后逃走。不可奇怪的是,菲利普对布奇做的事,不过正是电影伊始布奇所教他做的,和这一路身体力行所为他做的,那就是坚强勇敢,独立思考,和保护那些需要保护的人们。那个小孩虽然全然不知这些是什么,但遇到事情时他终于没有那么束手无策,而是做出了他认为正确的选择,而这一切,正是布奇教会他的。
   布奇行动艰难地捂着流血的伤口,沿着乡间小路找逃了的菲利普,嘴里喊着他的名字,他并不是要责怪小男孩,只是向他解释,小男孩进入了路边的乡野草原,就在前方不远处,他捂着淌血的枪伤跟过,一瘸一拐,没有生气,没有怨怒,他一直在说话,有时会被绊倒,起来再走,他说如果被人射伤,宁可这个人是你。距离近一些之后,他解释一般地说,我这辈子只杀过两个人,一个是伤害我母亲的人,一个是伤害你的人。他说的是取人性命的事,这未免是极残忍的,但当这话在此时此刻从这身份特殊的人的嘴里说出来时,你还是会在这一瞬间里热泪盈眶。
   当你以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时,或许他其实也有他所爱护的,所坚持的,他或许会如魔鬼一般伤害别人,他或许也会如天使一般守护别人,而这两样也可能同时发生。我不禁想,人与犯人之间差多少呢,众生同此情此心,也许有人一生都不会犯错,也许有人在有生之年犯了错,也许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此。我们能比这个被我们不可或缺的法律定为罪犯的人高尚多少,我们有太多时候不能在别人需要时挺身而出,尤其在这种挺身而出是要面对一定危险的时候,瞬息万变的一刻我们还在慢条斯理地左右权衡,而别人还不能因此说我们什么,只能说这是一个会为自己考虑的人,理智的人,足够清醒的人,至少懂得了自我保护。我们因为太多的自我保护,而变得那么渺小。
   在布奇八岁那年,有人伤害他母亲,他失手将对方杀死,因杀的是一名罪犯警方没有追究。布奇母亲是妓女,父亲是惯犯,母亲离世后与父亲一起的生活并不快乐,后来因为偷一辆喜欢的车被抓送进了少年感化院。布奇的一生就像是命中注定,这些事情的发生,和往后所带来的一切变化,让他的人生不可能像他所期盼的那样美好。他进了最糟的感化院,而成为了职业犯罪,这最是叫人跳脚,先不说这感化院怎么糟糕,如何糟糕,只说它感化院再糟也不应糟到成了培养罪犯的沃土,然而它竟是这样的了,别无他法,堂堂感化院只不过是罪犯的培养基地,这就是事实。所以这个故事是在拷问整整一个时代的责任,父母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政府的责任。
   菲利普爬在草原的树上不肯下来,布奇倚靠着树根坐下,谈了阿拉斯加,男人该的地方,念他父亲写给他的明信片上的话,却禁不住疼痛侧倒下,菲利普流着眼泪,从树端上下来,以他瘦弱的身子拉着伟岸的布奇起来。警察自不会忘记他们的职责,虽然有时候他们看起来就像从来没有记得过,为了营救人质男孩,他们赶来,把受伤的布奇与菲利普围在草原上,他们说滴水不漏。小男孩却对布奇说,你最好逃走。警察请来了小男孩的母亲,布奇看了看他,他说那是他母亲。他想回家。布奇向警方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他们找些糖果来,他就放了小男孩。布奇拿出小男孩路上写的想做的事的清单,一一念出来,带他游乐园,坐云霄飞车,吃棉花糖,随他的高兴,并要求他的妈妈说出来,大声地答应。这一刻,泣不成声的却是我。
   之后,布奇让小男孩带上万圣节面具,走到警察和他妈妈那边,对他们喊糖果或捣蛋。小男孩犹疑着,问靠树而坐的他,你要怎么办,他说我会想出办法的,然后与小男孩握了一下手,道一声再见,说是一趟好旅程。小男孩的眉头皱在一起,抿着唇,隆拉着表情,但按他的话做,带上面具,举起小手转身了。布奇半爬着向另一边移动,小男孩走了一小段距离之后,停下来,回头看他,然后摘下面具,跑回。见小男孩又回来,布奇也停下了,吐了一口血水,小男孩问他,他们会射杀你吗?两人的眉头都皱了又皱,没有答案,他们抱在一起,不舍放手。布奇试着站起来,牵着菲利普向警察的方向走,他计划自首,想送那张明信片给小男孩做纪念。他把手伸向身后的口袋,史上最自以为是的警察扣动了扳机,他应声倒下,再也没有站起来,旁边是伤心流泪的小男孩,这边是同样痛苦的我,为小男孩尚未自知的幸福,布奇的离。
   此时的人质与罪犯,只是朋友的关系,没有强迫,而是互相需要。那个射杀了布奇的警察收起枪之时,用只有身为警察才有的自豪口吻,像立了大功一般,说:不用担心了,他再也不会伤害别人了。这位警察的这一结论太过讽刺,而且悲凉,这悲凉让人受不了,布奇没有要做丧天害理的事,他只是准备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他父亲寄给他的明信片,转送给小男孩,明信片里是他俩相约要的地方,他只不过想借此鼓励小男孩,在未来能够做个男子汉,做自己想做的事。而维护正义疾恶如仇的警察以为他是在掏枪,果断地扣动了扳机,之后说出了如上的话。——他再也不能伤害别人了,不用担心,这敢情是好,但为什么此刻,就连警察射杀罪犯都变得那么令人讨厌,这原本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难道是,这些法律授命于他权力来保护人们的人,有时候因为跟着高高在上的法律,就充满了优越感与盲目无知,和疏于细致地观察考虑,而伤了你的至爱?
   同时我们也更加清晰地看到,布奇对小男孩的爱,多么无私伟大,连最光明正义的职业在它面前都显得阴险。只不过,我们看到了他的爱,也应该想想他的不幸,谁保护过他的童年,谁伤害过他的童年,他如何成了罪犯?这般人物,尽管母亲离开得早,父亲也没有尽职尽责,但如果当初也有个布奇出现在小布奇的生活里,何至今日,他会因出于一个原本善良的举动,而倒在警察的枪下。故事里,别人有过错误,他有过错误,但他又照亮过他人的内心,救赎了自己,那么我们呢,如果我们也有故事。

《完美的世界》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完美的世界》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完,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