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再见,我的新郎》我们是同性恋,我们是兄弟

影视台词 > 影评 > :《再见,我的新郎》我们是同性恋,我们是兄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再见,我的新郎》我们是同性恋,我们是兄弟的正文:

  我们是同性恋,我们是兄弟:写给shane and Tom
  
  by:犬儒
  
  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的动因是我的同志朋友兄弟(尽管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同性恋只是一种性取向,但我仍然乐意将你们看做是我的兄弟姐妹),正如美国纪录片《再见,我的新郎》中的shane与Tom,对他们的爱让我不甘沉默,也不能沉默。
  ——题记
    
  电影《再见,我的新郎》令我唏嘘不已的同时,也点燃了我内心对同志遭受不公待遇的怒火,今天打开电脑,不想率先闯入眼帘的新闻竟然是印度恢复殖民地时期的同性禁令,18世纪的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政权制裁同性的法律便被移植到了本来在此方面一片空白的印度。说不清发生过多少的同志悲剧,更数不清多少次的抗争/呐喊/申诉,零九年德里最高法院判决这一违背人性的法文无效。然而,这远非事件的终止,从零九年到一三年,印度的反同势力打着扞卫宗教文化的旗帜席卷而来,并成功占领了印度的主流媒体(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古印度教有禁止女性同性恋的条文,但从未上升为国家法律的意识形态,针对男性同志的法令更是子虚乌有),——然而,美国加州公民投票的“8号提案”已经形象地说明,少数群体的权益一旦交给大多数人表决,就很难逃脱被多数人强制的命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反同舆论与其说是“公共意见”或“公众意见”倒不如说是“可以公开发表的意见”,一种声音一旦成为大众的舆论对于少数群体就会产生一种强制的力量,即使你不赞成,也只能保持沉默,因为公开唱反调会将自身陷入孤立的状态。这便是印度大多数同志面临的尴尬处境。
  
  曾几何时本人也是一名热血青年,也为我们中国同志自身承受的不公正待遇而义不容辞地“愤青”着,我想过在学校组织同性恋社团,想过做一些事情引起社会、网络对同性恋的关注,因为我相信,今天“同性恋=变态”首先是由于大众对这个群体的忽略。这种清澈而令人感动的想法,在大二那年离我远,我第一次意识到,即使这社会开始接触到真正的“我们的生活”,我们依旧是变态,只因为,他们是正常的,我们不变态,他们又怎么能正常。
    
  这想法让人沮丧,那之后我在学校申请了社会学课题,题目是“同性恋与中国政治现代化”。指导老师也算是中国社会学界大牛,老头子看完我的课题申请材料和初步调查后,借一个朋友的口,表示支持这个东西参加年度优秀本科论文申报,当然前提是我做出东西来。之后他说了这样一段让我不能释怀的话:“你这个题目很好,写的也不错,切点很好,不过有问题以后不要来问我,我给你再推荐个老师,社会心理学方向的,他以前这个方面的东西接触过。说实话,我没什么兴趣,也不想接触这方面的东西,我只负责你所有程序上的工夫——有我做你指导老师,什么都方便些。”
    
  我无法忘记这段话。老头子是我的大恩人,是我崇敬的学者,道德文章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他这样真诚而暧昧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同性恋,即使是他这样的社会学学者,在伦理上也同样难以彻底接受。那一天,我第一次意识到,或许自己真在做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两年时间里看书,思考,加上我本身的同性恋生活,一直自信自己能够成为这个领域中国最好的学者之一。但我的坚信也只此为止,这个社会什么时候才能不把同性恋看做变态,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拉着恋人的手肆无忌惮地在大街上走走停停,什么时候才能接受所有人向对待他们的异性恋朋友那样的祝福。坦白说,我自己并不看重这些,从青春期建立起的“同性恋的傲慢”让我从来不忌惮别人因为无知而愚蠢的眼光,但我的朋友并不如此,事实上,《再见,我的新郎》中的这一对同志爱人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一对了。在我的身边,在中国,更多的同志们,他们为了家庭的压力被迫于与异性结婚,葬送自己一辈子与爱侣相守的可能,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身边人知道自己的异常,他们的阳光气质慢慢在墙角里被磨光,无奈而辛劳地行走在这个把自己定位成“变态”的社会。他们在遭受善良的他们本不应该遭受的一切。
  
  这是不公。当异性恋者说,“你们别出来,自己乐就行,你们会让我们恶心”,我居然已经感受不到丝毫的愤怒,只有深彻见骨的悲哀——的确,他们不会为我们做丝毫的换位考虑,就象城市中鲜亮的白领除了在娱乐调侃时,永远不会考虑到民工的处境,因为,他们是民工。
    
  我不想和那些人辩论。我坚持着“同性恋的傲慢”,我坚信作为一个男人,这辈子爱上一个男人,是被希腊的理性光辉所照耀的福祗。但这想法在更多人眼里是莫名其妙的,我也无意推广,然而我的傲慢也实在不允许自己与某些不学无术冒充专家之流同场竞技。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把一些观点表达出来,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问题做论文,也不过是这个出发点。
    
  即使这无济于事。
    
  1, 同性恋与爱滋病。同性恋是爱滋病高危群体,与异性恋相比这是个“科学”的论断。这首先是由于同性恋一定程度的性乱现状。但性乱同样在异性恋群体普遍存在,更应该注意的是:同性恋的性乱首先必须考虑社会环境对同性恋者性倾向的压抑,一个不利于同性恋者发展长期稳定性关系的社会 没 有 权 利 指责同性恋者的性乱状况。
    
  2, 同性恋的性行为方式。同性恋的性行为模式主要是手淫,口淫,和肛交。前两种在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比例中几乎没有太大差异,而肛交,在两类人群中同样都存在,同性恋稍高。即使如此,肛交也并非罪恶的性行为方式,就如同阴道同样不是什么神圣之物一般。性与生殖的分离是大多理性国家性伦理的基本前提,就如同儿童手淫早已不看做是罪恶的事情。性的快乐,不需要用“生孩子”作为支持。即使中国也是如此,即使是中国,也实行计划生育,支持为避孕而采用安全套。
  
  或许,菊花如同阴道一般,“它是个看不见的词,是一个搅起焦虑、难堪、轻蔑和厌恶的词。但是,不被我们说出的东西,它就不被看见,得不到承认,不被记忆。我们不说的东西成为秘密,这些秘密产生羞耻、恐惧和神话”。我把它说出来是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平和地表达出来,因为菊花作为爱人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我与他融合的途径,从此意义来讲,它是神圣的。
    
  3, 同性恋的中性化趋势。特别是大部分男同性恋被指责为“娘娘腔”,这种说法的来源是“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划分,男性是阳刚的,果断的,女性是温柔的,细腻的。但事实是,这种气质划分不过是一种假象,生活中绝找不出一个纯正的“男性气质”的代言人,阳刚与阴柔同是每个人具有的品质,区别不过在于表现的方式。懦弱,无能的男性异性恋者满地皆是,而我的许多同性恋朋友因他们的勤奋与坚韧或许更具有传统“男性”应有的美德。而在我们看来,“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这种划分本来就是这个社会最荒唐,无聊,带来男女不平等的事情之一。
    
  可以说的太多,想说的太多,但能说的,有用的却太少。
    
  但我需要重申的是,我们是同性恋,我们和异性恋不同。男人对男人的爱(或女人对女人)和异性恋的不同不仅仅只是性别不同的问题,因为我们和异性恋在“爱”上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被尊重,——这种说法其实是我们对自身独特价值的“看不见”,这种说法也掩盖了我们在文化上给未来人类启示的意义,这也是这部电影没有能够进一步深入的地方: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追问,Tom的家人们为何这样不能容忍两个男人的爱情,为什么宁愿看着儿子受苦也不给他一点点喘息的机会?社会机制为何要给这些相爱的人们制造那么多的障碍?——更进一步,——我们的文化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而一旦同志们追随大多数人的体制模板,是否就能真正融入大多数人的社会?我们可以为遭逢悲剧的shane和Tom们做点什么?怎样的作为可以让我们的兄弟姐妹们挺直他们的脊梁,堂堂正正地做人,光明正大地相爱?我们是同性恋,我们可以为这个异性恋社会创造出一种怎样新鲜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化或者生活方式?
  
  我们要勇敢并且骄傲地说,我们和大多数人是不一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在人群中划出“常态”或者“变态”的区别,正相反,我们在“性”的地位上不应该被分出等级,或许生殖可以分,但性不可以,我们喜欢同性不应该受歧视,但这不是因为任何其他理由,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爱是高尚的,不仅仅是因为同性恋中有如此多的优秀人士,而只是因为,我们是同性恋。

《再见,我的新郎》我们是同性恋,我们是兄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再见,我的新郎》我们是同性恋,我们是兄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再,兄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