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双重赔偿》电影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双重赔偿》电影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双重赔偿》电影观后感的正文:

  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了一个自己由来已久的审美——电影的可观性,其实不取决于好人有多好,而在于坏人有多坏。
  
  再转念一想,这也不是我自己的审美,伍迪艾伦在《安妮霍尔》中说,“小时候看白雪公主,所有人都喜欢公主,我却一眼爱上了皇后”。可能也是类似的意思,
  
  但是后妈这个角色还是挺单薄的,人家早在1977年就有这种过于前瞻的言论,后头想未免逼格过高,可惜真正丰满的坏人角色太少了。即使有也莫不是为了衬托好的主旋律。《冰雪奇缘》里的坏王子,《僵尸新娘》里的坏公爵,从道貌岸然到丑恶嘴脸的突然转变是生硬的。各种超级英雄里的大坏boss也莫不都是灰溜溜或者挣扎着失败告终。《三个火枪手》里米莱迪一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只是草草处死了断。就连本世纪最生动的大反派 the joker,导演也未免有觉得其表情太丰富抢了主角的脸而在batman3里给继任的坏人加了个面罩。
  
  要塑造一个生动灵活的坏人角色多么不容易啊,从动机到行为后果要合理,最好不是脸谱化,能力要强却有限制,最好让人又爱又恨。回头想,金庸才是此间大师。
  他的一系列武侠这么好看,是因为你合卷后念念不忘郭靖的憨厚么,或是你真的会爱上小龙女类的女子么。光明顶单人独挡六大门派固然是要不时拿来意淫的。可是天龙一部齐天冤清的缘起不是百花会黄芍药边独自站立的康敏么?当萧远峰和慕容博在少林寺相对的时候,别的似乎都不重要了。杨康自年少伶仃一人起就对社会充满戒心。张无忌的无为和圆滑也在赵周二女的阴狠毒辣的交手前黯然失色。而,他们都不是好人。
  说到这里我不由揣测金庸的人品,一个人的心思要多么缜密,要有多么设身处地的考虑,才能游刃有余得塑造如此活灵活现设定无bug的坏人,他们动机何来,如此谋划,如此潜伏,如此实现。我并不是说金庸自己是一个坏人。反而觉得思邪而行正是更高的境界。
  
  很多坏人的动机来自于过多的欲求。电影中Neff在昏暗的客厅里回忆和Phyllis的第一次见面时说:“We were talking about automobile insurance. Only you were thinking about murder. And I was thinking about that anklet.” 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看似普通的保险推销员,本来平静安稳不可多得的生活,却想要不应得的更多,不惜以剥夺无辜性命的代价。
  
  而恶行的实施是更加难得的。大多数普通人都是生活中被动的过客,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大多是顺其自然的,所拥有的愿望,想做的事情,要么因为是合理的需要而自然实现,要么因为客观的障碍就淡忘放弃了。但是坏人不会这样,他们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不合常理不应发生的,所以格外努力。就像Phyllis最后坦白时提到差点替罪羊的Zachetti:“I was working on him.”一个简单的working带过了太多的内容: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挑选合适的时机;说磨棱两可或不被拆穿的假话;暗示或者引导;筹划脱身。说到这里我都不由得佩服他们了,当时看《雍正皇帝》时突然想清楚了一个道理,篡位的皇帝,往往都勤政且有建树,没一个像朱由检天天做木工把国家弄成一砣shi的。这些人弑兄弑父,罪大恶极,但是他们对太想得到的东西付出太多。
  
  《双重赔偿》对坏人角色设定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是,一件事情是两个人共同犯下的。Keyes在电影中作为一个有洞察力的正义化身一开始就提出一个理论:“when two people commit a murder they're kind of on a trolley car, and one can't get off without the other. They're stuck with each other. They have to go on riding clear to the end of the line. And the last stop is the cemetery.” 他如何能有如此笃定的判断,因为坏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自私的,无一例外。即使是声称为了爱情为了复仇为了各种不见阳光事不关己的正义,一定有非恶行的解决方式。一旦人决定要做坏事了,一定是为了他自己。当潜在的惩罚降临的时候,同样为了自己,都会把责任推到另一方。我们看过《火线》和《法律与秩序》里的很多审讯,没有一个同谋的案件脱离此规律。这也被博弈论中囚徒困境的模型证明过。电影中的同谋者Phyllis早早替自己做了脱身的打算,而Neff在后来占了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他们都自以为自己会是提前下车的那一个,终究都没实现。
  
  但这仍不是一个善终恶报的结局。基于我以上列举的,我觉得坏人因勤奋而得逞才是更合理的,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过是因为坏人少好人多的统计幻觉。还有一个解释是我自己的价值观有问题,对人性太过幻灭悲观,从能力上高估坏人。但是你放眼看这个世界,死的大部分不是无辜的被动的人们么?
  再说了,好坏不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们总不自觉通过比较来获得相对的道德优越感。可是,即使你感到别人的恶意都是真的,自己就真的是一个纯粹的人么?即使在常态大家都正常地生活,刚刚看到了讲路西法效应的文章,非常时期呢?人如果不是在灾难来临之前就审视自己的态度和底线,谁又知道自己实际是怎么样的人呢?
  
  电影最后两个主角有这样的对话:
  
  Phyllis: We're both rotten, Walter.
  Neff: Only you're just a little more rotten.
  
  不是这样的,尽管你们机智且周密且努力,但是you are equally rotten. And we are all potentially rotten.

《双重赔偿》电影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双重赔偿》电影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双,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