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电影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电影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电影观后感的正文:

  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包揽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男主和男配。
  由真实事件改编。片子是不错,但片中的一些误导有失公允,不吐不快。
  首先是对AZT的评价。AZT的全称是azidothymidine,即叠氮胸苷,是胸苷的一种拟合物(胸苷属于核苷的一种,为DNA和RNA的组成单位)。我们知道艾滋病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是一种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即它是用RNA作为遗传物质;等进入宿主后,它自己的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简称RT)将把RNA转换为DNA(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之后这段DNA就会被整合进宿主的基因组,从而实现感染。显然在这个过程中RT很关键;而AZT作为一种核苷相似物,它在体内被磷酸化后将起到迷惑RT的作用,使得它自己有几率被掺入到产物DNA链中(相当于与正常核苷酸竞争上岗)。由于AZT的3'端不含羟基,所以一旦它被引入,新的核苷酸就不能继续连接了,也即DNA链到此中止了。不完整的DNA链意味着病毒的基因复制(或称反转录)失败,于是病毒也就无法作恶了。AZT是第一个获批准的抗HIV药物,从诞生之日起就延长和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AZT在本片中呈现彻头彻尾的反面形象(除了最后短暂的一行字幕说明),这主要基于两个观点:一是说AZT没用,二是说AZT有毒,以致Woodroof逢人便劝远离AZT。对于前者,首先任何一种药物都不可能100%有效,而抗病毒药物尤甚,因为病毒会通过变异和筛选而很快产生抗药性。但这不能否认AZT的普遍有效性,否则也不会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现在是作为组合用药或所谓鸡尾酒疗法中的一种药物,这是为了使抗药的可能性最小化)。至于副作用,这跟当时刚推出时的剂量偏大有关(现在的推荐标准剂量仅约当时的一半,副作用也随之大大减少);但即使如此,那些诸如贫血、恶心、头疼等可以逆转的副作用与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系统崩溃而带来的极其痛苦的症状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总之,AZT绝不是万恶之源;相反,它是经受了历史考验、真正有效的抗HIV药物。它或许现在不是最常用的药(因为陆续出现了一些替代品),但在当时却是最好的药。它不该受此不白之冤。
  其次是Woodroof自己用的、以及通过走私在买家俱乐部里推荐的药的药效。片中提到的有ddC、Compound Q、Peptide T几种。ddC也是一种核苷(胞苷)相似物,所以其作用机理与AZT相同,后来它成为第三个被FDA批准的抗HIV药物;但问题是它的副作用很大,甚至比AZT高的多,所以现在基本已经停用。Compound Q提取自一种中国产的黄瓜,药效不明不说,还曾吃死过人,所以FDA一直禁用该药;事实上Woodroof给人吃这个药也是FDA对他最不满的地方(其它地方的买家俱乐部没有用这个药,而FDA也对它们相对宽容)。Peptide T就是一段多肽,所以是其中最无害的(因为肽段在经过消化系统后会被降解为氨基酸),Woodroof也一再强调这一点。但无害不代表有用。事实是虽然Woodroof一直认为是Peptide T救了他的命,但此药的效用至今仍未得到科学研究的证实。过20年人类为艾滋病疯狂寻找对策,如果这么一个安全的药真有那么一点点效果,恐怕早就被启用了。所以其原因只能是它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
  再次是关于FDA和制药公司的阴谋论。FDA作为政府机构、官僚系统,大的制药公司富可敌国、唯利是图,都令他们成为好莱坞电影里经典的反面角色。我不否认官商勾结或昧着良心赚钱的可能,但就事论事的讲,至少它们此事件上的做法是挑不出大毛病的。受此前个别药物因临床试验太仓促而导致严重副作用未被发现的影响,FDA当时偏于保守也是可以理解。但FDA在80年代中期已经出台了新的政策,即对于像艾滋病这种刻不容缓的致命疾病,允许大大缩短临床试验时间。所以AZT从实验室开发到被批准上市只用了短短2年,这远小于药物研发的平均值(6-7年)。至于在片中被诟病的AZT的价格太高,则属于专利和垄断机制的产物,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了(如政策或福利系统的合理性)。AZT的专利已在2005年正式到期,所以至少现在在价格上已经没有屏障。
  说到这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Woodroof不吃AZT反而能多活那么久?为什么他的买家俱乐部让人趋之若鹜并确实挽救了很多人?这其实也不难回答。加入买家俱乐部的大多是无法获得AZT(前期未被选为临床试验对象,后期可能是买不起该药)或不相信AZT于是走投无路的人。Woodroof让他们多吃维生素,改掉不良生活习惯,这本来就对治病很有帮助;他们通过口口相传而很相信Woodroof的疗法,这又有了安慰剂的效果(placebo effect)。这听起来有点像江湖术士或气功大师的勾当,当然Woodroof比那些“大师”还是靠谱些,这么说是因为他往往让患者同时吃多种药(其中一些也的确有一定疗效),无意中起到了一种早期“鸡尾酒疗法”的作用。总之,这些积极的做法无论如何都会对当时被视为绝症的艾滋病起到正面作用,在没有准确数据和对照试验的前提下,我们无法相信其真实疗效,顶多算是一种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甚至连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都称不上。买家俱乐部真正的意义,在于它给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通过正规渠道治疗的人一个获救的机会,一个投靠的港湾,一个选择,一个希望。社会中总不乏这样体制外的灰色机构,它们在不同的时代行使着不同的使命;其实政府也未必不知晓其运作,但因为有其存在的理由,所以当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FDA就实际上一直在默许各地的买家俱乐部,也未阻挠Woodroof一次次进口违禁药品;与Woodroof的官司只是因为他使用了Compound Q这种曾吃死人的药。
  啰嗦这么多就是想说,这本来是一个绝望的人们集合起来自救他救、与病魔搏斗、与命运抗争的励志故事。影片增加了抵抗体制、揭发阴谋的内容,虽然看起来更过瘾更正义更容易引起共鸣,却无关史实。对于Woodroof个人来讲,他当初创办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主要是为了赚钱,但在经营的过程中越来越同情患者,到最后(可能)已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尤其是一开始恐同的他对主要客户的同性恋群体逐渐宽容和理解,这也是当时社会思想转变的一个极佳缩影。他在被诊断为只有30天可活后反而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无论人品还是成就都提升了一个档次,从某种意义上说算是因祸得福吧。
  
  编剧Craig Borten曾经在真实的Woodroof病逝前采访过他,从而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认为这是个很好的电影题材,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完成了剧本的撰写,却迟迟找不到投资和合适的剧组,直至加拿大导演Jean-Marc Vallée的加盟。Vallée此前曾在一部反响不错的法语片《爱疯狂》(《C.R.A.Z.Y.》)中关注过同性恋群体,这一次无疑更加完美,使本片被誉为继《费城故事》(《Philadelphia》)后好莱坞又一部反映艾滋病和同性恋的力作。除了敏感题材和优秀剧本(奥斯卡最佳网友原创投递剧本提名),本片最大的看点无疑就是看两大非主流男星飚演技了。拍了10年烂俗喜剧的Matthew McConaughey近两年突然爆发,不断带来惊喜,到本片出演艾滋病患者算是登峰造极,难道跟他与人物原型是老乡有关(都是德州人)?如果说McConaughey是由差到好的自我突破产生质变,那么能导能演能弹能唱一向高水准的Jared Leto则是终于迎来了一个可以让其尽情发挥方法派演出的角色——变性人。两人均是首次提名金球奖和奥斯卡就双双包揽,那加在一起的68磅肉(McConaughey瘦38磅,Leto瘦30磅)没有白减。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电影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电影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达,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