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从《台湾食堂》再谈美食编辑能力

影视台词 > 影评 > :从《台湾食堂》再谈美食编辑能力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从《台湾食堂》再谈美食编辑能力的正文:

  文/艾晨
  (一)
   所谓美食,通俗来讲,就是色香味俱佳的食物,包括视觉观感(如菜色、摆盘),及味觉体验(酸甜苦辣咸等)。这些是表面上的东西,美食之美,从其内涵来讲,还包括其文化承载、精神体验。由外及里,就是由浅入深传播美食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美食编辑做美食节目的过程。
   美食编辑是将美食的外在与内在完美呈现给大众的中转站。一道菜,从它的选材、处理、烹饪、搭配、装盘,再到这道菜的由来、相关典故、地域区别、文化意义,这些东西都是美食编辑要挖掘的内容。从身份属性上看,美食编辑首先应该是普通大众的一员,你想知道的内容,也就是别人想知道的内容。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你做好一个美食节目的推动力。
   说得细致点,食材选嫩的还是老的、选叶子还是选果实,用水洗还是用盐腌制、切片还是剁块,是油炸还是清蒸,用什么调料和其他菜来搭配,摆盘为什么摆成那个形状、加什么点缀,这道菜怎么来的,有什么故事,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些不同,这道菜在饭桌上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就是大家想知道的东西,也是美食编辑要呈现出来的东西。
   鱼翅燕窝未必就是美食,地瓜野菜可能也成佳肴。这里面的决定因素,就是烹饪者的个人体验。找到里面的故事,美食的“美”才算真正齐全。只会介绍美食表面东西的编辑,充其量只是个纸上谈兵的二手厨工;对美食内在文化了如指掌的编辑,才是一个合格的文化使者。
  虽然从报道媒体上,美食编辑又可以细分成杂志编辑、报纸编辑、视频编辑,技术处理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内在的这些要求还是一致的。
  
  (二)
   《台湾食堂》是个很精彩的美食视频节目,特别是在对美食“里子”的表现上,下了很多功夫,其编辑能力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
   第一集“狂野台味”讲的是阿美族的美食。既然是原住民的美食,找出其中的“原”味就很重要。如题目“狂野台味”所言,应展现其“狂野”之处。“陶瓮百合的春天”是菜馆的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为什么这个饭馆没有菜单?有疑问了就能吸引人,这些疑问的答案就是故事,就是文化。阿美族是个“吃草的民族”,喜欢“吃苦的东西”,烹饪的方式是“一锅煮”,面上的东西一下就清楚了。进而又引发了疑问:为什么吃草,吃什么草,怎么吃,那就是阿美族的生活和文化。这一集里,你看他们下海捕鱼,上山摘草,筑堤围鱼,沸石煮菜,何其原始,何其狂野!没有很多篇幅讲他们的烹饪过程,而是缓缓讲着故事,在疑问解答的过程中,展现阿美族厨师对食物的理解,以及阿美族文化的传承。背景再以阿美族民歌贯穿全集,这何止是一个美食节目,已然是个文化纪录片了。
   第二集讲的是眷村的美食。那你就得先了解眷村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没错,南北大杂烩。因此眷村的美食最大的特点也就在此。眷村是个大家庭,成员南北相杂,饮食习惯也全然不同,他吃红烧肉,我吃米干,你吃腊肉,怎么就这么融洽汇成一体了呢?这些疑问,再加上“村子口”、“国旗屋”等店名,故事就来了。这集节目很市井,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你也许会觉得那些店铺简陋,菜也上不了台面,可是吃着就是香,就是有“家”的味道。听着米干店老板讲国旗的故事,在野外做着面临失传的食物,那种悲悯之情渐渐就溢了出来。
   第三集讲的是新住民的故事。这就涉及到融入,这种融入不仅是生活中的融入,像从觉得初二、十六烧冥纸好笑,到自己也庙里拜拜,也包括美食的融入。一样的,节目依然是以疑问来推进,从大陆到台湾,辣的变化;夏威夷凤梨披萨最好卖,老板自己却最不喜欢;越南菜的菜单为什么是涂鸦,这些具体的故事里,讲了他们的坚持,以及适应。菜单也好,天气也好,食材也好,新移民怎么在台湾做出家乡味,一种新奇感就出来了。
   其他集的分析方法类似,有兴趣从事美食编辑工作的人可以研究一下,很有意思。
   个人看来,台湾的综艺电视节目,比之大陆,多了些人情味。亲切,随和,幽默,甚至有点俗,像《台湾食堂》,可能就像一本课外书,而《舌尖上的中国》则像是一本教科书。当然各有千秋,看你面对的受众是什么样的群体而定。《台湾食堂》不是一个单纯介绍美食的攻略式节目,而是讲故事,讲文化。于我而言,这个节目是有新意的,不像多数说到台湾美食的节目里,不是士林夜市,就是各种咖啡馆。看了这个节目,我知道了台湾时要吃什么美食,因为节目的编辑们给了我选择这些美食的缘由。
  
  (三)
   也许,美食其实就像旅行一样,前期做了什么准备,中期经过哪些站点,后期看到什么风景,和品味美食的过程是一样的。每个人的兴趣点可能不一样,有人喜欢山水风光,有人喜欢温馨人情,有人喜欢清幽街巷,有人喜欢历史传说,放到美食上,有人吃的是食材,有人吃的是食香,有人吃的是食典,有人也许只不过是为了拍张照。美食编辑可能因为具体的工作,没法把所有这些点都了解齐整,但从工作的专业性来讲,这些都是必须做的。不是为了简单地介绍一道菜,而是你本身想了解这道菜,我觉得这是基本的态度。
   现在的所谓美食编辑很多,小到街上的饭馆传单,报纸的美食推荐,大到杂志的美食专题,网络的美食品鉴,都需要美食编辑。以我的观点,单纯做什么菜单式的美食节目已经没太多生命力了,美食深处蕴含的文化营养才是最大的价值所在。一家新开的饭店,食物包装得再精美,价格再优惠,不见得能吸引多少人;一家巷子深处的老店,尽管装修简陋,空间狭窄,可是食客络绎不绝。你能理解其中的区别所在,也就可能做好一个美食编辑。
   要说明的一点是,美食编辑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美好,实际工作也不会那么小资、文艺。它不是你吃个菜、拍几张照片、问几句话就能搞定的事情。就像旅行,那些办护照的波折,坐几十个小时火车硬座的辛苦可能不是什么有趣的内容,别人只会在看到你拍的美景照时表现出各种羡慕向往,可我相信你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中间这些经过。美食节目里看不到你大清早跟着厨师买菜,但那确实是你要做的工作之一。很多事情是没什么用,你知道那么多也没有就比别人了不起一点,可是既然是你喜欢的,那就已经足够。也许你是可以随便就弄个文章、节目出来,既吃了好东西,也完成了任务,但是你的作品是生硬的、没有生命力的,你也就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美食编辑。
   总之,一个合格的美食节目,无论是视频节目,抑或文字报道,先以外在画面夺人眼球,后用内在底蕴留人心神,这就是它的传播之道。你不能一开始就说,来来来,我给你讲讲佛跳墙的故事。佛跳墙关我什么事啊。但是既然佛跳墙的色香味已经把人吸引过来了,在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你说,其实,佛跳墙不仅好吃,而且故事也很有趣哦。那我相信这时候食客肯定会想听听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至于故事怎么讲得诱人,那就是另外的能力要求了。

从《台湾食堂》再谈美食编辑能力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从《台湾食堂》再谈美食编辑能力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从《,能力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