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2010》人类的宇宙大同白日梦

影视台词 > 影评 > :《2010》人类的宇宙大同白日梦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2010》人类的宇宙大同白日梦的正文:


  我的天啊,漫天的璀璨繁星!
   -----大卫鲍曼(《2001太空漫游》男主角)
  
  自从库布里克在1968年的大银幕之上为全人类展示了那无以名状的巨型星孩后,对《2001太空漫游》的解读与分析从没停止过。即便在2014年的今天,我们的时间线仍然被覆盖在这系列作品的宏大叙事空间体系中。《2010太空漫游》作为其续集的存在,自然也充满了无数的戏剧性,他同样承载了原作者阿瑟克拉克与库布里克在小说跟电影两个文本层面上的巨大能量,以至于我们有必要将探究的目光再度转移到他们的身上来。这场关乎宇宙的终极奥秘以及人类命运的谜题,对其答案的发现揭秘旅程终于开始了。
  
  
  2001之后的太空寓言续篇
  
  要说《2010》,恐怕我们还是要先说说《2001:太空漫游》。电影故事创意是基于阿瑟克拉克的一部短篇小说《The Sentinel》。原著小说的情节其实只有弗洛伊德博士在月球的部分,那篇原作小说非常的短,只有两千多字。主要是讲1996年一艘月球飞船侦查一个环形山时,发现一座山体上有不明发光物。弗洛伊德博士和他的助手爬上了山顶,发现这一发光物是有智慧的生命体留下的文明遗迹。他们最初以为是发现了月球生物存在的证据,后来又否定了这一假设。这个发光体实际是一个远远超过当时人类科技水平的精密仪器,而且还在完美地运转工作。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仍不能破解这部机器的功用,最终拆毁了它。弗洛伊德博士认为,这是距离银河系数亿光年外的一个遥远星系里的生命体留下的。他们可能在地球生命存在之前就已经进化到非常高等的文明了。他们在无限的宇宙中漫游,很可能在数亿年前就发现地球是个适宜生命体产生的星体,但因为他们的母星离地球太远,很可能永远也不能再回来,所以他们在地球的卫星-月球上安装了这个“哨兵”(sentinel是哨兵的意思),数亿年来一直监视着地球的进化。这条主线索后来一直贯穿在整个太空漫游小说的四部曲当中,在当时库布里克跟阿瑟克拉克相互合作最终拟出了《2001》的全部故事大纲(他俩就是电影编剧),而这篇简短的原作其实可以作为电影的前传跟设定大纲来做补充,同时也会解答很多影迷心中多年来的对于影片猜测与解读的谜团。
  不过在电影的筹备阶段,克拉克与库布里克这两位大师级人物之间还是发生了一些小摩擦,创作理念以及表述主题上的不同使得克拉克对电影并不十分满意。《2001:漫游太空》的巨大成功令阿瑟克拉克动了向电影领域进军的念头,自己也想捣鼓出一部永恒不朽的佳作。不知道库布里克是不是有这样的诅咒缠身,总是跟电影原著文本的作者不对付。当年拍出《闪灵》后就曾招致史蒂芬金不满,后者在多年后自己亲上阵拍了一部但无人问津。1982年克拉克创作出了一本全新的“旧作”,就他新是因为作品本身确实属于新作,说“旧作”则是因为这部作品就是当年《2001》的续作-《2010: Odyssey Two》。而此次克拉克并没有文人相轻的意思,无非是想多地开花儿赚威名,1982年他写就了一部名为《2010: Odyssey Two》的小说,看标题你也知道是打着《2001》的旗号。并于当年参加了雨果奖最佳小说的竞争,但不料被阿西莫夫的《基地边缘》摘得了桂冠。
  显然克拉克写小说续集的第一考虑便是再度电影化,为此他还专门给库布里克打了一通电话,并半开玩笑的说道:“你的任务就是阻止任何人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这样我就不会被那么多人骚扰了。”言下之意就是想试试请着库布里克再度出山掌镜,说不定还能再捣鼓出一部传世经典来。不过库布里克此时已对这个项目毫无兴趣,而导演Peter Hyams(导演主演作品:《摩羯座一号》《时空特警》《Outland》等等。尤其是《魔蝎座一号》揭露了美国登月阴谋论,而有趣的是很多内幕人士盛传美国伪装登月的全部拍摄工作就是由库布里克主导完成的,是个很擅长老派动作戏路的导演)却对此产生了极为浓厚的拍摄意愿。
  
  
  
  狗尾续貂还是大师传承?
  
  据Peter Hyams回忆,在影片开拍之前他还专门跟克拉克与库布里克一起谈论影片拍摄事宜:“我跟库布里克有过一次长谈,他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放下曾经的包袱,不要考虑过多,拍就拍吧,按你的想法拍”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接下这个活儿毕竟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人们难以避免的会将两部影片做一定的比较。但对于Peter Hyams来说,这是个证明自己的好机会,为此他找来不少当时的大牌出演:JohnLithgow, HelenMirren,RoyScheider,设定方面也请来了Syd Mead(著名未来派画家,擅长于描绘未 来世界的景象,曾参与过BladeRunner、Alien、Tron、StarTre前期设定)。而在特效制作方面更是不惜血本,动用了由传统特效大师Douglas Trumbull创建的EEG公司,不过Trumbull并没有直接参与特效制作,而是由刚离开工业光魔并加盟公司的Richard Edlund负责。除了沿用部分模型拍摄外,剧组还使用了当时仍处于启蒙阶段的CGI技术用来模拟片中那些木星表面的气态拟化等等特效场景。
  影片从开场就毫不避讳的同《2001》做无缝对接,故事书接《2001太空漫游》后9年,前国家航天委员会主任弗洛伊德博士接受苏美合作计划,带领发现号航天站设计者科诺博士和HAL9000电脑的创始人钱德拉博士与苏联宇航员卡布珂等合作前往木星星域调查九年前的发现号事故原因,再度探索木卫二的神秘黑石,并查明宇航员大卫?鲍曼缘何神秘失踪。然而任务执行尚未过半,美苏关系愈发紧张,双方船员只能暂时分离;与此同时,大卫?鲍曼竟突然现身对弗洛伊德博士发出神秘警告。原著小说中还有中国派出的“钱学森号 ”比美俄飞船先抵达事发地的情节,其率先降落在木卫二并引来巨型榕树状生物最后全军覆没。不过遗憾的是,这段冷战意味浓厚的情节设定并没出现在电影中。
  如很多人所料,Peter Hyams在本片中并没有表现出如当年库布里克一样惊为天人的才华,影片只能说是循规蹈矩,对于前作的模仿与致敬比比皆是,最要命的是影片的冷战思潮过重,影响了主题的深入发挥,在思想性上更难以与《2001》有所比肩。影片的主旨在最后鲍曼的信息以及画外音中被急速的拔高:“宇宙的一切都是你们的,但请不要沾染木卫二。团结一致,和平共存。”一种对于全人类的谆谆教诲跃然纸上,试图让影片取得与当年《2001》一样的高度,但这种教条式的总结性说教反倒让影片看起来很可笑。不过随着时代进步与观影口味的变化,Peter Hyams还是融入了一些类型片的要素,影片的节奏感加强,而特效场面的增多也使得影片的可看度加强。起码在科幻迷友看来,影片中出现的太空船,充满未来感的通讯系统,电脑电子元件,太空服,搭乘式重型机甲,无人飞行探测器都是符合当时科技时髦风潮的要素。
  本片上映后仅取得了四千万美元的北美票房,也是1984年度北美院线票房排名第17的电影,跟影片在立项之初的设想差距甚远,既没有成为传世名作,也没有赢得多高的商业利益。现在看来这部电影的冤屈颇多,八十年代初期的那几年本身就是经典科幻电影的井喷期,在本作上映之前就已经有《星球大战2》《星球大战3》,《星际迷航2:可汗之怒》,《银翼杀手》问世,上映之后又有《沙丘》,《最后的星空战士》,《终结者》等一系列杰作尾随,其被迅速的淹没在影迷的观影热潮中也是情理之中。不过该片当年还是获得了第59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布景,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和最佳声效五项提名。
  1987年当库布里克拿出《全金属外壳》继续震撼影坛的时候,克拉克也发表了新一部小说《2061: Odyssey Three》,太空漫游系列最终成为四部曲(最后两部为《2061》,《3001》)。但在《2010》之后,无论如何也没人敢冒险接拍这一系列的后两集改编电影了。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也只识《2001》,不知《2010》。
  
  被穿越!玩笑彩蛋致敬满天飞
  
  2013年8月底,有国内网友突然在网上贴出有关《2010》的一副截图,这是主角弗洛伊德博士在出发前儿子卧室做告别,在卧室墙上的一副海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张海报以一位田径运动员作为画面主体,同时还配以“BEIJING 2008”的字样。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要知道影片是1984年上映,而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则是在2001年,很多网友不禁猜测剧组有穿越高人存在。不过这个细节其实早已经被国外考据帝们发现,联系到克拉克在原作中对于中国部分的描写,其实并不难理解。故事的背景是2010年,而中国在设定中也早已崛起成为世界强权的一极,联系到2008年正好有一届奥运会,所以在影片中做出这样一个设置也是对“钱学森”号没有出场做了一个呼应式的弥补,而其实在《2061:太空漫游》中有对中国更多的描述。
  作为科幻片,自然也要有牛叉的科技道具。本片的不走寻常路之处在于直接跟时代科技进行对接,影片第19分钟出现的弗洛伊德博士在沙滩上使用的电脑,便是苹果公司于1984年4月出品的Apple IIc,这也是苹果公司首次试图生产可携式电脑。比起上述的穿越事件,这其实看起来更有趣。
  而影片也没忘记对《2001》中,也是影史最著名的人工智能计算机HAL-9000致敬,其制作者钱德拉博士登场后与其姊妹机型SAL-9000进行了一番颇有意味的对话:
  SAL-9000:“我会做梦吗?”
  钱德拉博士:“当然,所有的智慧生物都可以。”
  而在片尾HAL-9000也对弗洛伊德博士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而博士的回答则是“我不知道”。
  在此之前的很多科幻电影,如《银翼杀手》都试图在阐述关于人造智能体存在合理性的问题,而这样的回答也会让很多人联想到《银翼杀手》原著小说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标题-《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此外苏美两国宇航员为了登陆发现者号而进行的太空行走在很多设计上显然与2013热映全球的《地心引力》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有意思的是爱说笑话不停絮叨的苏俄宇航员与初涉太空紧张兮兮的美国宇航员也像极了片中乔治克鲁尼与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角色。
  不过这其中最出彩的彩蛋可谓是克拉克的两度现身。一次是白宫草坪上弗洛伊德博士正与同僚商谈苏美合作事宜时,老爷子蛋定的坐在画面左边的长椅上晒太阳;而第二次则更有戏剧性,还拉来了库布里克一起开涮-片中一处医院护士拿着一本《时代》杂志,杂志封面赫然是美苏冲突对峙的内容,一方是美国领导人,一方是苏联领导人。而这两位领导人的画像则分别是克拉克与库布里克。

《2010》人类的宇宙大同白日梦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2010》人类的宇宙大同白日梦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2,日梦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