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魔警》善恶存乎尔心

影视台词 > 影评 > :《魔警》善恶存乎尔心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魔警》善恶存乎尔心的正文:

   素来,港人对鬼神的敬畏,对佛教思想在现实世界的延展,对内心的探索都远胜于我们,从文学到影视作品皆是如此。如李碧华的《胭脂扣》,如花与十二少生死相隔,如花凭借满腔执念回阳世寻找爱人,却黯然离,与其说是人鬼殊途,不如说是敌不过人心的莫测。又如金庸的《天龙八部》,初读时,极不喜慕容复与阿紫,只觉得一个是道貌岸然,一个是刁钻刻薄,随着年龄的渐长,才理解了姑苏慕容对复国的执着,心疼了阿紫“孩子般的痴心”。其实,内里所涉的人物,又有哪个不困于贪嗔痴……
  
   善恶,不似黑白这般分明,一念之间,可成佛可坠魔。佛是自身,魔亦是自身。
  
   就如同林超贤执导的这部《魔警》,从警匪案件入手,抽丝剥茧探讨善恶与人性。片中,吴彦祖饰演的警察王伟业,在善与恶的角逐中,将自己硬生生分裂成两个极端,善的一面秉公执法;恶的一面陷入杀戮。少年时,父亲粗鲁的教育,告诫他要做个绝对的好人,以至他偏执于绝对的对与错、善与恶。父亲在一次抗议拆迁的示威活动中,被警察误伤烧死,少年的王伟业即纵火烧死了那个警察。火,成了王伟业挥之不的梦魇。长大后做了警察的他,在一次执勤中,无意间输血给劫匪韩江,而韩江酷似当年被他烧死的那个警察。心魔,再次浮现。追求绝对正义的他,怎能容忍自己人生有这样的污点,他太想捉住韩江及鬼王党了,跟踪、杀人、离间、再杀人……每当情绪失控杀坏人时,他就分裂出另一个自己,即代表黑暗系的韩江出来,让他理所应当的杀人。
  
   影片最后,王伟业死于火中。故事讲完了,可导演意犹未尽的又补了两个镜头。其一是回到明媚世俗的香港街头,橙子撒了满地,王伟业和很多路人帮着捡起。其二是一杯清水浸入了墨点,墨的浓黑氤氲开来,直至将水吞没。最终,以“人心总纳一点黑”落幕。
  
   影片中,有很多值得沉思的问题。救人本该是善行吧,可如果救的是个身背命案的劫匪呢?杀人本该是恶行吧,可如果杀的是正欲行凶的歹徒呢?善恶是非究竟如何判定?日常生活中的王伟业,执勤时尽职尽责,不偷懒不徇私,这样的好警察却被同僚排挤,大环境如此,又如何分辨黑白对错?影片外,张家辉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期待导演拍部《韩江传》,“我觉得韩江这个角色本身就很值得挖掘,可能他以前是一个很好的老百姓,怎么会变成现在大家看到的那么狠的样子,狠到令人难以置信。”
  
   善与恶,真是个有意思的论题。钱文忠老师在解读《三字经》时,大意说过中国人普遍认同“人之初,性本善”或“性向善”,相信每个人都可成为圣人,制度就显得无足轻重;而西方文化认为人人都有原罪,所以在社会管理运作上就不能把权利交给某几个人,于是有了三权分立,有了监督与制衡。今日所见经济学,即建立在“世人皆具趋利避害性”这一基础上。
  
   善与恶,映射在中西方教育上,又是截然不同的做法。往上回溯,陪伴我们成长的故事中,有追日的夸父、补天的女娲,让梨的孔融、凿壁借光的匡衡,无一不是大而全的人物;年幼的我们生活在善意的、虚构的现实中,以至长大后,价值观轰然倒塌。而西方,从古希腊神话开始,高高在上的神亦有七情六欲;到《圣经》中,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被放逐尘世,注定了人一生都要在存活在诱惑中;再到《伊索寓言》中贪吃的狐狸、蛮横的狮子,似乎有意识的生物都首先为自我考虑。所以西方的孩子勇于表达自我,想要的争取,喜欢的表白,而不似我们的孩子,硬生生被社会逼出一个伪善的自己。
  
   佛家有言,“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善与恶构成人性中的一体两面,我们又何必陷入是非对错的执着中。红尘滚滚,活着实属不易。与其苛责抱怨,不如修一颗良善之心,活得真实而坦诚。

《魔警》善恶存乎尔心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魔警》善恶存乎尔心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魔,尔心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