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我杀了我妈妈》泽维尔.多兰杀了我

影视台词 > 影评 > :《我杀了我妈妈》泽维尔.多兰杀了我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我杀了我妈妈》泽维尔.多兰杀了我的正文: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成长中,父辈与孩子之间的隔阂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孩子要在那一特殊的时期完成自我人格的建树,而父母成了孩子意志的“阻挠”。
   自传性质的电影往往会给人很强烈的代入感——虽然泽维尔?多兰在电影中追求一种精英主义,但是故事并未脱离青少年成长的现实。在影片中,导演将大部分场景安排在了闭合性或类似闭合性的空间中,如:家、教室、走廊、咖啡厅、音像店、学校卫生间等。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家和学校是最为熟悉的地方,很多人物关系的建立和故事的发生都是在这两个地方。影片多处把母子二人限定于一个狭小的空间,比用单独用对话的形式建立关联更有一种压迫感和紧张感。角色不经意间就会发生肢体触碰,并且更容易发生对话和冲突。例如,在第三场戏中,母亲开车送儿子上学,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场景,三分钟之内就发生了以下几个争吵点:儿子斥责母亲开车的时候化妆、儿子不想听母亲喜欢的早间新闻、儿子戴上耳机后母亲硬是要和儿子聊天、母亲讨厌儿子说话总是用生僻字、儿子斥责母亲闯红灯、最终母亲把儿子赶下车。这么简单的一场固定全景长镜头的车内戏,矛盾点频频爆发,真实有力。
   作为作者电影导演,泽维尔?多兰很注重电影中个人意识的表达,所以意识流的方式很多见。这些片段有的是画面的拼贴,有的是他脑海中一闪而过的静止画面,还有的是他对于隐藏情绪和隐藏冲动的发泄幻想以及他对于童年和母亲一起快乐玩耍的回忆。例如在家中他和妈妈吵架,吵到情绪的迸发点时,下一个镜头就是于贝尔转身碗柜前打开柜门疯狂竭力地摔盘子,并且此时导演运用的是慢镜头加舒缓音乐的方式,当观众以为他真的在摔盘子时,音乐戛然而止,接回上个画面,他仍然坐在妈妈的面前,只是不轻不重地说了一句“我恨你。”还有玻璃轰然破碎的那一幕,这种内心写照把无形的情绪转成有形的、具体的画面,以表他心里真正的欲望以及他心中的愤怒。另外,在影片26分钟时,于贝尔在恋人安东尼家里,安东尼跑下床和妈妈嬉笑打闹,于贝尔独自坐在床上抽着烟强颜欢笑,接着又出现了于贝尔的意识流画面,他儿时和妈妈在草地上追逐打闹,天边出现火烧云,他笑着躺在草地上,然后妈妈的大手过来拉他的小手。弗洛伊德在《诗人与白日梦》一文中提及过,一个人在童年时的游戏本能会跟随他进入成年后的艺术创作活动中。于贝尔童年时和母亲的玩耍和游戏,也将伴随于贝尔一生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包括在影片最后于贝尔的亦像是幻想亦像是梦境中,他追逐穿着婚纱的母亲,但是母亲却抽出被于贝尔拉住的手跑掉这一片段,人物所潜在的对母亲的依赖和追随才是影片中角色的真实欲望,才是推动情节走向和发展的原动力。于此之中,观众也会感知于贝尔是渴望和自己母亲达成和解的。
   关于成长的青春主题的影片,国内外历年的产量都不在少数。而且类型纷乱复杂。例如美国《歌舞青春》系列、《舞出我人生》、《公主日记》之类的青春励志影片;英国有《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等系列这种主人公奋战在和恶魔抗争的一线且茁壮成长的科幻型影片;也不乏一些“残酷青春物语”的类型,例如国外的《不一样的天空》、《大象》、《死亡诗社》、《永远的莉莉娅》等,中国的《狗十三》《十七岁的单车》、《十三棵泡桐》……台湾小清新片就不说了。啊对了,还有些意外的类型,例如中国在2014年也拍出了《小时代》这种不是由青少年主演但是限定演员演青少年的年龄但是主人公做的事完全和青少年不沾边的伪青春电影,继而也推出了《小时代》系列。综观青春电影,即便没有划分出全面的类型,但或多或少都能看出他们之间存在的某些相似的手法和叙事策略。不是太励志就是太苦逼要么就是太没感情。个人而言,《我杀了我妈妈》是很符合我口味的。
   这部电影取材于导演自身经历,所以题材就已经明确。主人公不会爱上吸血鬼,也没有能力夺取大奖杯当上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向世界巅峰,影片无宏大的叙事。但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亲的碰撞和冲突是一种普世存在的状况,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要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这样的问题。比如片中于贝尔的老师,她更像是于贝尔知心朋友的角色。她也有着和于贝尔同样的家庭矛盾,十年没有和父亲说过一句话。大部分青春电影里,少男少女们通常以爱情为启蒙、以死亡为成长,这种模式屡见不鲜。但是泽维尔?多兰并没有把较多的精力处理在爱情和友情上,也没有用某个人的死亡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顿悟的升华。导演把所有的冲突点集中在自己和母亲身上,尽可能地忽略掉其他无足轻重的东西,非常干净利落。安东尼是于贝尔的恋人,同时具有好友的身份。影片中除了尾声处安东尼开车带着于贝尔驶向湖边,安东尼从始至终并未介入于贝尔和母亲的矛盾之中。而是以一个言辞不多但是坚贞不移的精神支柱的形象设置在影片中。有必要一提的是,于贝尔和安东尼在一起的时候,色彩都是白色和蓝色为主,这种色彩让人觉得简单、舒适,二人之间的感情也衬托的纯洁、真挚。所以爱情在这里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性恋者所需要的身份认同和自身的心理矛盾。随着全世界同性恋群体对自身权益的的呼吁,这个群体已经成为不能被忽视的话题。于贝尔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自己的性取向,说明他自己有一定的顾虑。而母亲知道于贝尔是同性恋以后也一直用装作毫不知情的方式维护着于贝尔的尊严。当又一次于贝尔和母亲争吵,于贝尔大喊“你怎么知道我以后不会有孩子!”母亲淡淡地从口中说出“同性恋,怎么会有小孩呢?你知道当我从一个素昧平生的女人嘴里知道我的儿子是一个同性恋,我是多么的惊讶。”边说着边收拾着刚买的水果。这场戏又从某一个侧面证实尽管母亲有时看起来多么的蛮横无理,但是她还是深深地爱着于贝尔,她选择把秘密连同自己的伤心和失落全部埋在心里的方式和于贝尔维持和平的母子关系。
  在《我杀了我妈妈》中,于贝尔并非只是和母亲争吵,在这之中他不止一次地对母亲表达他的爱,有的时候说得怯懦,有的时候说得竭力。于贝尔吸食大麻以后,深夜狂奔回家,抱住母亲,诉说着自己心里对母亲的那份爱。母亲每一次都听得很认真。但是第二天两个人又会为不同的事情争吵。这一点也是和其他青春电影不同的,它没有把人物关系刻画到两个极端。整部电影中的母子关系并不稳定,更像是开头第三场车中戏那样,儿子想和母亲说话时母亲让儿子自己听歌,儿子听歌时母亲又要和儿子聊天。两个人就一直维持着“追随和抗拒”弹簧一样的关系。而最终结局处,于贝尔独身坐在湖边,用手扒掉了母亲玩偶脸上的眼泪,母亲静静地走过坐在于贝尔的身旁,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其实已经是开头莫泊桑那句话最好的写照——“人们爱自己的母亲,不由自主,最后分离的时候才发现这种感情已经深入骨髓。”

《我杀了我妈妈》泽维尔.多兰杀了我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我杀了我妈妈》泽维尔.多兰杀了我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我,了我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