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起风了》宫崎不出,谁与争右

影视台词 > 影评 > :《起风了》宫崎不出,谁与争右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起风了》宫崎不出,谁与争右的正文:

  我是把片子完整看了三篇,才下笔写这篇剧评。希望它不会那么快沉掉。
  我不是那么喜欢宫崎骏的,虽然他的每部作品我都会看,而且我也不太爱看动画,尤其是这种长篇故事片。但宫崎骏的一点思想我是认同的,就是动画总有一天会比真人演绎更完美,更能诠释影像艺术的真谛。而且看了他的东西,你会相信这是真的。
  接下来说回主题“风立ちぬ”,这件事真的很难启齿,因为大众对某件事已经有了成见,而这种成见是可以成就人,但也是可以毁人的,我这话既是献给观者,同样也献给作者。看宫崎骏的作品,得系列地看,就看出一根主线,这根线不是少年励志、人与自然,或者梦的陨落,而是自由;还是有矛盾的,不容易的,到最后也往往不落实的自由。这种思想渐行渐明,越来越成熟,且丰满,个人觉得等得到了《起风了》,宫崎骏已经非常坦诚地告解了自己,也最明确地表露了他的政治观点:他是右翼分子。
  这部片子的诞生,还有一些戏剧化的波折,即适逢了日本的政坛剧变,但要是结合整段日本的战后历史,以及宫崎骏的个人因缘际遇来看,则一切都不是巧合,而是正逢其时。我相信多年后一定会重新来解读研究这部作品,会有学者达成共识后,给它定性:新右翼的开山之作。
  宫崎骏一直有被贴一个“反战”的标签,甚至还有“左翼”的、“偏社会主义”的,这些舆论标识的形成各有各的渊源,要追根溯底,非我能力所能胜任,但是求之于本,我们止看宫崎骏的作品,得出些结论,其说服力就远在一般外因分析的粗浅之上了。
  宫崎骏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有反派的,而此种反派的意义不在构成剧情的张力,全在于完成主题的诠释。我把这些正反关系归类为两种:
  一、自然与自然主义者对技术主义者
  二、自由者对独裁者
  这种分法是不严密的,不过无妨我抽取其影片中有力量的部分,此外还必须要列出其主角们的追求的目标与理想:
  一、自由、美好
  二、爱(友情、亲情、爱情
  三、遏制阴暗,守护或追寻光明
  这些追求,如果没有底色地看,是得不出什么领悟或感动来的。作者为之设置的背景,我就不再列举,因为还是比较多样的,但没有一个是在完全真实的历史现实背景下。唯一的例外就是这最后的《起风了》。
  看宫崎骏的作品,背景是绝对不能滤掉的,这些背景都经过丰富地搭设,技巧地设定,往往比情节本身更有嚼头,这里面大背景的正反对峙往往是很严肃的部分,正与反都非常坚定,分歧无法弥合,如果主角不幸生在这夹缝之间,那这考验所带来的痛苦,就会异常珍贵且迷人,个人最喜欢的几部作品就是这种架构。
  《幽灵公主》可以看作是宫崎骏的巅峰,如果你不能认同,则至少会将之视为有代表性的一座里程碑。《幽灵》是对于宫崎骏之前作品的一个总结,正反集成了两大主题,主角的追求也涵盖了三大板块。这使得作品气势宏大的同时,显得有些沉重而且疏离了部分观众。并且宫崎骏还将面临自己亲手创作的一个瓶颈。
  平心而论,《幽灵》之前的几部作品是没有什么思想性的,与同时代的动画没有显出多少差距。《龙猫》的大热,有其形象设定的天才创意,也得力于那时候中国市场刚刚开放的鲜活与朴素。而同时期公映的《萤火虫之墓》,由于题材敏感没有引进内地,但是把“反战”的标签就此帖给宫崎骏也未必合适,毕竟不是他亲自指导的。
  虽然不是同一人指导,但顶着同一个工作室的名字,至少其中会有价值观的相通。因而那时宫崎骏至少表现了他有对于战争的关切与思考。随后他就出品了自己的战争故事《红猪》,很明显他对于战争的思考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只是没人愿意承认罢了。
  我们痴迷玩文字游戏的传统,在这里面就扮演了心理误导的角色,看到了“红”,就说成共产隐喻;看到“猪”,则猪比法西斯都高尚。对于此,我主张回到影片内容上,说实话,若真要往往共产上靠,那波鲁克(主人公)倒是比较像同情共产主义的义匪,在早期社会主义电影里很常见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设置,用政治眼光来分析,是为了争取更多的革命事业友军力量,但在宫崎骏的想法上,你说他会有这层思考?那当然只是表露了一点,对共产主义、对政治的兴趣而已,但是回过来他主题依然明确,为了自由,情怀与作风,都是一种知识分子左倾幼稚病的形象,而宫崎骏他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用猪的形象作了自嘲,使一切尽量不往严肃的方向走,给自己在舆论面前留足了余地。
  声明我不清楚宫崎骏的人生具体经历,不知道他有没有参与60年代日本的学运,但我猜测可能性极高,而且这与他所谓“共产”的标签没有关系,而来自于他对时代变化的关心,以及我分析出的他政治思想的摇摆不定。
  《幽灵》之后,宫崎骏寻求转型,从反响上来说自然不错,但个人认为他作品原本最厚实的部分——思想性已经大大削弱了,满足于讲好故事的他得到了市场的肯定与追捧,这种悲剧也在他这样心气颇高的人身上上演了。85后、90年后现在作为他的主力观众,可喜的是他对于这个世代的人的心理拿捏得还是较准的,他做出的改变便是逐渐消弭正反对峙的那种尖利,转向一天下大同的美好,结果2000年后的三部作品,一部比一部低龄化;同时主人公的追求上,舍弃了自由,强化爱与希望,自由作为一种泛泛的,触碰不到的现实,或者就是说,故事离现实越来越远了,境界越发低了,眼界越发窄了。正当我为一颗巨星陨落而遗憾时,他最后的一记震动告诉了我:遗憾不可挽回,但可以弥补。
  再次到了《起风了》。我没有什么想法的看这部电影。虚实的结合不太讨我喜欢,这是第一印象;才子佳人的因缘,处理得寡淡无味,但又似埋了很深的伏笔在,继续;德国之行,纳粹的阴影和之前作品中的处理手法都不太一样,完全是技术眼光,画面营造得却也不华丽;到了第一次试飞,非常流畅,不阻隔、分解镜头,有点紧张——我是说自己;等到了女主默默地回,情节后事什么也没交代,最后男主的飞机列队飞向天际。我确定这是大师手笔,超越以往,虽然是右翼观点无疑,但我不介意,有谁介意呢?
  做出完美的飞机——不持于善恶对错。生活在一个有金字塔的世界里——尽管金字塔示意着暴政与苦难。技术的无尽追求,融化在生命力,与爱相容,与爱一体,我想这便是右翼精神的本质。所以,痛苦,所以,不悔,男子无怨,女子不怼。这是宫崎骏对战争的反思,是他最纯熟的思想演绎,因为他抛弃了社会主义对他的限制,抛弃了战争和平给他带来的伦理困境,抓住了自己生命,艺术中最有力的东西,不再讨好任何人,反而大力抨击那些自我标榜右翼的蠢家伙们。为什么?这样做道理的正当性何在
  ?答案已不言自明。
  我很遗憾,还是很遗憾,一个大家(或许加个“又”比较平和点)因为
  立场而被毁。但由此我想,至少对我自己而言,可以借鉴的一点是:政治无处不在,且与事业的成就息息相关;结论是,不能放言,至少不要暧昧不清。这句话送给所有艺术工作者,所有想听实话的朋友,还有我自己。

《起风了》宫崎不出,谁与争右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起风了》宫崎不出,谁与争右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起,争右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