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小亚细亚往事》体验的完成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小亚细亚往事》体验的完成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小亚细亚往事》体验的完成的正文:

  完成电影的体验,是导演、影片与观众的三位一体。一位导演若是无法创造一个超脱的观察者,一部影片若是无法展现空间和重塑时间,一个观众若是无法割舍观者与被观者的区别,电影便无法完成体验。
  
  诚然,是安东尼奥尼第一次发现了电影的空间,但在他那儿空间仍然是附着于影片作为一个表现元素。将空间超脱成为第一语言是后来的事。一种新的影像类型:空间-影像,正由越来越多的新导演创造出来。这是一种物理的空间,纯粹的空间,一种用来体验的空间。锡兰的《小亚细亚往事》就像是对此的一个宣言:我们要创造新电影。借由灯光(车灯或煤油灯),锡兰完成的是一次在彩色电影中绝不曾有过的革命:无论将事件的发生选择在黑夜,还是故意让村子停电,都是为了突出光在创造空间上的独特地位。有光便有空间,这是锡兰的想法。黑白电影也曾借由光创造过美轮美奂的影像,但那终究是一种平面式、空间被黑白灰同质化的影像,构不成体验,只完成观看,就像画作。但《小亚细亚往事》独到之处在于不仅运用了黑白电影用光的方式,同时也保留了彩色电影对色彩的敏锐感知,这是汽车的黄光,如何在小亚细亚平原刷出空间,也是少女手上煤油灯透出的黄光,如何在明与暗之间将一个封闭空间表现出来。
  
  空间是完成体验的第一步,还需要时间。
  
  在此,要提到的是另一部同样伟大的电影——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这部电影同样完成了体验,只是与锡兰的《小亚细亚往事》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差别在对时间的处理。有两类时间,一种是物理时间,就是表盘上指针划过的无差别的时间,另一种是心理的时间,我们所感觉到的时间。一部电影尽管如此模式的只有百来分钟,但有些电影却让我们有已经渡过悠悠岁月的苍凉感,这是以上两种时间的魔术。
  
  贝拉.塔尔的电影只有前者:物理时间。《撒旦探戈》是一个物理的世界,一切都被转成了物,无论是人物、音乐、环境声,还是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雨,都已经被物同质化。一个理性的世界,一个唯物主义的世界。如此,贝拉.塔尔才如此地需要将镜头的长度延展,以将发生的物理时间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撒旦探戈》里没有感情上的东西,没有我们所熟知的感官上的愉悦。那是静默的时刻,借由构建一个物的世界,心理时间被消失。让长镜头穿越空间,让物理时间无差别的被保留下来,《撒旦探戈》完成的这种体验是纯粹的体验。
  
  相反,锡兰在《小亚细亚往事》里构造的体验截然不同。那是一个感性的世界,心理时间被重新的组合夫,以期无限地贴近物理时间。当观众从看似漫无止境的长夜中脱身而出的时候,他的感觉就像是真的从一次搜寻尸体的行动中脱离出来,这是体验的效果。12个小时的影像时间,为缩减为2.5个小时的电影长度,这两个时间显然无法在量上对等起来,但因为心理时间是被重组的,它们在质上便是可以等同的。我们虽则只看了仅仅是2.5个小时长度的一部电影,但在体验上却是一次十足的12个小时的寻尸经验。唯有以此种体验完成的经验,才会被我们储藏进无意识的记忆中,这是普鲁斯特的发现。
  
  一部体验式电影完成了,借由空间和重构的时间;但要完成体验,却还需要观赏者的参与。有两个观赏者,一个是导演创造的观赏者,其关系如下:导演-观赏者-电影;另一个是观众在观影活动中生成的观赏者:一位观众若是无法将自身无限地靠近导演在电影中所创造的这位观赏者,体验也便是不可完成的。
  
  同样,只有当一位观众认识到观者与被观者没有本质差别之后,他才能真正体验电影,不然他只是在看电影,却不是体验电影。我们需要的不是看,我们需要体验,这是唯有电影才能给予我们的经验。电影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之外重新创造一段时间,并把它带入我们的生命之中。

《小亚细亚往事》体验的完成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小亚细亚往事》体验的完成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小,完成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