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海峡》与《铁道员》:“菊”式裸岛

影视台词 > 影评 > :《海峡》与《铁道员》:“菊”式裸岛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海峡》与《铁道员》:“菊”式裸岛的正文:

  
   对于日本来说,“二战”是一个相较于其他卷入那场战争的国家而言,更加特别的名词。每一个卷入那场战争的国家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日本的痛苦则更甚:他们主动挑起了战争,并最终在这场战争中几乎失了一切。与战胜国不同的是,他们的国家与人民在世人的眼中并不被同情,而是被鄙夷甚至仇恨;与其他两个战败国相比,他们由于不愿承认自身的错误而选择彻底地弃绝历史,更加不能得到世人的谅解。然而在这种环境之中,日本在战后几乎踩着自身的废墟迅速崛起,其发展之迅速令人咋舌。我不喜欢政治,因而也不愿意剖析这种崛起背后极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但是抛开政治,单就日本的国民性来说,这种崛起也在情理之中——从《海峡》和《铁道员》两部电影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两部电影拍摄的年代不同,但是却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日本战后标志性的演员高仓健作为主演。而选取的题材也是有关日本战后经济复兴的命脉——隧道与铁路。我们很容易通过这样的题材而想到一种十分独特的电影类型——主旋律电影。当我们在探讨主旋律的市场化和类型化突破的时候,我们通常更习惯于与好莱坞的美式主旋律电影作为标杆,而忽略了日本的主旋律电影,其实也是一个可以借鉴的部分。
   如果说,美国精神的电影展现是《阿甘正传》的话,那么日本精神的电影展现便是新藤兼人的《裸岛》。这部1962年的无对白有声片用极为简单的寓言式的故事,概括出了日本精神的核心。在裸岛上生活的夫妇无论经过多少苦难,都依然低着头、卑微但同时又决不向世界屈服的态度生存下——这便是日本人的生存之道。而表现这种日本精神的电影,则又有着不同的道路和方式。
   在日本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路向。这两种路向也与世界话语中的日本形象暗合,即“菊与刀”的路向:“菊”即是日本电影中画面极为纯净而美好、主题立意也优雅积极到极致的作品,有着代表性意义的便是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和岩井俊二等人;而“刀”则是日本电影中几乎突破人类社会所构筑起来的关于伦理、道德以及兽性的一切底线的作品。在日本电影新浪潮中,这种“刀”的特质体现得极为明显:无论是大岛渚、今村昌平还是北野武、三池崇史还是深作欣二等人,都是这种极端化民族性的典型代表。而《铁道员》和《海峡》作为日本民族积极性特征的载体,两者均是“菊”式作品的代表作。
   高仓健作为性格型演员在两部影片中无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坚毅的性格与日本“裸岛”式的精神十分相合。《海峡》中的总工程师对于隧道工程的坚持令人震撼,顶住人员伤亡、长线作业和巨大的经费消耗的压力,以极大的毅力坚持至隧道工程完成,一生奉献给了战后日本崛起的命脉工程;《铁道员》中,这种“裸岛”精神则有着更加平凡的展现:一个如螺丝钉般不起眼的铁道员,一个曾经兴旺但如今没落的小火车站,承载起了日本战后经历产业结构转型的欣喜与悲哀。在这其中,是无数个如铁道员这般不起眼的小人物,用自己的一生托起了一个新的日本——日本主旋律电影在追求主题表达之时没有好莱坞般精美而华丽的包装,但是由普通人作为影片创作的出发点,感受平凡岗位上的爱国精神与奉献意识,似乎更加值得也更加容易为如今的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者们所学习。

《海峡》与《铁道员》:“菊”式裸岛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海峡》与《铁道员》:“菊”式裸岛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海,裸岛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