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卧虎藏龙》也谈李安的“境界”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卧虎藏龙》也谈李安的“境界”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卧虎藏龙》也谈李安的“境界”的正文:

  早在“父亲三部曲”时期的李安,他便不断强调要挖掘中华文化最深最里的那些东西,於是无论是《喜宴》中的婚嫁文化、《饮食男女》中的吃食文化,抑或是《推手》中的太极文化,无不可以看到根植于这片土地上千年来的精华与“糟粕”。
  
  “父亲三部曲”之所以都以“父亲”为中心来展开整个故事,大概也与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个父系社会有关。“父亲”是个权威的角色,但当他面临着诸如儿子是个同性恋、身处异国环境等问题时,他大概也只能同《喜宴》最後一幕般在机场安检门口留给观众一个双手高举暗示“投降”的背影,或是如《推手》中一直不断强调“化神为虚”的太极高手父亲,认为不断加强内在的自我修炼,以求达到一个真正超脱的境界。
  
  在这三部电影中,“父亲”们背後表达的东西或多或少是一种妥协,这种妥协也可看成是过的对现在的妥协,东方的对西方的妥协,而正是因为这些妥协,即使三部曲中最後李安都给安排了看似圆满的结局,不过在我看来他们仍是悲剧,但是这种悲剧又不同於传统意义上的大悲大恸,更多的是《诗经》式的“哀而不伤”,可控的情感背後必定有着更多的挣扎。
  
  这种挣扎从三部曲一路发展到《卧虎藏龙》,李安终於跳出故事本身,给我们真正呈现出一个“境界”。
  
  “境界”二字难以用言语形容,但却是我个人评判一部电影是否在水准之上的标准,就像李安的《卧虎藏龙》、《断背山》,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费缪的《小城之春》,这些作品在我看来就是有境界的,里面随便一个镜头,即使是静态的,但彷佛如生命的河流般,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在缓缓地流动。而那些没有“境界”的电影,大概就如同最近的《归来》吧,连个故事都讲不好,也就更别说“境界”了。
  
  在我看来,《卧虎藏龙》的“境界”不在一人一物,全在那些青山绿水、明月当空、黄沙漫飞之中,只有这些“背景”先活了,才容得下人物的一锋一藏,故事的一松一驰。而李慕白的剑法亦是一种“境界”,一招一式均如行云流水,在与玉娇龙对招之中,一句“揣而锐之,不可常保”让二人的“境界”高下立判。
  
  《卧虎藏龙》的“境界”还在於营造了一个“江湖”,这个“江湖”有刀光剑影,亦有人心诡谲,这个“江湖”在武侠世界,亦在现实生存之中。每个人心中都“卧虎藏龙”,我亦想如同碧眼狐狸般大肆宣扬“人生在世,不就图个痛快?”,但却又无法割舍心中对自我的另一份认同:人生在世,还是有一些东西值得坚守。这种挣扎或许就是李安在《卧虎藏龙》中想要表达的。
  
  李安也有一些东西想要坚守,否则也不会在贫困潦倒时仍旧不肯以“旁门左道”赚钱改行。很多观影经历丰富的人都说,《卧虎藏龙》里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李翰祥、胡金铨这些当年武侠片大师的痕迹。我对这两位导演认识不多,但也大约可以从《卧虎藏龙》中感受到自李翰祥《梁祝》、胡金铨《侠女》一脉相承下来的中国文人独有的气质。那种悠远漫长的意境,非深知中华底蕴的人无法拍出。李安的“境界”大概也在此了。
  
  纵观李安的作品,那种厚重与古朴无处不在,而伴随这些的还有中国文人特有的悲悯。这种悲悯我无法描述,但却觉得阿城评论费缪《小城之春》中的一段拿到这里很是合适:
  
  “在颓废中直见性命。历来也是南方人体会得颓废,见过千年以上的华厦毁弃,丝竹失音,肉骨成灰,我们看二王帖中的内容,李後主的词章,以及红楼梦中的江南气质,总像太湖中捞出的贝,壳内的玉质粉辉,你看到了就已经是死的了,惊心于靡彩夺目终是清冷笼罩,却又舍不得丢弃。”
  
  在我理解中,李安的悲悯大抵就是阿城所说的“颓废”罢,于玉碎宫倾间见到美好与永恒,境界似乎并不难以把握。

《卧虎藏龙》也谈李安的“境界”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卧虎藏龙》也谈李安的“境界”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卧,界”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