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少年H》日式反战的真诚与狡辩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少年H》日式反战的真诚与狡辩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少年H》日式反战的真诚与狡辩的正文:

  电影记述了在战争中长大的妹尾河童的少年时代,虽然没有直接描绘战争的场面,但整部作品贯穿了二战及战后初期的日本社会。以儿童视角来回顾战争,既契合了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战争的记忆,又刚好迎合了当下日本对于那场战争的最标准的“政治正确”。
  
  电影中的父亲,是一个能够在狂热年代中保持清醒头脑的洋服裁缝,他貌似看透了日本发动战争的不义与必然失败,却只能甘心服从于国家的战争需要;他既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在战争结束后让自己变成一个可耻的人”,却又在孩子对战争的质问面前哑口无言。母亲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信奉付出比获得幸福、爱可以化解一切的教义。父亲的求真与母亲的向善确立了影片的反战基调。“卷入战争激流的普通人家,凭借勇气、信念与爱顽强地活下”。这是电影的宣传语,也是它想要达到的教谕效果。
  
  作为一部由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这种设计难免让人产生一种诡异的一厢情愿的感觉。如果说父亲超越时代的对于战争的认知尚且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出自H之口的反战话语,更像是作者经历岁月洗礼后对于战争的反思。借由少年时代的自己来说出,若不是记忆出现偏差,就只能是下意识的神经错觉了。事实上,在当下的日本社会,已经很难容下《野火》、《春妇传》这样深刻剖析人性本质的反战电影,更别说《人间的条件》、《战争与人》这样直面军国主义罪恶的作品了。在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制约下,当下的日本电影更愿意用战争对人,尤其是对本国国民的伤害,来置换发动战争的罪恶。在日本人看来,经受战败以及作为唯一受到过原子弹伤害的日本人,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甚至是最大的受害者。这种狡辩在近些年的日本战争电影中成为主流,《男人们的大和》、《太平洋的奇迹》等莫不如此,而在最近大热的《永远的零》里则被渲染到极致。
  
  《少年H》因为远离战争现场,且主要刻画的不是战争中的军人,因而更容易让观众关注电影中随战争起伏的普通人的命运,而避开对战争本质的追问。本片继承了日本最重要的电影类型——“家族电影”的优良传统,以朴实细腻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在战争中所承受的磨难,以及纠结于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心灵创伤,并最终凭借爱与信仰走出阴霾、重获新生的家族物语。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战争对人的戕害,以及在受到戕害时所能坚守的人的尊严。时代细节的考究与镜头语言的不煽情,更是给电影蒙上了一层理想化的色彩。
  
  回到电影的主旨,正如本片的另一句宣传语所写的那样,“那个失了一切的夏天,是我的家的未来的开始。”日本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迈向了新的开始,虽然也一再宣扬自己经历了生离死别与灵魂拷问,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即便是在战争已经过60多年的今天。这或许也是我们在观看当下的日本反战电影,或者是涉及到那场战争的日本电影时,无法评价其艺术优劣,且无法不为之摇头的原因。

《少年H》日式反战的真诚与狡辩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少年H》日式反战的真诚与狡辩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少,狡辩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