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后会无期》叙事浅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后会无期》叙事浅析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后会无期》叙事浅析的正文:

  一、
  
   自观看《后会无期》后的几天,我被微博知乎等各大网站的很多评论们亮瞎了眼,具体感觉就是夸得不太到位,损也没损到点子上。虽然从本质上说,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偏见,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理性和客观,扪心自问,自己不算是较真的人,但也算是个有时认真的人,不妨来写几句。
  
   是的,我认为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整体良好,细节动人,有点烂尾,仍然属于推荐级的电影。我想说,那些和我一样,属于文学专业学习者的朋友们,你完全可以主观上不喜欢这部电影,不接受它的叙事方式和审美范式,但是你认为《后会无期》讲的根本就不是个故事,那真算是白读了这个专业。
  
   这部片子之所以褒贬不一,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兼顾了各个层次不同阶段的观影者需求,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怀着何种目的看,都可以或赞或贬给出自己的看法。比如一个平常忙得要死有空只能看看网络剧,到电影院完全是为了消遣娱乐的观众,完全可以把《后会无期》当成一部喜剧来看,看完了笑完了,也可以发条微博或者晒晒朋友圈告诉你周围的人,这部电影除了段子就是段子,一点营养都没有哦。再比如一个文字从业者甚至是电影行业业内人士,怀着鉴赏和品评的目的看了这部电影,也可以洋洋洒洒一大篇,分析影片从叙事到镜头到语言的各种不足。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吝于评论,惜字如金,或者说他们是耽于思想而惰于行动,这些才不会写影评,连观后感都不写。
  
   电影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众和市场的要求,无可厚非。但电影之所以真正成为艺术,则在于小说叙述手法的运用,也就是说,电影必须要提供故事。《后会无期》用的电影语言和技巧不多,基本上是一个小说的气质,也就是说,是借鉴小说的表现手法讲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这个故事,倘若写成小说,按照韩寒的一贯水平,也就是有佳句无佳章,细节动人,整体脱节。但是拍成电影,则非常不错。这是一个巧妙的错位,《后会无期》正因为回避了小说必须建构一个边缘确切、界限分明的时空的特点,而充分享受了讲故事的主权。因为这世界以其自己的价值、逻辑和理由存在着,你不能经历它,但是你能感受它,体验它,你感受到的一切告诉你这世界的存在不容置疑,导演甚至有充分的自由来享受这样的主权。
  
   讲《后会无期》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我的分析基本上是一个孤立的状态,我不想把作品和它产生的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更不想把它归于公路片这个类型流派中加以概括。背景不重要,我只重视这部电影,只对这个负责。我基本作的是历时性分析,关注的是电影文本内部的叙事发展。这种分析也许非常脆弱,非常难看,非常容易推翻,但我督促自己,也希望他人,把所了解的分析评论暂且放一放,尽可能客观地来看这部电影。
  
  二、叙事时间和叙事方式
  
   我回忆影片的观影过程,基本上非常舒心,不觉得节奏拖沓,也不觉得故事松散随意。那么这个故事的逻辑性何在? 故事时间、地点、行为动因如果没有准确交代就算是无逻辑吗?
  
   电影的时空一般是不确定的,除了纪录片、历史片等实录性的,以及《唐山大地震》、《秋菊打官司》这种极力靠近生活和历史的影片。但是“真实”不是小说,也不是电影叙事的理想。这并不是说影片叙事就可以无逻辑可言了,相反,它绝对有自己的逻辑,好的电影应该是反现实的,它所展示的世界,应该是高于自然的。如果看到一部虚构的故事片,实在是和我们的真实生活一模一样,何苦还要制造这样一个生活翻版呢?所以,一个电影,完全可以不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可以割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场面间的关系不一定是连续的,只要它们之间有某种联系,便可以组合在一起。
  
   所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基本可以通过镜头画面作模糊交代,难道非要用字幕标明不成。地点,影片交代的很清楚,是送江河从最东的岛屿到最西边的一所学校任职,就是路上。这个工作选择,对江河来说,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也就是被动的选择,对送他的另外两个人,动机上也没有什么不妥,家都没有了,是无根的人。逃离者是无根的,迷惘和不安才会被无限延长。这是这部电影叙事时间设置的重要特点,时间在影片中几乎是无限长的,造成的效果是叙事速度的放慢。对电影而言,色调的变换、场景的更替、事件的转移,都可以调节叙事的速度和节奏。《后会无期》现实的时间大概也就那么几天,物理时间跨度算小,但主人公们路上遇到的三女一男的这四个故事,尤其是周沫和刘莺莺之于浩汉,苏米之于江河,心理时间跨度是非常大的。其实这几个故事加起来,素材还是算少,所以影片通过很多场景的复现,比如影片的首尾对东极岛的展现,每个故事切换之间,航拍镜头的多次复现,这些都有效延展了故事的“长度”。但影片中段叙事速度明显不太均匀,特别是袁泉的那个故事,大段说白,听者并不插话,这种近似独白的对白,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概括性。单挑出来作为戏剧片段很不错,但是看电影的时候很容易跳戏,显得生硬。
  
   我要说的是,我最喜欢这部影片的一点,恰是影片主角在路上邂逅的人,基本上只出现一次。举个也许不恰当的故事来对比,和王安忆的《长恨歌》有相通之处。这部小说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很难接受的一点是,明明觉得这里是一个伏笔,那里埋了一条线索,满以为后面这些人物肯定有戏。结果错了,后来什么也没有,人物出现了,和王琦瑶在一定的时间里产生了某种联系,然后消失得一干二净。高晓声写过一篇序言叫《摆渡》,故事最后一段大意是,创作如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彼岸。也就是说,《长恨歌》中这些角色的任务就是“渡”,把王琦瑶渡到最终死亡的那个彼岸,因为动机,也就是“因”小,所以需要无数细碎的集合,才能获得一个巨大的力,得到一个强有力的“果” 电影www.diudou.com
  
   我相信很多人不喜欢这种笔法,因为读者和观众常常无法在叙事的推进中获得新鲜感的延续,而冠之以矫情和拖沓的名号。《长恨歌》是如此,不止有一个男同学和我抱怨它之拖沓和琐碎,以及扭字眼。也就是如此,对浩汉和江河的旅程而言,旅程本身可能真的不那么跌宕起伏,但是肯定会发生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可能并不圆满,甚至常常无疾而终,影片名字已经很清楚:后会无期,因为遇见只有一次。
  
   这是个人喜好的问题。我想很多受西方影响,不管是喜欢看好莱坞爆米花电影的,或是观看影片的古老程度可以追溯到格里菲斯刚发明蒙太奇这一方法的专业电影分析者,可能都不大喜欢这种叙事方式,因为它没有受到西方什么影响,它是个人的,不是什么公路片,它没有完整展现矛盾的起承转合,没有什么感官刺激,甚至是有点“小家子气”的。你必须通过不同故事中流露出的个人感知经验,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叙事视角和情节、人物设置
  
   影片一开始出现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也就是胡生。有人说这个叙述者一开始出现了,后来为什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韩寒自己说,第一人称“我”是一个幌子,是交代故事的背景,简而言之,承担的是旁白的职责。只负责引出整个故事,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个说法我认同,这个视角的消失很正常,反倒是加上韩寒所说的胡生接到了寻人启事的电话那一段,才是画蛇添足。
  
   在我看来,《后会无期》没有什么“故事里包着故事”的叙事,它就是一个线性叙述。影片的视角大部分时间内是以浩汉和江河为主的双重视角,其中以浩汉居多。因为这个角色性格设定的代入感明显要强于江河,试想现实生活中,是拥有浩汉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多呢,还是像江河这样的人多,答案显而易见。关于人物设置以及寄托的理想我不太想多说,韩寒其实更多是肯定江河这样一种理想主义,或者说,镜头比浩汉少的江河,才是影片最中心的人物。比如那些在温情的镜头持续不到三秒就必然出现的段子,基本全是反讽,拒绝心灵鸡汤也讽刺理想主义。但马达加斯加选择了江河,现实是残酷的,理想基本不可能实现,也应该给与一点慰藉。结尾有一部分我很喜欢,东极岛被开发出来,旅游业发达起来的那一段镜头,是很唏嘘的,本是一个无根的人,家乡以一种陌生的面貌和荒诞的方式回归,此乃大悲;结尾有一部分我也相当不喜欢,是的,我讨厌大团圆结局,即使想象中的大团圆也不喜欢,只遇见一次就刚刚好。
  
   看到一个观点,是说现代电影不提供故事,只提供体验。而我恰好认为,这部电影,通篇就是叙述。四个故事明显各有隐喻,而且均不统摄全局。没有一个故事是影片整体的象征。
  
   我之前一直在思考“旅行者二号”的比喻是什么意思,无果,大概这个比喻只属于阿吕。
  
   最后说下这部电影的缺陷和亮点吧。
  
   前面说到的袁泉那一段故事影响了叙事节奏。其实单拿出来,我觉得念白是很好的。这里用对话表现是不是更好呢,我想也未必,可再斟酌。
  
   关于台词是段子的合集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一些台词比较出戏。比如“喜欢就是放肆,但爱是克制”这一句,或者是我本能的排斥,这句话在那个场合真没什么存在的必要,后半句真的不明白她想表达什么。大部分的台词和段子还是比较到位,有些不太记得了,反正我是没有被说教到。我相信,具有判断力的观众,是可以分辨电影出中的那些台词是反讽嘲弄搞笑的,哪些是用心表达的,哪些是弄巧成拙的。
  
   关于喜欢的部分,除了前面提到的叙事方式,至少还有一些细节。一是《女儿情》这首歌,虽然它刚出现的时候我笑场了,因为我在听到“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之前,完全不知道这首拥有古典歌词的歌曲为何而来,和影片前面一段反差太大,适应不过来。后来倒是越想越有意思,特别是用男声来唱。二是江河和着苏米的手机铃声《Que Sera Sera》念歌词,很诗意的一幕。三是钟汉良饰演的阿吕站在石头上说“旅行者二号”故事的时候,日出破晓,镜头的角度,构图,色彩,堪称壮美。

  四.
  
   有人说,好的电影应该表达好的思想,那么情怀的表达怎么就不重要呢?情绪和感觉的表达怎么就不重要呢?教科书里提的问题好,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这东西没有感情还叫什么思想。《复活》的思想够深刻了吧,一群罪人在苍茫的西伯利亚、永恒的流放地,渴望和学习如何自救,私以为正是托尔斯泰为他的情怀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心灵世界,才可能向我们展示一种思想的博大。而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别说活得有情怀,连活得有情调的人都不多,还要诟病电影贩卖情怀,真是不知道为什么。
  
   现实生活中,我和好些愿意花时间看小时代以及雷阵雨的人是朋友,他们不是脑残粉,他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仅不迟到还常常加班;他们周末在酒吧吹牛逼到深夜,早上六点不到照样起床挤地铁;她们无助无力却能学会穿高跟鞋追公交两百米不带大喘气。会花时间看什么电影和被什么电影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两码事。积极爱这个俗世,学会照顾自己和自己爱的人,积极恨这个俗世,学会看鸡汤片来享乐。享乐生活而又警醒,努力忍耐也可适时放纵,倘若看个小时代就要被人说是层次低下,我只想对这些人说,我没有任何话要对你们说,该滚哪就滚哪。

《后会无期》叙事浅析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后会无期》叙事浅析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后,浅析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