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革命之路》资本主义走过的路我们都要走

影视台词 > 影评 > :《革命之路》资本主义走过的路我们都要走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革命之路》资本主义走过的路我们都要走的正文:

  每部影片都是回忆。距离最初看到这部片子的预告片到昨天看完它已经相隔了6年的时间,一个小学生都毕业了。而杰克和露丝到这部片子,是10年的时间。谁都以为杰克和露丝如果从沉船上生还就是本片中的样子,仿佛大家都想嘲笑爱情的转瞬即逝一般。爱情是美好的,但是美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所有际遇中的一种而已,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东西。当露丝看着杰克在冰海中死,他也只是死,终结了那短暂的燃烧和记忆,留下的是一段传奇。然而没有多少人都机会在那种情形下结识伴侣又失他,大概更多更多的是这一对这样吧。
  
  我不知道。。拍这部片子的导演是何居心。在之后翻看这个人履历的时候发现,他和凯特温丝莱特竟然还有过一段婚姻。貌似当时他们还是夫妻关系,仿佛对妻子的选戏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不过凯特温斯莱特在这部电影中和小李的对手戏是要远远超越铁达尼号当中的表现,毕竟这部电影是着力描写一对夫妇的感情危机,在剧情上演员获得了更大的表现空间,但是时间和个人阅历的积淀我想也对这两个演员的表演功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吧。
  
  片子一开始对佩如和富伦的相遇轻描淡写,这和往常我们想用一个美好的开始衬托后面曲折的变化而对开始相对美好的东西浓墨重彩截然不同,而这样的开篇也印证了之后夫妇争吵中佩如的一句话,“你不过是一个博我一笑的男生而已。”在整个生活里,这样那样的美好在那过程里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瞬间,它不能决定后面的任何事情,而也只有后来的后来,那些“美好”到底算不算“美好”,才能最终得到结论。都说活在当下,其实不过是不想面对很久之后曾经的那些“当下”的真相吧。
  
  因此之后很快影片就触及了婚姻生活的核心,佩如演出之后富伦在车上与之的一段争吵便是这对夫妇的序幕,我忘记了到底是谁先走出的车厢,这和最后一次爆发佩如跑出房间有着一定的呼应。
  
  整部影片有着舞台剧的强韧张力,包括演员的表演,对人物之间关系的表述,都是通过一系列场景的变化和对话的表现呈现的,这点让片子的编剧显得很有舞台剧的功力。其中好几个场景,尤其穿插在剧情中的那个精神失常的数学博士形象,有着很强的象征意象的味道,在场景里面这种气场最强的莫过于韦氏夫妇屋外的那片树林。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表演要求和表演空间,凯特和小李才得以很好地发挥出他们的演技,这对他们的表演来说是一个绝佳的舞台。
  
  在不巴黎这个问题上,其实很多家庭都遇到过,不过不一定是巴黎。对于中国的夫妇,他们商量更多的可能是不澳洲移民或者是其他城市定居,或者干脆就是买个房,搬个家。其实,在一个家庭当中,这样的决定无异于一个国家政权的交替这样的大件事。我认为在一个家庭当中,每一个决定都得来的相当不容易,都是经过一场,或者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暴力)争夺得来的,只不过我们外人所见的家庭,都是这些风雨过后,那么的温馨幸福和谐美满的一面,就如同我们在谈起其他国家都是以一种不无艳羡的口气谈论的一样。然而每个家庭都或大或小,或多或少要经历那样的危机的,然而危机的结果无非就是两个:在危机中家庭瓦解和暂时渡过危机的苟延残喘。听起来好像都不怎么样,那危机怎么就不能彻底消失呢,很遗憾,是不能的。最近听到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如果说危机只危及到婚姻本身而不是双方的利益,那么婚姻本身并不会因为婚姻危机而解体的,这也是大多数婚姻依然能够在危机中存在的根本原因。说起来这个问题之复杂,既非三言两语能说清,也不是一部电影能演出来的,所幸的是,我们并不想彻底说清楚婚姻的问题,我们都只是想如实地谈论或者展示婚姻中的一个侧面。
  
  回到不巴黎的问题上来,远到美国50年代一对夫妻打算巴黎定居,近到眼前那些商量租房换房买房搬家的中国夫妇,他们到底为什么想搬家呢。其实原因都是一样的,为了让婚姻生活继续下,为生活创造一些波澜,制造一些激情,解决一些问题,挽救即将走向尽头的夫妻感情。然而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夫妻感情才重要的,孩子、房子、车子、工作,这些不都是需要牵扯大片精力经营打造的么。这就像是考试中的拉分题一样,基础题都做好了,每个人都能拿到基本的分数,但是遇到这些复杂的问题,确实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解答的了,更不是什么通过努力就能克服的,更不排除有些人为了死钻这个牛角尖连命都搭上了,(电视剧www.diudou.com)佩如不就是这样吗。看到影片论坛还有人在问“难道非要把自己逼死吗?”,问这种问题的人是理解不了佩如的,而他们自己也绝对不会为了这等事就寻死觅活,从这点上来说他们很有可能都是这个混沌世界无趣婚姻的适格者甚至改造者。说到这里,我还想起了《巴别塔之犬》里对于露西的死,也有很多人提出这个问题,具体的原因是露西患有抑郁症。而佩如为何会一定选择堕胎,我想这多少也反映出佩如的抑郁倾向吧,但是和露西不同的是佩如其实还不想死,否则她不会在发现出血之后打电话求助。她只是把她难以排遗的苦闷都撒在了这个妨碍她巴黎移居计划的胎儿身上,如果没有这个胎儿她移居巴黎的规划不会这么容易就土崩瓦解,而她也要亲手拿掉富伦眼中家庭生活的新希望,只有这样才能摇醒那个根本不能正视自己真正理想的富伦。于我而言,佩如打胎的动机是很好理解的。说到这,差点忘了,疯了的数学博士最后一句话正是“我觉得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自己不是你腹中的那个孩子!”,看来这个“世外高人”早已预见到了这个孩子最终的命运,真是让人震撼,又唏嘘不已。
  
  这个在婚姻中那么绝望的女人,每天望着收拾整洁的家居发呆,看着旧照片回味着往昔的激情,这个可怜的女人,她多么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出现一线生机,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是那个豪情万丈,能带给她不一样,精彩绝伦生活的人。因此,她答应了邻居希望他们夫妇接待疯儿子做客的要求,她还策划了丈夫的生日会,把移居巴黎的打算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佩如是个文艺女子,从她一开始对表演的兴趣就不难看出她对生活的愿景不仅仅止于平淡无趣的日常,她一心想要拯救自己一成不变空虚绝望的生活,就从唤醒自己丈夫找到“真正想做的事”开始。她想得是不错,计划也有条不紊,不过确实给人一种不太靠谱的感觉,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主流生活中的人们来说的确如此。不过佩如的计划当真是幼稚可笑的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是主流生活中的人们没有想过的一种生活,他们不想也不想移居巴黎的可能性,就如同所有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人们所想的是一样的,“为什么要巴黎呀?在这里生活得好好的。”韦氏夫妇的邻居谢普一家在听完他们的宏伟计划后的反应就很能体现这种思想,谢特说:欧洲人有的我们也都有。她工作,你一个大男人做什么?看看这种说法后的思想吧,欧洲人有的我们也都有,那又是什么不能巴黎的理由呢?这不正说明到那里在生活上也不会有太大困难吗?妻子工作,男人在家,这就叫吃软饭,这就简直是不可思议不能理解。而谢普的妻子在丈夫说出对韦氏夫妇移居巴黎的微词之后,竟哭着表示大放其心,这不也说明这名在根本没有为拯救自己的生活想出什么办法的妇女其焦虑程度么,否认别人为婚姻所作出的努力从而给自己无望的空虚生活宽心罢了。不要说这些剧中人,生活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中的人们,就连现在看这部电影的我们,在这个现代社会中不也觉得那种突然想移居巴黎的计划是空中楼阁么。什么语言不通怎么办,交不到朋友怎么办,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所有的所有,都是麻痹自己安于现实安于现状的“现实中的困难”,然后,现实生活和“移居巴黎”这种虚无缥缈的计划到底哪个才是梦幻泡影?
  
  富伦之所以一开始同意妻子的天方夜谭不免有对她的亏欠之心,当一个人对你特别好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这个当真是铁律来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富伦现有的工作确实不是他所感兴趣的,而同事和工作环境也都是他看不上的一群人,包括一开始对他表示好感的上司。但是随着上司和他的深谈,他逐渐发现了自己在工作上的野心,这也呼应了影片一开始富伦对佩如的自我介绍,他第一个谈到的就是他的工作,而佩如所询问的是他的兴趣爱好,其实从这里就已经开始昭示他们的分歧了,只不过这种程度的分歧都被忽视掉了。然而却是出现在开端的分歧,就注定了是一条痛苦的毫无焦点的不归路。而富伦给上司说起的自己的父亲,也说明了他在工作上执着的缘由。由于父亲一生都在这家公司工作而不得志,所以自己将这一切都视为子承父业,或者接替父亲实现在公司的抱负。因此他在工作上的抱负并不是一个“巴黎移居”计划能够动摇的。之后得知了妻子打算自己堕胎之后立即发飙,而他们争吵时所说的那些话什么“你还是不是个女人”,“你是说生孩子是对你的惩罚?”这些都是典型夫妇间吵架男人的措辞,在男人眼中,仿佛女人只要因为生子和家务产生了怨言就是对女人身份的自我否定,因为这都是你的天职,什么你不生孩子难道要我生孩子,我要是能生孩子还结个什么婚,你居然对你的天职大放厥词,是这类男人始终不能理解的事情。只要男方多多少少对女方抱有这种“天职观”,那么他们的这类难以调和的争吵是早晚要到来的,尤其是那些自认还对家庭贡献颇大的男士,他们在谈论起女性的天职时就更加的振振有辞理直气壮。而当他们知道自己的伴侣已经根本不爱自己的时候是那么的难以接受和不愿面对这个现实,他们的自尊心根本不能接受这个现实,看着富伦对佩如嘶吼“你爱我!”的时候,我深切感受到的真的只是佩如确实已经不爱他了,佩如想方设法做的只不过是延长捅破这个真相的时间,或者让即使不爱也让日子看上更加丰富一些,不要因为爱的削弱而让生活也掉到绝望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然而更加无法面对这个现实的其实是富伦,必须有个女人被骑在身下似乎是很多男人生存的意义,如果在一个人这里不能证明自己“有种”,那就到处找人证明,那些无休止的打斗、争斗、奋斗无非都是在证明这点,他们一生所做的其实就只有这一件事而已,难道男人是一生都生活在这种惶恐下的生物吗。。。还真是悲催到让人无语凝噎。当富伦在争吵中得知佩如所说的对他的厌恶都是真的的时候,他的那种悲从中来竟也叫人怜悯,然而他真的值得人怜悯吗?在佩如想拯救婚姻的时候他在做些什么呢,跟公司的女同事厮混,把怀孕作为借口其实是想在公司的新部门实现抱负从而拒绝佩如的移居计划,他没有对佩如说出事实真相。他曾以为对佩如坦白自己的风流韵事便能唤起佩如对他的重视,没想到得来的只是佩如冰冷的漠视。他除了买房子,提供生活,便再也没有什么作为了。也可以说他对婚姻是无所作为,然而包括可怜的富伦,很多婚内男士都认为自己只要提供了生活他们的婚姻就可以是金刚不坏之身。而自己则坐享这个婚姻生活中的大佬地位,没有他就没有现在这个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妻子,就踏踏实实顾家顾孩子就好了。这么看仿佛他们有任何破绽似的呢。但是妻子就是不爱了啊,因为自从博她一笑之后,他其实就再也没什么作为了。
  
  我觉得最后争吵之后,富伦看着妻子逃进房子对面的树林那个镜头真是经典。最后放不下婚姻的还是富伦,说到底他只是在婚姻中烦恼,而佩如则是在婚姻中绝望。这等级是高下立判的。男人一直想让女人为他所驱策,而女人则一直希望男人辅佐她而生活;女人供男人驱策是想让男人辅佐自己的生活,而男人辅佐女人则是为了达到驱策女人的目的。他们的作为都是想换取自己所要的那部分东西,然后更多的时候彼此的艰难付出却换不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婚姻始终是一场博弈!
  
  向往激情的佩如和实现抱负的富伦最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争吵爆发后的第二天,佩如恢复常态给富伦做早餐,富伦给佩如讲解电脑的原理,他还以为这样佩如就理解自己的选择了呢。而佩如的选择到底是什么,他却始终不知道。
  
  看到这里甚至有不少人感觉这片子是恐怖片,女主在一系列莫名的绝望之后终于终结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为什么要逼死自己呢”,然而看到十年前你跳我也跳的杰克和露丝居然闹到了这步田地,其恐怖程度对于期待和相信爱情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限制级的。好在也并不是所有夫妇都会走向这样的毁灭,看看谢普夫妇,再看看精神病博士的父母,秘诀就是从毁灭了的夫妇那里汲取生的希望,要不就是对眼前和耳畔的一切,无动于衷吧。

《革命之路》资本主义走过的路我们都要走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革命之路》资本主义走过的路我们都要走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革,要走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