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美国大师系列之伍迪.艾伦》摘要的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美国大师系列之伍迪.艾伦》摘要的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美国大师系列之伍迪.艾伦》摘要的观后感的正文:

    好像这个记录片原来是PBS的American Masters系列之一? 原片很长,3小时以上。2012年被导演重新剪成了120分钟,就是我看的这一版。
    
    我最喜欢看关于成功人士的纪录片了。而且又喜欢电影和电影导演。所以关于电影导演的纪录片理应是我最最喜欢的。
    
    开头有他儿时的布鲁克林街道。那房子是968号。是Avenue K吗?
    还有他的中学,居然叫Issac Asimov中学?!
    
    他十几岁的时候居然白天上学,晚上回家给报纸杂志写笑话,一晚上能写50个,一点都不觉得累。后来这点爱好就成了他的主业。 (这么说他这辈子应该基本没找过工作。牛人的极致啊。想起一位同窗,他博士的老板是科学天才,二十几岁就有了自己的实验室,我这位同窗博士毕业时要转行,问他老板说,能给我点找工作的建议么? 他老板说抱歉,我没有找过工作,没办法给你这方面的经验啊。)
    
    这么说Woody Allen和Jesse Eisenberg有好多共同点呢: 他们都是神经质,喜欢自我贬低,讲笑话不费力不眨眼睛,聪明极了,的犹太人。
    
    我喜欢这个纪录片的原因之一是它把Woody Allen的电影按时间做了系统性的梳理。这话听起来真乏味。难道电影是复习大纲? 于是暴露了我是书呆子的本质。
    
    他起初在俱乐部里讲单口笑话,然后发迹,上电视讲笑话,参加着名脱口秀节目,发展到给电影写剧本,在自己撰写剧本的电影里演出,但不满于别人对他剧本的处理,于是从此坚决扞卫自己对电影独一无二的控制权。从那之后他开始导演自己的剧本,从处女作Take the Money and Run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他从早期的以笑料为主的电影(Bananas为代表)开始,到受欧洲导演伯格曼费里尼影响浓重的Love and Death,发展为引入严肃的对人的情感关系的反映和思考(Annie Hall),Annie Hall是一个分水岭。对Woody Allen和他的合作伙伴来说,Annie Hall并非具有特别里程碑的地位,但这部电影使当时的电影行业开始重新评价和思考喜剧这一电影类别。
    
    他因Annie Hall和Manhattan扬名之后依然无所畏惧地寻找不同的领域和题材,以至于拍了Stardust Memories,他最不被喜爱的电影。
    
    Mia Farrow成了他的缪斯女神和另一半,出演了他的一系列电影。因为这段关系,我们得以在银幕上看到Mia Farrow的其他特质,那些未能在Rosemary’s Baby或Hurricane里展现出来的特质。
    
    他们的关系崩裂是在Husbands and Wives拍摄期间,Woody在工作时接到Farrow的电话,原来Farrow发现了他和自己的养女宋仪的恋情,Mia Farrow声称再也不想看到他,还差点把没拍完的Husbands and Wives扔下一走了之。
    
    然后他的私生活被媒体极度曝光,包括他和Farrow就孩子们的抚养权打的官司。伍迪在本片里冷静地说,”每个人对我的私生活都有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有权力持有他们的观点。” 打官司期间他在拍Bullets Over Broadway。他的工作搭档讲起伍迪会在拍片时接到电话,说”不好意思我必须接这个电话,” 然后低声讲电话,用”hush hush voice”,但讲的常是非常骇人的字眼,诸如”样本”,”证据”,然后挂掉电话回来说,”好咱们继续吹这个comedy bubble。”
    
    我真仰慕极了这样坚韧的性格。为什么有些人有这样坚韧的性格,可以在个人生活出现极大危机,在他人看来世界已经倒塌的时候依然不为所动地继续生活工作,甚至客观冷静地说”任何人都有权对我的私生活持有他们的观点”。(电影www.diudou.com) 我相信这是成功人士才会有的性格。我真希望自己也能这样。
    
    他一直走下,不停歇。这也是成功者的性格。
    他每年拍一部电影,一直不停地拍下。
    
    他的合作伙伴说: 伍迪,如果你每两年拍一部电影,这样你的电影就会显得更特别一些,不是吗?
    伍迪说: 我认为这话一点道理也没有!
    “我相信数量理论,只要你一直拍下,总会有几个跳出来,特别出色。事实证明的确是这样。”
    
    于是他近年来特别出色的那几个被回顾到了:Match Point,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还有破票房纪录的Midnight in Paris。
    也许前两个被回顾的大半原因只是本片导演采访到了Scarlett Johansson, 她, Sean Penn, Naomi Watts都讲了伍迪爱伦在指导演员方面的特点: 伍迪给非常明确的指导,对演员要求不多,也不太给反馈。想起我多年前看Hugh Grant在Actor’s Studio讲与伍迪爱伦合作,讲的内容几乎如出一辙。 Hugh Grant当时说:”He’ll be just like, ‘well, just feel free...in fact...do anything!’ and you expect that you are told the next day that you’ve been replaced by Kenneth Branagh.”
    
    Owen Wilson说的话不多,但我真喜欢他那真诚热切的态度和腔调。我最早对Owen Wilson的认识始于成龙的<上海正午, 当然极度片面。后来陆续看了他别的电影和采访(大多和Wes Anderson有关),现在觉得真实的Owen Wilson比较贴近他Midnight in Paris里角色,也可能是Eli Cash和Ned Plimpton的综合体。
    
    我还喜欢伍迪和他的演员们在戛纳电影节上走红地毯,被千万照相机闪光,和坐台(-_-||)新闻发布会的情景,原因自然是想到Wes Anderson四周前刚走过同样的龙套。不过这次看伍迪爱伦这套戛纳行程,真的和我看过的Wes Anderson那套戛纳行程一模一样,那红地毯,那走入放映厅前的台阶合照,那凉棚下的photo call,那记者招待会,场合样式丝毫不差(戛纳电影节的放映厅有2000座位),难怪Wes被问起戛纳感受时老说I am struck by how choreographed it was.
    
    临近结尾是现在的伍迪步行在纽约街头的tracking shot。我觉得这tracking shot有趣极了(你啥都觉得有趣。。),有趣在路人们的反映和表情,还有伍迪这个小个子走路旁若无人大步流星的架势。伍迪是剪辑室剪片子的,到了剪辑室,我发现编辑屏幕上静止着的正是Jesse Eisenberg的脸,于是又心里暗自开花了。
    
    结尾伍迪的话最让我喜欢: 回头想来我想做成的事都做成了,我想当演员,当导演,做喜剧明星,在新奥尔良吹萨克斯,我都做成了。但为什么我还是会觉得自己被screwed呢? 然后他歪到沙发里乐。

《美国大师系列之伍迪.艾伦》摘要的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美国大师系列之伍迪.艾伦》摘要的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美,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