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我在伊朗长大》自由者之宽恕

影视台词 > 影评 > :《我在伊朗长大》自由者之宽恕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我在伊朗长大》自由者之宽恕的正文:

  
  《我在伊朗长大》舒缓平静,与她承载的主体——伊朗以及革命形成了强烈反差。这部动画电影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其简约而生动的画面消解了沉痛的死亡、疾病、阴谋、残杀和血腥,转而将着力点投向故事本身——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小女孩对其祖国的记忆及深思。无论年少时在伊朗目睹多少残忍之事、受过多少限制,对于祖国,她始终有份感情。留学奥地利之时,她费尽心思伪装成当地人,却依旧背叛不了自己的灵魂,觉得伪装行为造了孽。祖母在其脑内根植了非常深刻的爱国主义,让她在不得已客居他国时,仍然希图以电影的方式,沉淀伤痛,激活自由。
  
  电影改编自伊裔法籍插画家玛嘉?莎塔琵自传体漫画作品。现实的经历转化成影视作品,载负起近代伊朗沉重的岁月。文化极端落后的1970年代的伊朗,不仅在政治上被美国利用,于两伊战争中牺牲了众多青壮年,还深受宗教思想迫害,造成妇女行为的限制,自由之被压抑……小学时代的女主角经历着这一切,战火洗礼,亲友被杀,甚至自己的生命都岌岌可危。面对这些,她不止一次地痛斥上帝,这个伊朗人民信奉的神明,言其无所作为,放任他的臣民被任意宰割。然而,也许是根深蒂固的文化所致,她的愤怒被一句“你要宽恕,而非仇恨”化解,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了流行音乐——朋克上。而后者传递出的自由信息又使得女主人公怀疑现有政党以及革命的意义。对于签证官之妻的死刑处决,她公然顶撞;学堂之上,她又屡次反驳教师的言论……激进的行为不曾停止,直至其父母不得已将其送至奥地利继续学业。在敏感度极高的伊朗,小女孩锋铓毕露的性格早晚闯祸。
  
  奥地利留学期间,小女孩被房东排挤,搬了好几次家,最后不得已落脚到一个已退休的女哲学疯博士家中。后来又两度被爱情伤害,精神陷入崩溃状态,甚至捡拾垃圾桶中的食物过活,若非被好心医生救治,也许早已客死他乡。经历这一切后,小女孩彻底长大。她意识到,自己明明本过着安全且衣食无忧的生活,却自甘堕落,结交不把她当回事的男人。她想到了此刻正在战火中动荡的家乡、亲人,于是不顾安慰,毅然飞回伊朗。可伊朗依旧是一片落后的地土。更何况,几年的西方教育使女主人公更加理解民主、独立和自由。回到校园,她赫然在课堂之上反抗起现有的种种对妇女的歧视:必须将黑布裹住全身只露出鼻子;屁股只有被男人调戏的份没有反调戏的权利……言辞铿锵尖利,直指宗教文化的封建思想。
  
  然而一己之力造不成狂澜。当女主人公与丈夫一年的婚姻产生裂痕,她的同龄女友却抽着烟,以漠不关心的口气劝阻她莫要离婚、能忍则忍之时,女主人公彻底心灰意冷。在伊朗,离过婚的妇女意味着已失的贞操,街边任何一个男人——包括乞丐——都可与之滚床单。这个事实,导致绝大多数妇女都必须对婚后性情大变的丈夫忍耐一生。意识到这一点后,女主人公离开了伊朗。一绝尘。随着祖母的离世,再不回乡。这个落后近乎一个世纪的地方,容不下她这个吸收过自由土壤的新青年。
  
  整部影片被大篇幅的黑白色调覆盖,象征苦涩无味的过往。画面偶尔有色彩出现,映衬一个沉思的、裹着黑色头巾的女人形象。离开故土多年、已在法国定居的马嘉,此刻辗转于机场各个角落:登机口、咖啡吧、候客室……犹豫是否回故土看一眼。然而自白日踌躇至黑夜降临,她最终决定离开飞往德黑兰的机场,于霏雨中乘上了一辆出租车。面对司机的寒暄式地询问“你从哪里来?”,她不再像年轻留学时抑扬顿挫地回答“法国”,而是低沉并坚定地道出——“伊朗”。
  
  对于自己破败不堪、战火纷飞的祖国,马嘉终是选择了宽恕。片尾渐入祖母慈悲的声音。想起童年时老人曾对她说过,懂得宽恕。想来也是,仇恨往往滋生无味的牺牲,而宽恕则使人冷静。对于自己热爱的民族,枉涂热血,不如静思其苦。急于逃离,不如聚力等待。自由与文明或许从未远,而家园和净土也永在故乡。

《我在伊朗长大》自由者之宽恕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我在伊朗长大》自由者之宽恕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我,宽恕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