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乐队来访》一吨重的孤独

影视台词 > 影评 > :《乐队来访》一吨重的孤独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乐队来访》一吨重的孤独的正文:

   其实,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我似乎并没有太多的耐心。
   机场。荒凉的天与沙漠。天蓝色的制服。大大小小的乐器。高高低低的乐手。
   电影中每每弥漫着一种欲说还休的拘谨。而尴尬的氛围则一直没有消散。
   这种虚无与苍凉似乎很难吸引我。
   但是在老团长塔吉夫的深深皱纹里,我觉得我应该忽略了一些东西——电影想传达的却一直在用一种浅浅淡淡的落寞与无言在代替着的东西。
   当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一个略显发胖的乐手用帽子挂着挡住墙上挂着的一张有着塔克和士兵的照片时,这个有意的举动,暗示了整部影片的背景。
   埃及和以色列的恩怨从来就没有消解过。即使是两国签订了和平协议,那种紧张与敌意似乎也很难一下子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从那些以色列人不冷不热的态度,从那有一搭没一搭的交谈,从那个以色列人“混蛋们”的戏谑,从一个以色列人和埃及人在电话亭前的紧张对照中,从八个埃及乐手的演员却并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埃及人中,我们能发现那些未消弭的很难言说的情绪。
   罗内特.艾尔卡贝兹扮演的那个有浅黑色头发的以色列女人说起小时候对阿拉伯的电影的喜爱,那种怅惘的情绪仿若隔着几个世纪的漫长——“每个星期五的中午,整个以色列的街头都空无一人,因为阿拉伯电影的魅力。”“我们感动得泣不成声,我们都沉浸在奥玛夏瑞夫中,我们都爱上了爱情。”
   而现在的状况,她在影片的开头也早已说过:“这没文化,也没有以色列文化,更没什么阿拉伯,什么文化都没有。”
   这种反差,只有放在战争的背景下,才能更深的理解。所有的沉重注定要让它们的国民承受,即便往后的尽力地弥补裂缝,或者依旧冷淡地对峙,那种深沉的隔阂是永远无法消失的。就像乐团的八个人始终无法很好地与当地的民众民众沟通,但是他们的身上却有着一种相似的东西,这就是——孤独。
   孤独,在这种背景下,俨然已经成了不能承受之重。米兰昆德拉在努力营造的孤独也是在布拉格之春的废墟与荒芜之上,是前苏联的塔克的履带铰过每一寸的土地上的。泰奥多.阿多诺曾说过,“奥斯维辛之后,写诗也是野蛮的。”战争的背景下,所有的命题都变得格外沉重。
   Chet Baker似乎也是整部影片的线索,村上说:“查特.贝克的演奏有一种令人胸颤的痛楚。”哈里德小号演奏了那么一小段的时候,我不知道老团长塔吉夫想到了什么,但或许有那么一刹那,他们是和解了——不是共同的痛楚,而是共同的孤独。
   常与老婆吵架却将几个乐手领回家的以色列人,对那个一直想不到乐曲结尾的乐队成员说:“也许可以这样结束,就是那种……突然的终结,没有悲伤,也没有快乐,只是这么一间不大的屋子,一盏台灯,一张床,婴儿熟睡,还有……无尽的孤独。”
   在那清冷的公园里,昏黄灯光下的长椅;同样清冷的街灯下,没有入睡的乐手在演奏音乐。孤独是一种共通的情绪。
  
  
   天明之后,他们依旧是在炎热的荒芜中离,依旧是各怀心事,只是那种更深沉的孤独已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从音乐会上,塔吉夫对哈里德那一瞥的眼神中,也许所有的不安与不和都得到了谅解。
   于是,我也理解了所有看似黑色幽默的细节后所有的苍凉。 孤独总是无法言说的。如果可以言说,孤独也将不再是孤独。

《乐队来访》一吨重的孤独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乐队来访》一吨重的孤独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乐,孤独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