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亲爱的》结尾是神来之笔

影视台词 > 影评 > :《亲爱的》结尾是神来之笔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亲爱的》结尾是神来之笔的正文:

  电影院看完出来,还是会不停地在思考这部电影的各种情节,有后续影响力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这部电影拍得让我觉得好的原因,就在于真实感。
  很多国内的电影,拍农村,拍城市,但是单纯的农村和单纯的城市,在当今的中国来说都不真实。事实上,往往是农村和城市交错不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工作的白领在农村有父母等家人,在农村的人也要和城市的人打交道,两者无法分割。可惜,很多国内电影都拍得太不真实了。我自己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个电影场景觉得和我日常生活看到的一模一样,那就是王渤在这戏里面的那个小店的场景。小店,网吧,小店里的摆设,那些杂乱的电线,那部陈旧的播着喜羊羊的电视。一切就和我出门右拐随便一家小店一样,一模一样。
  演员的演出和仿纪录片的摄影也是电影真实感的原因。几个主演的演技听说爆表,很多人都在讨论,这就不说了。我想说的,倒是电影里的其他人物。一个是那个警察队长,一个是那个福利院院长,一个是计生办工作人员,最后一个是那个法官。
  这四个人物加大了电影的真实感。或者很多人看完,会说有这些人的场景,都在暗讽些什么。不过我的看法是,暗是暗,但是不一定讽。确实,电影里的那些人物都是十分真实的,你随便个部门办事,大约就和电影里差不多了。不过,面对可能在说谎的嫌疑犯,可能对孩子造成刺激的人,面对可能为了生二胎而说谎的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案件,这些人的反应,太正常,也太平常不过了。
  也正是这些情节,令电影留给观众思考的位置更多。我们的法律该如何订立才更完善?我们的部门工作要如何做才更公平?
  然后,说说我最想说的结尾。
  结尾给人留下太多太多思考空间,让我不禁想起《一次别离》的结尾。
  赵薇的角色怀孕了,故事戛然而止。这个人物何何从呢?她怀的这个孩子会否影响她争夺抚养权呢?她会生下这个孩子吗?她的丈夫为什么告诉她她无法生育?她为什么相信?她还能在深圳这个城市生存吗?吉芳的以后会如何?不但是小孩,其实女性,特别是农村的女性也是出于弱势地位,导演是在说这个吗?她是需要一个孩子还是需要吉芳?
  这些都因为电影的戛然而止生动了起来。
  而且,这个故事太真实,如果把它讲完讲全,很容易就成了法治在线了,但是因为结尾的残缺,故事就不是刻板的重新,也不是说教,而是思考。
  思考,对于电影来说,太重要了。如果电影说的故事只能仅限于观影的那90分钟,就会让电影本身受到了电影载体的局限,故事越讲得完,电影越没意思。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结尾是神来之笔,不但处理方式好,处理的时间点也好,再多讲一分就俗,少讲一分就真的是无疾而终了。
 十九世纪末有位德国的建筑大师叫密斯凡德罗,他提倡人们广泛使用一种建筑材料--玻璃。当时他给一位单身女医生设计了一所别墅,是一个玻璃盒子,坐落在森林里的一片空地上,四面墙都是透明玻璃,包括卫生间。房子建好了,女医生当然不满意,后来还有和建筑师打官司云云。人们都说,密斯真是太疯狂了,居然做出这种大胆又不合理的建筑。
  
  我猜密斯是这样想的:首先他的目标就是推广玻璃,假定他认为玻璃在建筑立面中占到60%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他做出那样的建筑,会有人效仿,但效仿者往往都比较胆小,可能只做玻璃在立面中占40%的建筑。--于是,他干脆做玻璃占立面100%的玻璃盒子,这样既引起了大家对这种建筑材料的注意,又能让胆小的效仿者可以做到玻璃占立面60%的建筑。
  
  作为一位建筑师,他当然知道四面通透的玻璃盒子并非人性化设计。可他就是通过做这样一件疯狂又不合逻辑的事,成功把公众眼光吸引过来,得以有机会传达他要表达的东西--玻璃在建筑立面中的运用。
  
  《亲爱的》剧中情节是真实故事改编,但是我猜测佟大为所饰演的高夏律师是编出来的,或者说是编出来的角色之一。每当佟大不在画面里的时候,我忘了我是在看电影,整个画面与情节冗繁、沉重,太过真实,甚至一度出现了在看纪录片的感觉。但是当佟大为脖子夹着手机鬼鬼祟祟走进会议室,我瞬间清醒过来--还是在看电影呢。这个人是个典型的电影中的角色啊,这个人是这部电影中最需要的角色啊。
  
  一、有麻烦。他被失孩子的农村妇女缠上了,无法摆脱;他的母亲有精神疾病,保姆要离开,他着急上火,嘴上起了燎泡;他帮着老大做坏事,却被查出来,挨了处分。--这后一条是最关键的,他是个法律工作者,却做了违法的事从中谋利,他是个"坏人",他是主演们之中唯一一个"坏人"。天呐,被摁在电影院130分钟的观众们是多么期待这一幕,终于有个"坏"的角色出来,让我们从父母们悲伤的挣扎中跳出来一点点,看这个新鲜的、水灵灵的年轻律师做错事、被惩处、冷漠、被打动……真是有种窗子开了条缝,透了透气的感觉。
  
  二、有矛盾。他为了小利益做违法的事,让人恨,可是他在家又毫无怨言地照顾精神失常的母亲,让人怜;他在领导面前点头哈腰,一幅奴相,最后终于爆发,在老大屋里大发脾气:开始对于李红琴的哀求,她丝毫不为所动,冷漠至极,最终被打动,主动退回了五千元律师费,表示原意"援助"李红琴帮她争取回孩子。他整个人的表情、语言跟其他所有主演们都不搭,你看他那略显痞气、漂移不定的小眼睛,你看他面对农村妇女时扬起的下巴,你看他"你当我是礼拜天呐"时撇着嘴角的一脸不屑,真是稍微忘了沉重的疼痛,稍微松了口气。
  
  三、有温暖。福利院里,他坐在政府机关特有的沙发上,对着院长一字一顿地讲:"我的当事人是有领养杨吉芳的权利的。"坐在一旁的李红琴突然变得有了底气,冲着之前一直苦苦哀求的院长大喊:"我法院告你们福利院!"。众多丢失孩子的父母厮打着李红琴,他挣扎着拼命保护着她,虽然几分钟前他在公交车上还是一副冷漠的嘴脸:"我也不能什么事都管。"小法庭的门外,杂乱的争执声不断,李红琴忐忑不安地坐在走廊的椅子上,旁边是穿一件西装的律师高夏,无论这场官司的结果如何,有没有一种小蝌蚪找到妈妈的踏实感?
  
  整部电影太冷,那些人都受了太多的伤,伤口就在那里,怎么也遮不住,多少个"鼓励、鼓励"都不管用,若没有一个比较完好的高夏,观众们怎么看下?整部电影又太现实,你看那个审讯李红琴的警察的口气,你看那个法官出庭的不耐烦的态度,没有高夏这样一个比较理想化的年轻法律人,我们如何还对这社会存一点希望?
  
  习惯了通常的商业电影套路的观众们,如何让他们能看下如此特立独行的电影,并且心情仅仅是"激动""沉痛",而不是"彻底崩溃"?如何让他们告诉身边的朋友"电影有意义值得看",而不是"电影很有意义,但是我受不了了"?只能放一个高夏律师,把大家抓来电影院。虽然大家走出影院,心里想的都是李红琴、田文军、韩老板……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若没有高夏律师这样的角色,这部电影会是怎样的评价?
  
  陈导像密斯大师一样,做一件看似另类的别墅,吸引大家的眼球,把大家抓来,告诉人们:玻璃是绝好的建筑立面材料。

《亲爱的》结尾是神来之笔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亲爱的》结尾是神来之笔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亲,之笔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