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亲爱的》法律与人情的两难抉择

影视台词 > 影评 > :《亲爱的》法律与人情的两难抉择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亲爱的》法律与人情的两难抉择的正文:


  电影在开头缓缓展现的小巷轮廓,让我想起来了岁月神偷。黄渤的出现还是那么有喜感,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看到的是不再是干校的语言和动作,而是一个父亲慢慢的,纵使无数坎坷但仍不放弃寻子之路。找到孩子时,‘高板凳,低板凳,都是木头;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来验证眼前这个乡村男孩是否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儿子,我感到一个父亲这几年过得是多么的难!在为一对走过漫漫寻子路的夫妻高兴的时候,我也看到了赵薇饰演的乡下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护,在乡间小路追逐时,柔弱的身躯即使跌倒多次,也没有有一丝的停留。由于妨碍公务被拘留了半年后,这位母亲开始远赴深圳,开始同样的漫漫寻子路,只不过这次她想要的是孩子的抚养权。男人从深圳抱来的两个小孩,她并不是十分清楚这算算知情拐骗,因为她主要可获得的有关拐骗的信息就是男人死前的一句话:“永远不要深圳”。
福利院,由于自己农村人的身份,而受到歧视,只能爬到二楼的空调箱上,隔着窗看看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为了获得女儿的抚养权,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而对于儿子,她自知自己已无法再和他生活在一起,所以只能徘徊在儿子的住处旁边,远远望着他。当她和黄渤饰演的孩子父亲,见面时,她也说出了他3年前说过的话:‘孩子吃桃过敏,别给孩子吃桃’。其实不论是养母还是生父,对于孩子有的只是无私的爱。在法院的时候,法官抱怨佟大为饰演的律师‘怎么什么案子都接“,因为社会好不容易将孩子千辛万苦找到,送回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想,孩子呆在福利院会幸福吗?物质条件的优越能否弥补亲情的缺失,我希望孩子能再回到母亲身边,但于法于理都无法说的过!
这是一个纠结我许久的问题,但我最后还是认可福利院的做法,如果社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以后再从某个偏远小镇找到的失踪儿童,他们的养父养母就会如法炮制,也为拐骗买卖行为的继续横行留下了充足的理由。真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在发生,它影响太多的家庭,给丢失的孩子的家庭留下巨大的痛,也给案件侦破后,孩子的养亲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痛,孩子从一个家庭转换到另一个家庭,现在又要再转换一次,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次巨大的挫伤。而那些人贩子,他们也有家庭,案发后他们的家庭又该何何从,如何面对社会与乡里乡亲的目光?一次拐骗,两个,甚至是三个家庭都有可能面临巨大的变故。让人贩子逍遥法外不是好事,但有时找到孩子,让其独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人本身就很复杂,由人组成的这个社会更是复杂!电影结尾,在得知自己怀孕时,弱小的身躯蹲在地上,接下的一切又会完全改变,守在福利院窗口的女儿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再和承诺接自己的妈妈再一起生活,甚至此生都无法再见。最好的结果就是妹妹能够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吧!
  《亲爱的》虽然是一部以真人拐卖儿童案件改编的电影,但其中涉及的远远不止宣传打拐这一件事。影片从始至终都暗藏着种种深意,台词、动作、配乐、场景,一连串的东西共同绘制了一副社会现状中实实在在存在着却经常是很小的事,因为切入点小,剧情环环相扣,使得整部影片毫无拖沓、繁琐之处,反而给人种完整、精致、有思想、有温度,可以说是一部难得的好片。
  观看影片前其实早已有了心理预设,知道剧情大概,配备好了纸巾,准备着迎接一场感人至深的亲情片,后来才发现没有那么简单。影片的前半段孩子失踪后演员情绪波动的戏份很大,那部分我只是眼眶略微湿润,直到后来某个场景触动了我,其实无声的东西更具备力量。场景一,被拐了三年的小男孩田鹏终于在回到原来的家后第一次主动牵起了亲生母亲的手,那一刻,郝蕾扮演的鲁晓娟百感交集,母子俩双手紧握的力度超越了所有时间的跨度,这是多久的等待才换回的幸福。场景二,由赵薇扮演的人贩子的老婆,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在失田鹏后,千里迢迢来深圳渴望求得养女的抚养权,一次偶然在公车上看到了养子田鹏,下了车不顾一切地抱住他,此时,田鹏正在被拐儿童父母举行的一个活动现场,鲁晓娟看到后,慌忙夺过儿子,周围人得知李红琴的身份后,都大打出手,几乎是一拥而上,把所有的对人贩子的仇恨全盘宣泄在这个农村妇女身上,而她万分无助地愧疚地拉住田鹏生父田文军的手,跪在地上,连连道歉,哭得已经不成样子,但是旁人始终恶言相对,最后拉扯中她憔悴潦倒地离开。应该怎样评判其中是非?李红琴不容易,死的男人的黑锅让她背着,朝夕相处了多年的别人的孩子一一离开了她,手无寸铁的她不能让生活的唯一希望都覆灭,所以她企图用法律手段重新要回孩子。被拐的家庭也难,长年找寻无果,痛失骨肉,无疑对和人贩子有关的一切人恨之入骨,当出现了这样一个"罪人"时,怎么可能轻易饶了李红琴呢。场景三,李红琴躲在田家附近渴望见孩子一面却遭到田文军依然拒绝后,对着田文军的背影说:"记得不要给孩子吃桃,他会过敏。"当时我的心就揪了一下,拐卖和被拐家庭都是爱孩子的,命运阴差阳错地让这个孩子在被拐后忘却了关于生身父母的记忆,而对养母产生的深厚的感情,养母对孩子也倾注了所有的情感,了解他的生活习性,这实际是道德和法制之间的博弈。从法律上来说,李红琴确实不值得怜悯,不配有看孩子的权利,从人道主义上说她又合情合理地应该看望自己的养子,这就形成了相当两难又矛盾的局面。
  影片的绝妙之处在于从拐卖儿童这不特殊的剧情映射了出很多东西。一个单亲家庭,男方早年生意破产,在逼仄杂乱的小巷中蜗居,租了七平米的地方开杂货店,周边环境糟糕;而女方二婚,开奥迪,住套房,两人还保持联系的唯一纽带就是儿子,然而这种单方面的看护百密一疏,尤其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下,就因为男方处理网吧纠纷,儿子就稀里糊涂地跟着一帮邻家孩子跑了,接着就丢了。这也能看出,现代社会,夫妻之间一旦出现裂痕多半是和金钱有关,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倾向,很难说能够愿意心甘情愿受穷,因为穷是很可怕的,它会从物质到精神对你进行打压。另外,社会上没有人是替人做事不要报酬、无私奉献的,连外来务工人员也不例外。李红琴请求先前和死男人一起做事的同伴出面作口供的证人时他是应允的,但是一见到律师为了明哲保身就推脱的一干二净,言辞陡转,后来李红琴让他来招待所再谈谈,给他下跪苦苦哀求还没让他回心转意,最后竟然以出卖肉体满足那工人的最低廉的性欲而达到目的。可悲不可悲呢,再说说那个在公司身份尴尬的律师,一开始对上司点头哈腰,一副谄媚相,却在东窗事发的时候被领导一脚踹开,成了替罪羊,他因此被撤了职。在离开之前他狠狠地报复了他的上司,在他办公室大闹了一场以泄愤。这说明了现如今的职场早就在一股势不可挡的名利潮流中悄然变质,人就像个小丑一样,千方百计地讨领导欢心,整天钻研获利的旁门左道,如果你老实巴交、勤勤恳恳,倘使不懂得时常向领导表示表示衷心,送点礼,即使你再加班加点地效命领导也不待见你。而这个律师在接手了李红琴的案子之后,目睹了这个女人的苦处和艰辛,当他和李红琴这个农村妇女双双站在深圳的马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听到她发出的笃定的声音说"要找工作,留在深圳直到要回孩子"之后仿佛得到了某种启悟,他似乎看清了这个社会的真实面目,懂得了什么才是值得。起初他是不给钱就不接案子的势利眼,而就在他望着眼前车流、高楼、霓虹,说道:"看,这个城市多有钱。",他掏出之前五千块的报酬,将它还给了李红琴,说要义务帮助她。在这里,导演特意地让影片在绝望的荒原上又燃起了星星点点的篝火,给了李红琴走投无路的窘境一丝慰藉,也让观众稍稍感知到社会还有柔情的一面。
  制度内的人始终都受着某种不可理喻的戕害。福利院院长代表着一种权利掌控者铁面无私地把李红琴拒之门外,不让她看养女,就算是后来她有了领养的资格他也冠冕堂皇地提出让生活条件好的鲁晓娟一家领养对孩子更好。另一个张译扮演的被拐儿童的父亲当初和田文军一同开启寻子之路,但不幸的是他们找了6年还是一无所获,于是终于打算再要一个孩子,就在办理出生证明的时候被要求开上一个孩子的死亡证明,因为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而这规定无疑给这个家庭多年来已经伤痕累累的心又重重地一击,我想再没有比自己宣判自己生死未卜的孩子死刑更让人痛心的一件事了。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除了那个已经消失的人贩子,无从追究他的责任。被丈夫欺骗不能生育而被迫收养别人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以儿子被拐三年最后找到但面临亲情断裂的田文军夫妇为代表的被拐家庭,还有被拐后在两个家庭中抉择的孩子田鹏,这些人都是牺牲品。最后的结局是,田鹏在上学讲台上自我介绍时说的"我的妈妈是鲁晓娟,我的爸爸是田文军,我还有一个妹妹是杨吉芳",表面上他已经接受了这个原本就属于他的家庭,田鹏的父母在窗口喜极而泣,而一心想要回养女的李红琴非但没有实现她的愿望,反而被体检出怀孕,这是多大的一个悲剧啊。人生中最痛苦的,莫过于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发现自己被命运狠狠地愚弄了,一生中没做过半点坏事却莫名其妙地被判了一个有期徒刑。所以好人真有好报吗?我们都应该温柔地对待每一个生命,因为生本艰辛,命难捉摸,活着本身就要经受生活的多少锤炼才能好好地活着。

《亲爱的》法律与人情的两难抉择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亲爱的》法律与人情的两难抉择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亲,抉择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