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黄金时代》披着散文情怀外衣的央视人物传记

影视台词 > 影评 > :《黄金时代》披着散文情怀外衣的央视人物传记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黄金时代》披着散文情怀外衣的央视人物传记的正文:

  唯一打动人的,还是贫穷中的爱情
  
  萧红是个好女人,我喜欢她,羡慕她,佩服她。羡慕萧军那么爱她而潇洒,羡慕她为了写作和爱情可以奋不顾身。两人走投无路时,在那个寒酸的小餐馆吃饭的时候,我想,这是我所向往的爱情。我们都接受彼此的贫困,我们苦中作乐,我们乐在其中。
  
  只有这一个片段,我愿意细细咀嚼,其他的,只有用力回想才记得住了。
  
  影院太热,影片太长,观影体验很差。
  
  奥对,冯绍峰真帅,抽烟的时候凝视的时候皱眉的时候。萧军就应该是这样的,潇洒风流,男子气概,爱才。萧红被汤唯塑造的太过于柔美,我不相信真正的萧红就是这样子。但郝蕾饰演的丁玲很好,几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还有她坚毅并且上扬的嘴角,在丁玲身上有一种革命的味道。别人真的记不住了。就主人公而言,形象塑造上也欠了些火候。回想起萧红,我们想到坚强,爱萧军。其他的呢?甚至连根本属性文学灵气与孤独,都没有表现的很到位。萧军更是,最后与萧红的分手交代的太过仓促与混乱,知道导演是想创新,但也要同时把故事讲好啊。别的人物都是泛泛而过,唯一记得很漂亮的镜头是袁泉刚刚出场时摄影师打到她小腿上的光。强调了阳光的作用,使她的小腿透过嫩绿色旗袍的遮遮掩掩显得一种朦胧的圣洁。很漂亮,简直惊艳。
  
  摄影师很棒。每幅画面定格一下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情画。稍微浓重一点的油画色调,却使人物显得有些虚幻单薄。场景师也很棒,每个场景都布置得有味道。只有那次萧红和她弟弟在咖啡馆的时候,两人和背景墙的画面有些不协调,不在一种平衡上,不是专业的也说不好。看起来不好看,不知是导演的疏忽还是刻意安排。
  
  接下来说电影本身。如果没有那么丰富的镜头表达,这电影几乎和纪录片无异。导演用了一种新的镜头形式,让演员时而抽出身来直接对着镜头说话,让几个当时的当事人来分别回忆。能理解导演想营造的那种感觉,但觉得不是很成功。每个演员开始对着镜头说话的时候,都觉得很突兀。不过现在一回想,其实这种形式也让人眼前一亮,可能,和演员的表演也有关系吧。
  
  不过说到镜头语言,导演真的太吝啬时间了。演员说完台词,镜头停了一秒就马上切至下一个,其实再多停留几秒,真的会让意境更悠远些,让观众再细细感受台词中的情绪,或许这停顿的几秒,也再某种程度上弥补一些台词的单薄。
  
  剧情,导演想让电影变成一篇散文,可失败在太贪心,使它仍然是人物传记。是很散,是有一根线在里面,不过线没有绷直。萧红的每段历史,详略把握的也不是很好。该舍弃的没有舍,反而让人记住的更少了。很零散,现在回忆着,也还是这种感觉。
  (另外,个人认为萧红和萧军的名字来源值得一提,毕竟两人的爱情也是主线。有人说是因为谐音的“小小红军”。不知道是导演觉得不值一提还是疏忽掉了。)
  
  最后想就文学方面说说,我们上学期上了近代文学史,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份书单,四五本萧红的书,却没有一本是萧军的。不过今天看完这个电影,忽然想找来萧军的书看看。影片里说萧军文学上的深刻是后天的勤劳换来的,萧红的文学修养是天生的。确实,《呼兰河传》,《生死场》,看的时候有些烦闷,但看完后会禁不住回想,再看一次便觉得荡气回肠。她的作品总是强调顺其自然,不要争着生,不要畏惧死,一切自有天命。这,可能是她跌宕孤独的一生中感触到的哲学观。而像萧军这样的男人,写出来的东西想必是浓烈豪迈,凌云壮志的吧。他所形容的爱情,会不会也浓重却也飘渺如烟?哪天一定要找来读一读。
  
  综上所述,3分,一分给场景师和摄影师,一分给罗大佑的那首《只得一生》,一分给电影海报的情怀与诚意。嗯,没法再多了。

《黄金时代》披着散文情怀外衣的央视人物传记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黄金时代》披着散文情怀外衣的央视人物传记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黄,传记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