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一件幸福的事》母性和自我,激素与社会结局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一件幸福的事》母性和自我,激素与社会结局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一件幸福的事》母性和自我,激素与社会结局的正文:


   “母性行为的发动需要激素对母性行为的基础作用,开始于妊娠期……妊娠期雌二醇和孕激素对母性的大脑进行预处理,使其将来能在子代出生时能产生良好的母性反应。”“她是我最珍贵的宝贝,她是全世界最棒的,其他的我完全不在乎,有了她,我感受到恩典、亲密、还有无条件的爱。”
  
   《母性行为的激素机制》是我看完《一件幸福的事》随手搜到的一篇论文。且不论其严谨性,激素是人类一部分有意识行为的背后推手这件事已经为人公认。从简单的肚饿、生气到复杂的爱情都有荷尔蒙在参与。
  
   很难说清楚芭芭拉对自己那个可爱的小婴儿的感觉,和孕激素以及各类名目复杂的化学物质之间的关系。母性是一种无私的感觉,伟大的爱,相濡以沫的感情,还是化学物质的后果——我们的后代,更应该说是我们的族类为了保证繁衍而进化出的“利用”雌性的机制,更科学地说,两种说法本来就是分不开的,只不过前者浪漫感性,后者科学理性罢了。
  
   芭芭拉在生产之前怀着对腹中婴儿的生疏和恐惧:她那个被水淹没的梦,她觉得自己将要被“异类”操控,以及怀孕的各种身体不适。即使在孩子诞生后她也有“我可能和她相处不来”的担忧。然而之后她就在对婴儿全身心付出的这条康庄大道上狂奔不止,进而写偏了论文,疏远了丈夫,最终身心俱疲,爱情破裂。这种情况可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产后抑郁。固然,她的丈夫在这件事上有许多过错:过于在乎工作,对妻子和女儿的关注和付出不够。然而,我们从芭芭拉的论文也可以看出端倪。导师说她的论文文不对题,前后矛盾:题目是他者问题,芭芭拉却写向了“爱抚是迈向不可见的步骤”。她生产以后的人生,似乎完全这个可爱的“小恶魔”吞噬了,以至于在喘不过气来的间隙,电视机也在替背后的她呐喊:如何杀死一个婴儿?
  
   这样的呐喊,在长达数万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早就出现了。自从女性解放,纷纷步入社会谋求职位以来,家务,孩子和工作就一直拉扯着她们的生活。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有的人选择忍耐,有的人选择逃避,却似乎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法。女性在“上天赋予的神圣义务”之下,她的事业如何发展,她的自我如何完善,在社会要求和自身激素的面前退居后位。于是,她必然要在两者间作出唯一的选择:那些步入政坛,叱咤商界,事业成功的女性是不顾家庭的“女强人”,是让自己“性别化”的中性者;而做一个贤妻良母,就意味着这位女性自身成就有限。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有这样的困扰:自己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受她的控制,然而她的这些举动和感情却都顺利成章,有理可循。表面上看她是独立的,自助的,事实上这种“章”和“理”才操控着一切。于是她吃不好,睡不好,甚至不能过正常的生活。如果和婴儿处在“热恋期”的芭芭拉理解到我这位朋友的想法的话,她会怎么做?从无节制的母爱中惊醒吗?也不是没有可能:“一定剂量的CRH(corti-cotrop in-releasing ho rmone)能抑制母性行为。”
  
   对于自我和社会,以及种族和自然向女性抛出的问题,电影又是怎么回答的?“随着时间,一切过,神奇的是,能够留下延续的,就是生命。”各国的女权主义者又是怎么回答的?在放弃自我,或者抛弃家庭中间,是否有一个各种因素都能妥协的结局?毕竟,在摇篮边写作也不是不可能,而一些更方便的电器,一个更体贴的丈夫,一个更开明的社会,也许能为这个问题找到更好的结局。

《一件幸福的事》母性和自我,激素与社会结局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一件幸福的事》母性和自我,激素与社会结局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一,结局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