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亲爱的》一个人贩子视点的自辩和供述

影视台词 > 影评 > :《亲爱的》一个人贩子视点的自辩和供述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亲爱的》一个人贩子视点的自辩和供述的正文:

  (作者:刘兵)
  
  血缘和亲情是两码事。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是因为他/她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而是因为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所谓怀胎十月,感情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点一滴、也是一分一秒的建立起来。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一位母亲何以会忍心堕胎,因为同样是骨血,只是相处的时间还不够,所以感情也就没有那么深厚,或者说“爱”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承认生的恩情,否则生命就只是性交的副产品,完全建立在一系列的偶然基础上,有何恩情可言?
  但生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经历漫长的孕育期,这期间虽隔着母腹,孩子却已经和父母在朝夕相处,所以也就建立起来了一种天然的亲近关系,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父母而言,这才是亲情最初的源头。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存在一种把血缘关系神秘化和绝对化的倾向,尤其中国这种把传宗接代强调的无以复加的生殖文化,好像亲生父母和子女之间在情感上有一种天然的绝对权威,不容侵犯,也无法动摇。
  也正是因为置身于这样一种伦理文化和心理结构当中,我们也就缺少真正的饲养宠物的传统,因为对这种非血缘性的关系在心理上缺少认同,就像民间普遍存在的对养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怀疑一样。
  所谓血浓于水,家文化说到底不过就是这样一种基于血源关系上的繁殖文化。这种对血缘关系的绝对信靠也局限了我们对自身的超越,所以西方基督教意义上基于人与上帝之间永恒的爱所孕育的博爱精神在我们这里显得相对匮乏。
  我们无法理解诸如布拉德.彼特夫妇这样自己有孩子还收养别人孩子的行为,慈善亦或作秀也不必如此吧?正如我们的明星也可以捐钱并身体力行的为慈善事业奔走,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收养孤儿。
  因为说到底,我们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比血缘关系更为牢靠,至少具备同等的正当性可以等量齐观。
  抱歉我并非生育、伦理和法律方面的专家,以上观点肯定多有“政治不正确”,似还有为人贩子/买孩子一方辩护之嫌,但人贩子/买孩子一方难道就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么?
  当他们从事这一人人得而诛之的违法勾当时,需不需要寻找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和理由?否则他们将如何安稳自己罪孽深重的灵魂?
  对此,简单以丧尽天良、麻木和冷漠为由一笔带过——正如影片《亲爱的》当中监狱一场戏的处理,则未免过于顺滑和轻巧。这就是我在观看《亲爱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最大不满足之处。
  文艺创作不只是要做出道义裁判,还需要给出更为深层的是非对错的理由,尤其是追问理由的过程本身,需要在人同此心情同此理的大众心理逻辑框架之外掘进更为复杂的交锋和辩难,遗憾的是,《亲爱的》这部作品于此方面的努力连乏善可陈都谈不上。
  仅仅停留于情与法、理与法冲突的表面,并大肆上演苦情戏码,以煽情宣泄代替质询拷问,虽然从观赏效果上更容易被大多数观众所理解并达成共鸣,最终于票房和口碑上皆大欢喜,然而此种叙事策略和价值观考量,却无法呼应题材本身所具有的歧义性和沉痛感,当然也不能匹敌人性之幽暗以及驳杂的中国当下现实中的某种魔幻品质。
  明言苛责、强人所难,会有人马上为陈可辛辩护。理由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市场定位,一是审查制度。但我要说,这其实都与严肃的创作无关,或至少与对作品本身的评价无关。
  因为从影片的题材内容到人物关系的复杂性而言,完全具备把问题引向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可能。如果没有做到,那就是没有做到,其他的理由都不能动摇这一基本事实。而所有的客观评价,也都应在这一基本事实的前提下再行论断。
  正如基斯洛夫斯基在他的《十诫》系列中所做到的那样,在一种普遍存在的道德焦虑状态下,穿透人物的困境和伦理冲突,更深入的走进文化心理结构及其精神构成,楔入时代病灶和历史重托的命题核心,这样的拷问和探究才能掂量出置身于中国现场的人与事的分量,也只有这样的抱负才能催生出具备灵魂深度和广度的作品。
  很显然,不仅是陈可辛和《亲爱的》,包括所有的中国电影人和电影作品,离这样的目标都还有很长,甚而是宿命般不可抵达的一段距离要走。

《亲爱的》一个人贩子视点的自辩和供述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亲爱的》一个人贩子视点的自辩和供述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亲,供述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