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弗兰克》人生是场荒诞的误解

影视台词 > 影评 > :《弗兰克》人生是场荒诞的误解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弗兰克》人生是场荒诞的误解的正文:


  对于电影的主题表达来说,叙事视角的选择往往是关键。
  电影《Frank》所讲述的故事通过普通文艺青年Jon的视角铺展开来。很狡猾。
  
  影片开头,Jon面朝大海,极力从海浪和路人中寻求灵感,脑中回环的旋律与歌词却显得苍白而可笑,一如笔记本上那道黑线。短小。笨拙。
  追梦电影经典设定,怀揣音乐梦的小白领目击乐队键盘手跳海,碰巧成为替补加入演出,由终日戴着古怪头套的主唱Frank钦点,跟随这支神经质的地下乐队来到爱尔兰乡村小屋录制专辑。
  同样根据经典思路,Jon随即受到排挤——疯癫狂躁的Clara骂他蠢,打死不肯讲英语的法国男女则总说他恶心。只有思维最接近“正常”的混音师Don与他走得最近。
  Don崇拜Frank,称赞他的才华无边际,末了又不忘若有若无地添一句:“唉我真想变成他。”可惜“这世上只有一个Frank。”
  专辑录制完毕那晚,Don戴着Frank的头套吊死在树上。
  Jon没能理解Don的死亡。与Frank的互动让他坚信自己终将蜕变为伟大音乐人。
  与此同时,乐队得到了在着名音乐节演出的机会,原因是乐队的奇葩日常被Jon贴上网,吸引了上万点击。
  万事似乎俱备,只待这支乐队一举成名。Jon也将证明自我,走上人生巅峰。
  可惜这电影与追梦无缘。Clara拒绝参演,其他成员意识到其作品太过前卫,也得知视频上几万点击率不足挂齿。表演前夕,乐队四分五裂。同时,人物形象逐一重组——一直被Jon当成精神病患的Clara却最具理性,痞气十足的法国男女竟很有原则。至于Jon,音乐水准非但没长进,功名熏心的本质也最终暴露。
  而Jon真正的信念崩塌,在于找回被他逼走的Frank。就像《德州?巴黎》中寻找素未蒙面的母亲却发现她已沦为娼妓的少年那样,一切幻想瞬间幻灭。Jon认定Frank的音乐天才来自他的悲惨童年和精神病史,认定头套下藏着elephant man那样的畸形面孔,却发现Frank的出身和外表都恰恰相反。Frank的才华与生俱来,精神疾病无益于他的灵感,反而阻碍了创作。Jon终于意识到,无论如何努力如何自信,他成不了Frank。天才终究是属于天才的。
  于是,在乐队重聚首时,Jon选择悄悄离开。
  
  “想当然”好像是人的天性。贸然为一切标上注释,由此产生种种误解。比如Jon对Frank“悲剧天才”的臆想,又比如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在听了Frank即兴的创作后,Jon的第一反应是:“你应该成名的!”包括对自我的认知——Jon后来得知Don其实是乐队第一任键盘手。也就是说,每一任键盘手都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存在,却总在重复相同的故事。难怪Clara强调Jon只是听从指挥敲击琴键的手指。(回头看来,导演试图把摇滚解构成狂躁、死亡、性等等,然而Jon很少能捕捉到这样的元素。在与Clara做爱后,天真地以为要与之确立关系,足以挑明Jon的“槛外人”身份。)
  然而这所有的误解中,最可怕的一种,来自台下的观众。同样是种自然倾向,追捧传播流行文化时,人们很容易丢失内核,表面符号。于是,他们在台下大声嚎叫,却不知因为什么而欢呼;他们的手臂高高举起,却不知道在为什么挥舞;于是,他们把严肃当滑稽,把chinchilla当笑料,把缺陷当行为艺术。于是,就像餐厅服务生所说的那样,呀你们是那群怪咖,天哪你们真好笑啊。
  
  张铁志认为音乐发展的两难抉择在于是否融入商业体制。一方面,乐队的知名度能够将其精思想理念传递给更多人,但另一方面,乐队一旦被商业吸收,其理念也会很快枯竭殆尽。
  导演借Frank口中低劣的likable song近乎绝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纯粹理念与世俗评价,永远无法兼得。同样绝望的是我们由此发现世上大部分人都是周一要回上班的Jon。这时,以Jon为叙事视角的狡黠便显露出来——观众跟随他的立场,体验着相同的情感,经历了同一个沉睡到梦醒的过程。当我们回望自己的人生,所有现实里看似可以实现的疯狂梦想,不过是一场尴尬的误会罢了。自以为抓住了它,其实它从来都不属于你。
  
  大概人生很多时候只是一场场荒诞的误解。正如电影的开头,Jon以为自己在沙滩上拥抱大海追寻生命,其实他的背后是一条马路,远处驶来回家的红色公交车。

《弗兰克》人生是场荒诞的误解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弗兰克》人生是场荒诞的误解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弗,误解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