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盂兰神功》看电影记得不要坐第一排哦

影视台词 > 影评 > :《盂兰神功》看电影记得不要坐第一排哦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盂兰神功》看电影记得不要坐第一排哦的正文:

  有些人,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比如黄渤,不几年前还什么都不算,现在却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中国电影票房王。再比如张家辉,先是凭《证人》拿了一届金像奖,然后又凭《激战》再拿了一次。但说心里话,尽管拿了两次,依然不让人那么服气。
  
  《证 人》那届,竞争对手是古天乐《一个好爸爸》、梁朝伟《赤壁》、任达华《文雀》与甄子丹《叶问》,表演上整体明显偏弱,即便有任达华与梁朝伟,那年的作品也 明显不是他们的最佳表现。张家辉胜出,有矬子里选将军的意味。而到了《激战》这一届,竞争对手是梁朝伟《一代宗师》、古天乐《扫毒》、刘青云《扫毒》与黄 秋生《叶问:终极一战》,整体表现上,张家辉明显更胜一筹,比其他几位相比,几乎是完胜,表现的比《证人》时要好很多。但凭张家辉的表现,放在影史上,又 该如何,怕就不是那么服人了?所以尽管两次,都有些运气的成分,因为遇到的竞争对手不是那么强,他的表现只是当年最好的,不是自己超一流,而且别人都二 流。尽管他很拼,也很勤奋,为了演好角色付出了很多,但看他的表演,总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有些做作。
  
  当然,这么说不是完全否定张家辉, 与其他演员相比起来,他的付出,还有他的表现,还是配得上金像奖的。这也证明了香港电影的凋落,人才的不济,近些年压根就没有扛鼎型人物的出现,数来数 ,就那么几个人。人才凋零,已经比张家辉更好的演员了,也几乎无法找到了,蜀中无大将,只能是廖化当前锋,毕竟此时也只有廖化能独当一面了。
  
  张家辉于是就这么存在着,不尴不尬的。票房可以证明,尽管他拿了两个金像奖了,在票房上却依然没有多少号召力,没有成为票房的绝对保证。于是,张家辉想要证明点什么,《盂兰神功》就出炉了。
  
  这 么说,有些诛心之论,但从我的角度,就是这么想的。而通过《盂兰神功》,可以看出张家辉还是有浓厚的艺术追求的。作为一名当红演员,奉出的第一部导演作 品,他没有投资自己擅长的的老本行,没有选择警匪片,也没有选择黑帮片,还没有选择赌片,更没有选择喜剧片,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早已没落的鬼片。而且,因 为选择这一题材,也等于直接放弃了大陆市场。一个看不清方向的选择,这样可不算明智,但张家辉还是做了。这需要一些理想,也需要一些勇气。
  
  张家辉这么做,有明显担负文化传承的意味。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些标志性的符号,神鬼传说则是保留传统基因的一种。简单的说,一百年多年来,中华文明下普通民 众的服装早就改的面目全非了,百年前的服饰与今天的服饰有着天壤之别。但在宗教传承上,这种变化却没有那么大。像今天的佛教徒及道教徒们,现在的服饰与百 年前的服饰变化就没有那么大。基本上,百年前怎么样,现在的整体模样还是怎么样,用料及细节当然存在出入,但样式却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以前的样式。完全不似 普通人的衣着,基本上被全球化的浪潮给席卷着变化了。神鬼传说尽管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它的仪轨还是有些一些类宗教的特征。这些仪轨也因为自身的 独特性,并没有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变化过多,而且保持着很多传统的模样。
  
  所以说,张家辉拍摄《盂兰神功》,选择从神鬼话题上做文章,很大程 度上就是着眼于这样的文化追。张家辉做导演,显然是有野心的,不是为了拍一部迎合市场的片子,利用自己当前的价值搂一把,而是选择从冷门题材切入, 向凋落的文化致敬,显然是有所追求的。尽管他的不够好,起码我们知道,张家辉的确是在努力。
  
  还就是“盂兰”的说法,本身也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它与佛教中的“盂兰盆节”密切相关。“盂兰盆”本是梵语的音译,本意是“倒悬”的意思。后随着语言的发展,“盂兰盆”逐渐被简称为“盂兰”,不过这两个字咋一看太像某种兰花的名字了,但还真没关系,纯属误会。话说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连,在得到神通之后,运用神通眼观 察,结果发现自己已离世的母亲正在鬼道受苦。目连十分伤心,便用神力以自己的饭钵盛食物给母亲吃,结果饭虽到母亲手中,却在入口之前化为灰烬。于是目连 求助佛陀,佛陀说你的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个人救不了,需要依靠僧众的力量,才能救出你的母亲,你应当在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适)喜欢日,敬设盛大的盂兰 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好借助众僧之力,救出你的母亲。目连遵照佛陀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最后如愿救出了母亲。以此为原点, 按照佛陀的意思,凡到七月十五日,一些师院便广设盂兰盆供,并颂“”“盂兰盆经”,既为了让往生的父母离开苦海,又为在世的父母添福添寿,已报养育之恩。
  
   在中国,道家还按照阴阳五行之说,把阴历的一、七、十月的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七月之为中元,在于它位于正月到腊月之正中,方其时,阳气盛极,阴 气暗生,也即杀气、鬼气滋生。所以,中元节正是拜鬼的好时候,已遏制其在后半年的侵扰。中元节与盂兰盆节,佛教与道家的合流,就造成了七月十五成了中国独 特的“鬼节”。到了此日,佛教广设盂兰盆供,而道家也以祭坛示鬼。
  
  张家辉选择了“盂兰盆”为片名,也是暗用这些用意。不过,《盂兰神功》里,既没有神,也没有功,不过是戴了一个假的帽子而已。它讲述的一个鬼复仇的故事。
  
  上 面提到宗教对于文化的传承会更直接一些。而在民间文化中,戏剧也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承。佛教徒及道教徒们身着古式的衣服活在现实中,成为文化的活化 石;而戏台之上,戏剧角色的服装,演绎了上百年,变化也不太多。就像《白毛女》、《沙家浜》这些戏开始唱起来的时候,戏台上的服饰与现实中的差距不过二三 十年而已,但现在离开唱之日又过了几十年,我们的服装一直在变化,但《白毛女》、《沙家浜》里的角色(www.diudou.com/yingku/jiaose/)的服饰却几乎没什么变化。大概再演下,一百年之 后,戏台上的服饰依然还保留着开始演唱时的样式。这样看来,《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古戏剧,台上的服饰变化也是一样的,在他们开始唱的时候,大致符 合故事设定时期的样式,而且就这么一直保留了下来。而正是这样不变,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得以管窥一下旧时衣着的一些侧面的面貌。不仅是衣服,戏剧所要反映的 内容,也同样虽经岁月的变化而依然如故。所以,好的戏剧,就如同活化石,将历史上的某些片段,以曲笔的形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下来,值得后来者珍惜。
  
  《盂 兰神功》的故事就集中于这些能够反射传统文化的东西,戏班、鬼神、仪轨等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文化分子。它讲述了一个香港粤剧戏班在又一个中元节来临之际,为 了将日渐衰落的古戏剧继续唱下,需要做一个仪轨,在七月十五日当天要为鬼专门唱一场戏。因为这一日是鬼节,孤魂野鬼们会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四处游 走,为祸一方。而戏班为鬼唱戏,就是为了能够缠住鬼们,让他们安心下来听戏,不为非作歹。
  
  张家辉饰演的宗华在大陆经商失败,回到了香 港。他在大陆做的是出版社的商业,也是文化上的事,但事有不成,只好灰溜溜回到香港。而他的父亲正是一个戏班的班主,在准备祭鬼的时候,却突然病倒,宗华 不得暂时接收,以代班主的身份维护戏班的运作。就在他们为祭鬼而设的戏份正在搭建的过程中,事故却接连发生。因为抽签的缘故,他们的戏班被抽中的戏台, 已经运营了多年。在30年前,这个戏台曾经发生过一次火灾。一把火,将当时正在化妆中的整个戏团人员全部烧死,一大帮人突然丧命,做了阴间的小鬼。因为火 灾来的突然与诡异,很多人死的不明不白,怨灵自然不服气,聚集不散,一直想要寻找到替身,或者找到当年的凶手。
  
  现在,宗华他们的戏班来 了,那些冤死的鬼们,便开始找宗华他们的麻烦,不停地折腾来折腾,并开始要戏班中人员的命。后来,终于知道。当初放那把火的人,正好是宗华的母亲。30 年过,当放火凶手的儿子再次来到同一个戏院,那些尚未脱胎的怨鬼也终于找到了可以下手的目标,一心想要置宗华他们以死地。
  
  而在一番纠葛以后,宗华终于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的前因后果。为了赎罪,也为了让那些怨灵得到心安,他选择了自杀,以己血报母恩,代替早已自尽的目前偿还那些仇恨。
  
  故事以悲剧结束。而且,整个故事,讲述的就是鬼的复仇的故事。30年等待,终于等到了仇人儿子的到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种恩仇最能直白简单地做一了结。所以,宗华死了。
  
  当 宗华的父亲最后登台痛唱一曲古老的唱腔时,台下那些稀稀拉拉的座位上,突然间就坐满了人,而且还有很多的站票,有些人四下里站着来听戏。这些突然来的人, 其实都是已经死的人,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来满足一下自己的喜好。而这也是一种悲,相对稀稀拉拉的座位,更多喜好戏剧的人,居然都已经死了。活着的那 些观众,大都也满头白发,不日也要往生了。今日之戏剧,明年是否也变成鬼的一部分呢?天知道!
  
  戏究竟还能不能再唱下?而且,在每次唱的时候,第一排的作为都要空出来,因为那是为鬼留的位置。鬼的座位,人当然是不能坐的。所以,记着,在中元节那天,电影院看电影的话,最前那排,是不能坐的呢!

《盂兰神功》看电影记得不要坐第一排哦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盂兰神功》看电影记得不要坐第一排哦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盂,排哦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