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因父之名》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因父之名》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因父之名》观后感的正文: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导演吉姆?谢里丹,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英格兰和北爱尔兰的故事,男主人公裘利?康龙是一个鸡鸣狗盗之徒,没有工作,只能在社会上浪荡。影片开头,裘利因为在空屋子(事后证明这是共和军存放军火的库房)的房顶上偷扒钢材而被英格兰维稳的防暴部队误认为是狙击手,当时北爱尔兰的共和军正致力于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主人公所处的贝市早已风声鹤唳,裘利虽然侥幸逃脱了政府军的追捕,但是却因为盗窃被共和军抓住,危机之际,主人公的父亲约瑟赶来说情,裘利保住了他的腿(共和军本打算用枪打断他的腿作为他屡教不改的惩罚)。
  约瑟对儿子感到很失望” We’ve never had a thief in our family(我们家从没出过小偷)”,他知道裘利已经不能再呆在贝市了,下一次再被抓住,那么谁也保不住他了,于是约瑟让儿子伦敦开始新的生活。临别之际,约瑟语重心长地说:“Remember, honest money goes further(诚实赚来的钱持久).”而裘利显然已经厌烦了他的说教,他满心期盼着早点远离他那个“糟糕”的老爹,快步跑上了船上的旋梯。临进舱门时,或许是他良心发现,转身朝着父亲的背影并不大声地喊了句“再见,爸爸”。没想到一语成谶,再相见已是在监狱的牢房里。
  但是主人公显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些什么,他满心的欢喜地离开了那个被上帝遗弃的贝市,并且还在船上碰上了他的老同学保罗?希尔,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船穿过夜晚的迷雾缓缓地驶向了伦敦。
  裘利只想着享乐,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到伦敦后应朋友的邀请加入了一个嬉皮窝,no property, no law, just love.(无财产,无法律,只有爱)。所谓的嬉皮窝,在今天看来就是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吸毒,乱搞男女关系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勾心斗角,新人总是容易吸引异性的目光,裘利享受着这一切,却不知道危险在向他一步步地靠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伦敦的街头时不时的发生爆炸,北爱尔兰共和军想通过暴力手段让英国政府屈从,到处的爆炸案,让伦敦处处人心惶惶,连身在嬉皮窝的裘利们也不例外,因为他身上流着爱尔兰的血,所以被排挤出了嬉皮窝,连带着他的好兄弟保罗。
  两个穷困潦倒的人,无处可,漫无目的的走在伦敦的街头,最让人感动的是裘利的爱心,他把身上剩下的钱全部给了一个同样来自爱尔兰的老乞丐查理?柏克。这使观众看到了裘利身上留存的真善美,他并不是完全的一无是处,确实他鸡鸣狗盗,还吸毒,但他有起码的公德,有同情心,乐于帮助弱者。他并不是不能被救赎!
  命运往往令人捉摸不透,在他们走投无路时,裘利和保罗捡到了一个妓女家的钥匙,裘利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从妓女的家中偷到了七百英镑,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华丽丽地转身给自己添置了行头,以成功者的姿态返回了家中。首先,他要向父亲炫耀自己的本事,当然他没有告知钱的来源,其次,他不想像查理?柏克那样在伦敦虚度光阴,到老还在乞讨度日,所以他回到了贝市。他不知道这一次的偷窃成为了法庭上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是在走出妓女家的时候,裘利感到心中有点不安,我相信这是他还留存的良知“作祟”。
  一九七四年十月五日,英格兰,基尔福市,一场共和军蓄谋的大爆炸造成了五人死亡,七十五人重伤,这次的爆炸一反过的共识,共和军并没有提前预警,导致了极大的民愤,议会通过防恐怖主义法案,警方可将嫌烦羁押七天。群体的愤怒往往导致决策的非理性,这一道理再一次得到了印证,迫于压力,警方开始大规模地逮捕嫌犯。而这节骨眼上裘利离开伦敦返回贝市,并携带一大笔无法说明来源的钱财,加之被人诬陷,自然成为警方的重点怀疑对象。警方在没有真凭实据的基础上想要尽快破案,同时法律给予了警方特权,(www.diudou.com)裘利被抓回伦敦,遭到了残忍的刑讯逼供,他一直也没有招认,只是在一遍一遍的重复自己是无罪的。同样的迫害发生在裘利的同伴身上,他们禁不起警方的一再殴打,签字画押,指认裘利主谋整个爆炸事件,裘利的姨妈一家以及约瑟是共谋,制作炸弹并提供在伦敦的安全住所,警方据此提起公诉。应该来说这单单依靠嫌犯的供词是无法定罪的,因为警方手中握有极大地特权,很可能出现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的情况。但是,当时的英国已经是民怨沸腾,理性已经被愤怒掩盖了,加之警方在化验报告上作假,硬是把无罪的裘利等人定成了有罪。在审判庭上,被告律师陈情陪审团,诉说着被告在羁押期间所受到的迫害,不断被听众席上的人打断,引来嘘声一片。举证期间,裘利的不在场证明人,查理柏克被指查无此人,他招认了偷妓女的钱财,警方辩称查无此事,未接到任何失窃报案,局势已经一遍倒的偏向了警方。而且陪审团怎么可能相信一个连妓女的钱都偷的人而怀疑警方呢?短暂的合议之后,陪审团给出了有罪定论,听众除了被告家属全都沸腾了起来,最后,裘利等人被判处12年到三十年不等的监禁,其中裘利作为主犯,被判终身监禁,最低不得少于三十年的刑期,审判长甚至说了这样一段话“可惜你不是被控叛国,那要判处绞刑,我会毫不犹豫,判你死刑”。由此可见当时人们的理性已经缺失了,民众盼望以血的代价来偿还基尔福遇难同胞的血债,而罔顾了同为人的裘利们的人权!这一天法庭宣告了九名无罪的人有罪,使英国自傲的法律体系英明扫地,长期标榜自己是文明法律发源地的英格兰人,因用自己的权力绑架了九名无罪之人而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漫漫长长的监狱生活开始了,裘利们被当作爱尔兰恐怖分子遭到监狱里其他英国囚犯的集体抵制,他们不能再用餐地点就餐,不能操场放风,因为,他们是不受待见的恐怖分子,罪犯也容不下他们!约瑟,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坚信正义会战胜邪恶,不停地写信,抗争,但裘利从不和他的父亲一起,裘利已经对公正失了信心,至少三十年的刑期,让他觉得未来没有了希望,不如得过且过。后来,也许是共和军良心发现,策划爆炸案的人主动投案,希望能换取无辜的人免于灾祸,英国警方知晓了实情之后却并没有为裘利翻案,没有人愿意承担罪责,档案被无情地封存起来了,而且被注明“不得给举证律师看”,看似出现的转机一瞬间就消失了。
  时间过得很快,裘利习惯了牢狱里的生活,自从共和军的人进来之后,英格兰囚犯也不再敢刁难裘利了,他似乎没有什么不满了,唯有约瑟,坚持不断地抗争。共和军深得囚犯们支持,不断地策划暴动,裘利满腔热血地和他在一起讨论。约瑟看着儿子这样常常满是忧虑,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渐渐的不能下楼放风了,只能静坐在狭窄的监狱房里不停地写着平反的信。裘利看不下父亲这样每周和律师裴太太见面,因为约瑟已经没有精力背着一大袋信件上下三楼,他主动要求回见裴律师并直白的告诉她不要来打搅他父亲了,他并不相信法律,更加不相信律师。裴太太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其实是不相信他自己。
  裴太太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她坚信自己的委托人是无罪的,于是她奔波于法院和警厅,查找资料,历时数年不曾间歇。同时,裘利看清了共和军的本质,他们残忍地算计了监狱长,把无辜的人陷于死地,他改变了自己的立场,愿意和父亲一起写材料了。只是他没有耐心,写不下,约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裘利口齿伶俐,不能写的,便用录音机录下来,每一个细节对他们而言都无比重要。举证翻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约瑟没能熬过这一个过程,在狱中病逝了,他的死使裘利看清了许多事情,也成长了许多,以前他觉得厌烦讨厌的父亲,突然在他心中无比重要了,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的父亲,开始记念约瑟的好……人总是这样,失才懂得珍惜。约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申诉,一晃十五年的刑期就过了。
  案件的转折发生在裴太太身上,她查阅卷宗时,平时负责接待他的警察因病请假,那份不得给辩方律师看的文件,交到了她的手上,凭借这一有利证据,裴太太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地驳斥当年负责这起案件的狄探长,并痛心疾首地说道:“文件使英国司法扫地”。后来,女王特赦了基尔福爆炸四囚犯,因为国家司法不能容许这一污点所以采取特赦形式,但是约瑟并不在特赦之列。以父之名,因真理之名,最终所有的人都还以清白,但是被害人遭受的迫害,失的青春是无论谁都无法弥补的!
  十五年,人生有几个十五年呢?司法建设为什么一直以来受到这么大关注,原因就在于一个国家连司法都不公平了,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活着还有什么希望?中国刚刚落幕的十八大四中全会主题便是依法治国,说明国家高层已经意识到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了。在中国,发生的冤假错案,近期披露的有蒙古小伙被错判杀人而无辜偿命和某退休法官自我检举受领导压力造冤案,前几年也有类似的案件得以沉冤昭雪,而此时他们要不是耄耋之年,要不就早已不在人世,这迟来的公平与正义有什么意义呢?仅仅是一笔国家赔偿金就能弥补的么?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冤案,当时被告人想申诉,看守所的一名看守善意地提醒他,若是认罪可能以后还有机会申诉,若是现在申诉,可能连法庭都上不了,而死在看守所。多么触目惊心!
  中国的法制发展了几十年,总的来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大量的冤假错案。究其原因是领导人凌驾法律之上,司法并不独立,我尤其讨厌“严打”“高压”等字眼,严打什么呢?高压是对谁高压?一切依法办事不就行了么,为什么要干预司法,给司法施加外部压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打高压真的有必要么?就像孙志刚收容致死案一样,中国有太多人因为严打高压而死了,而且还是无辜的。警察的权力太大,领导的意志太重要,而且司法错案,国家买单,很少会溯源追究当事主办人的责任。那么领导为了政绩,肯定会不惜代价维持表面上平稳的假象,即便是冤枉了你,那么不好意思,只能怪你运气不好,往死里整,最好你死了,来个死无对证,民众的公愤止住了,领导办事得力,升官便指日可待。所以,我们说多数的民主可能会损害少数人的民主便是这个意思,苏格拉底便是按照正当的司法程序被判处并执行的死刑,这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中国未来的法制,我相信会越来越好,也希望冤假错案少一些,无辜的人请让他好好的,有罪的人给予他们应有的惩罚,和谐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司法独立要真正独立于行政,独立于公众意志,办案经手人对每一宗案件都应该负责,画押,以后追究责任时也应该一一问责,这样做有利于减少冤假错案。还有就是罪犯也有人权,不应该受到歧视,到那一天,社会公众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一名囚犯时,这个社会才是真正的法治了。

《因父之名》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因父之名》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因,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