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星际穿越》的关键点之一:三维时空与时空穿越

影视台词 > 影评 > :《星际穿越》的关键点之一:三维时空与时空穿越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星际穿越》的关键点之一:三维时空与时空穿越的正文:


  昨晚看完电影后,跟女朋友讲了几句关于三维时空的话题,她便更加感兴趣,赖着我要写一篇详细的给她看。于是今天就写这篇纯简化科普帖子,专业学霸就不要较真了。
  
  知乎上有关于此电影中“虫洞”、“黑洞”的论述,请自行查找来看,相信朋友圈也已经转疯了。但理解此电影在我看来还需要一个关键,“三维时空”。
  
  当然,这最终是一个电影。其情节的合理性,有太多地方,都不能用科学来审视。且不说跌入黑洞之后的各种情节,就是靠近中子星,或者任何大引力场,些许压差也能将人拍扁。中学物理讲过,水中深度不同,或者空气中高度不同,会有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来自于什么,地心引力,或者地球引力。事实上,一个恒星在坍缩以后,小的变成白矮星,就是将电子打入了原子核,而中子星,就是将质子打入了中子。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科普节目,其中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将现在地球上所有的质量全部打入一个乒乓球,大概就是中子星的密度。所以在大引力场中,如中子星上,其球体的光滑程度超越了我们人类现在既有的量度认知体系,是绝对光滑的,因为哪怕存在一丝我们可以认知的差距,其压差也会将其扯平。所以好电影就是好电影,看得爽就行了。这是一部相当震撼人心的电影,寂寞大师的配乐也已经成神,极简却极深厚深远。
  
  言归正传。影片中多次出现了时间变慢。一是主角远游回来,他女儿都快死了。二是主角登陆某星一会儿,回到空间,驻守站点的哥们已经等了他二十三年。我女朋友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问题。然而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对“三维时空”有一个简单的科学理解。
  
  关于维度,网上有各种视频教你怎么理解高维时空,但大部分人看了依然是无法理解的。事实上,对于学习过线性代数或高等代数基础的同学来说,高维的理解并不难,一个N维矩阵并不是什么奇异的存在,但是理解高维时空为什么这么难?原因在于,人是一种三维时空下的存在,习惯于通过三维时空的感受理解多维度,而事实上,这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即我们永远不可能获得高维时空的直观感受。即便在影片中,最后将书架房间变成一系列串起来的空间,其实这仍然是通过三维时空在进行描绘。
  
  什么是三维时空?让我想想,应该从哪里讲起。首先,我们眼睛看见的世界和地球是几维的?三维。错了。是二维的。无论你站在哪里,站在任何地方,我们看见的都只是一幅画面。试想一下,我们站在自己办公室,教室,宿舍,公园大道,任何一个位置,静静的站在看着前方,看见的是什么,是一幅二维的画面。当我们向前走一步,或者向后退一步,我们才获得了“三维”的概念。我们通过在一个办公室里行走,认知了这个办公室的三维空间结构。但是这多出来的一维空间,跟时间是什么关系?它就是时间。当我们向前走,向后走的时候,它所需要的就是时间。换句话说,我们通过时间感知了第三个空间维度,从而得到了我们所认知的“三维时空”结构。
  
  这就得出了关于时间的一个经典结论。即时间来自于运动,或者说时间的本质体现为运动。试想一下,即便我们站着不动,有一个美女或者帅哥冲着我们走过来,这个时候虽然你站着不动,但你仍然看见了三维时空。如果我们站着办公室中间不动,这时候突然整个世界,整个办公室一起朝身后移动了三米,我们依然看见了三维时空。因为我们相对于对面的美女和办公室,具有相对运动。换句话说,对方的运动也就构成了你的运动。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尤其是在一个真空环境下。所以,我们即便站着不动,看着大海,吹着山风,感受着三维地球的美妙,也是通过相对运动获知的。我们头可以伸缩,可以转动,我们的眼球可以转动,我们眼睛之间还有距离。我们通过所有的运动感受时间(或者说第三个空间维度),如果全世界突然完全停止,我们将不能获得对时间的认知,也不能了解什么是三维时空。
  
  试想一下,如果宇宙中只存在一个原子,或者更小的单位,或者叫“始基”,其由于是“始基”,所以其内部无运动,由于只有它,它无法感知任何的相对运动,对于它而言,不存在过,也不存在未来,因为没有任何的相对运动,根本就不存在时间。当这样的原子存在两个时,它们就可以参考彼此的运动来确定自己位置,而两个“始基”不同的位置状态就代表着时间的变化,它们俩可以协商通过一定的量度来测量其位置变化的状态,这就是时间量度单位。
  
  可能现在我们任何一人被扔掉宇宙空间里,就算没有任何参照物,也会细数,1…2…3…4…,按照一秒一秒的数过,以为这就是时间,时间是一种宇宙中绝对存在的高于物质的东西。其实不是。我们对于秒的概念,来自于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千百年来,是这个运动造就了我们的时间量度和对于时间的心理感受。如果一开始地球就比现在转得更快或者更慢,我们很可能对时间的心理默念就是“哔哔哔哔哔哔哔哔”。时间从来都不是高于物质的绝对存在。这个世界造就了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又仅能通过这样的认知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这就是人类大脑思维难以超越的局限性,但怀疑精神能带领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而这种局限性导致了我们也不能对高维时空形成直观感受,永远是二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好比三维时空是一个box,如果我们可以跳出一个box,才能看清这个box。而我们无法跳出box。可能有人会同我女朋友一样问,那为什么可以看见桌上的box。我们看见放在桌上的box是一个二维的box,它可以由美院的学生将其描绘得惟妙惟肖。但是美院学生画的box无法与我们存在实体相对运动,因此是二维的。而现实的box可以与我们存在实体相对运动,我们可以顺着的它的边缘,踮着手指头敲过,我们可以在一个实体box上获得关于时间的感受。所以即便我们看着桌上的box,也不过仍然是通过我们的“三维时空”观在看着这个box。
  
  所以影片里讲述的,从高维时空看着我们的感觉,会是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只是一个三维时空的动物,我的大脑不允许我可以获得高维时空的感受。如果非要强行打个比方,就好比我们看着窗外的景色以窗户为分界线,或者站在马路上,以马路对面为一条分界线,或者以你面前任意远处一条线为分界线,分界线那边的人和事物,不能越过来。我们在这边,可以前进,可以后退,可以通过这样的前进后退获得时间的感觉,而他们在我们眼里,永远是一幅会动的画框。他们只是二维世界里的存在和生物。并不是说穿过就能进入另一个三维世界,这不是任意门,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二维存在和生物世界。他们只能斜上斜下的运动,而且身体大小或许也会随着不同的斜上斜下而改变。而他们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世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之外原来还有三维度的世界。当然这也不易理解,因为事实上,我们看一幅会动的画,我们依然是通过三维时空观的映射理解二维存在和生物世界的,事实上,因为我们从来就不可能见到过二维的生物,因此这种概念与高维时空一样难以理解。影片中,对虫洞的解释,就是用一张纸对折,而纸是二维时空,对折就是三维的,或者说空间弯曲的。我们是三维时空生物,所以我们没办法直观想象三维时空弯曲会产生的效果。
  
  事实上,本片中大量出现的时空穿越感知,并不易理解,因为本片的基础是通过讲解空间穿越来实现时间穿越的,而不是直接点明了时间可以穿越,在这方面我相信《时间规划局》和《命运规划局》等影片也挺好看。
  
  下面讲一下空间穿越与时间穿越的问题。我们已经明了了两个问题,一是时间是空间运动的量度,是我们通过对运动的感知而形成的认识,二是我们作为三维时空的生物,大脑的逻辑系统不允许我们获得对高纬时空的直观感受,对于高纬时空的理解和运算需要大脑极其复杂的组合才能实现,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中学之后就放弃了天文学这一领域。
  
  记得高中的时候,一个同学问过我,“爱因斯坦说人按照光速跑,可以看见过或者未来,应该只是能看见那样的影像,而不是身临其境吧?”。抱歉的是,并不是看见影像,而是身临其境。首先能否回到“现在”的过?影片给出了答案。不能。犹如经典的哲学语言“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来自于相对运动,只要这种运动存在,我们的逻辑就是具有先后的。换句话说,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过、现在和将来,只是我们将这种对于相对运动的感知定义为了过、现在和将来,这种定义本身就代表着,“现在”的“过”是不可能逆转达到的,只有未来。人按照光速跑,可能到达的过也是相对于“基于我们在地球上感知的时间系统定义的‘未来’”的过,也就是时间变慢的效应。
  
  有的人,包括很多家长,老师在我小时候都是瞎说,相对论的时间变慢,就是人为什么等人时时间这么慢,为什么一玩游戏,就变得很快。这是心理学,不是物理学。
  
  理解狭义相对论的基础还是比较容易的。广义相对论需要复杂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在狭义相对论中,通常说的“光速不变”,是指光速相对于任何非惯性参考系的速度不变。什么意思呢?就是好比你站在一列向东行驶的火车上,他站在一列向西行驶的火车上,我站在站台上看着两列火车向东西开走。而我们三个人用手电进行对射。我们惊讶的发现,无论火车加速减速匀速,我们三个人看见彼此中任何一个人的光束的速度,依然是光速。而这与牛顿运动体系是矛盾的,好比站着火车上的两个人看见的光速应该加上或者减火车的速度。但现实是,没有变化。爱因斯坦基于这个问题,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事实上,只要明白这一点,通过高中数学也可以推导出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公式。
  
  相对于今天的我们,19世纪20世纪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是不易的,他们只能通过大脑的想象和认知来理解这样的现象,比如红移和蓝移。而今天的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观测手段来验证这一事实,好比我们了解各种电磁波的能量可以通过频率进行改变,但其相对速度确是稳定的。
  
  关于为什么接近光速,时间会变慢,甚至我们的生理也会变慢?网上有很多很好的帖子,非常形象的描述的这样的问题。既然已经有现成的描述,我就偷懒简单转述一下这段(我不能保证数字准确,但意思差不多如此)。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生理结构和世界由基本粒子构成,不较真的情况下,以原子为例。原子在空间中运动的速度有多快?大概其体积的10兆倍。相当于假如原子是一个人,他会在1秒钟只能穿越100多万个地球,但由于原子太小了,所以事实上对于它的100万个地球的距离也就是200米。但我们的身体并不会因为这样而爆炸,因为每个原子一秒钟会改变运动方向1000亿次。场力将它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构成各种化学结构,使得我们的身体保持稳定,甚至可以在键盘上快速的用力敲打出这些文字。 (www.diudou.com)
  
  化学反应是什么?化学反应是基本粒子如原子的运动。由于时间是我们对相对运动的认知度量,我们的生理化学反应也取决于这样的时间。当然原子的运动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时间,在它们的世界里它们有它们自己的时间,只不过我们的时间量度可以衡量我们的一秒钟对应它们的时间量度。一个糖分子被蛋白酶砸成两个丙酮酸分子,在分裂释放出氢原子和碳原子,再与呼吸得到的氧原子形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以提供新城代谢的物流和原料需求。因此,如果原子的相对运动放慢,或者静止,我们的新城代谢系统也就变得缓慢或者静止,我们的神经信号传输也会因为神经信号原子的放缓而放缓,我们整体的生理寿命相对于原子没有放缓的生物会变得更加缓慢。
  
  那么怎样才能使得原子静止?根据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获取关于原子内部比如电子的运动,因为一是电子的波长很短,比我们用于进行观测的光波长还要短许多数量级,二是因为当我们希望观测的精度更高时,光照射到电子上,我们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所具有的能量会传递给电子,致使我们无法观测到电子本来的运动轨迹。总之,无论如何,我们是没有办法直观了解基本粒子的运动的。这个好比在数量金融中,当你建立一个投资组合的时候,你已经改变了在你建立组合前所分析过的市场本身,因此无论如何,你不可能置身于博弈之外做出基于客观概率的投资。
  
  但是假定,电子以一定速度在原子内部进行运动,或者说原子的运动来自于其内部运动的能量,且假定就是原子核与电子相对运动的能量。原子核如果静止,电子飞快的转动,形成了原子的能量场,与其它原子进行化学反应。(我不懂生物学,需要懂行的人确证)按照网上的说法,每秒钟,人每个细胞内每个蛋白质中的数万个原子都会相互撞击10亿次以上,以完成砸开葡萄糖分子释放能量并组建肌肉和胰岛素肾上腺素等各种生理必需品,每秒钟每个细胞要完成6万亿次蛋白质分解与组建的事件。不管这些数字是否准确,但大致意思是如此。如果原子之间不能进行化学反应,即原子停止自身的运动,这种新城代谢就会停止。由于我们刚假定了原子的能量场来自于其于电子的相对运动,而这种能量的传递在物理学中涉及到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简单将其统一理解为类似电磁场的能力场,那么这种场中传导速度就是光速。而当原子以光速进行运动时,这种场力传导就会相对静止,那么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相对运动也会停止,失能量,整个原子将会进入稳态,进而所有的生理变化都会停止。换句话说,以原子内部的能量变化,或者说原子核与电子的相对运动,决定了一种时间,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原子时间,或者简单的看作“基本时间”。
  
  根据我们前面讲过的三维时空,时间的本质就是运动,处于不同运动系中就具有不同的时间。这是否属实?当代科学已经进行了许多证明。最经典的就是“原子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铯原子钟”,其利用铯原子内部电子在两个能级间跳跃(中学物理讲过运动速度与能级的关系)辐射出来的电磁波作为标准,控制校准电子振荡器,进而控制钟的走动,其稳定性极高,大约误差为2000万年相差1秒。类似的还有氢原子钟,误差为每天10亿分之一秒。而关于原子钟的研究和精度提升,现当代有更多成果,如美国2010年研制的铝离子光钟误差为37亿年1秒,我国在航天航空中也有自己特色的原子钟。将原子钟,放置在环球快速飞行的战机上,或者空间站中比如太空原子钟系统ACES,都已经验证了相对运动(场域变化)对于其原子内部运动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验证了相对运动对于时间快慢具有的影响,比如在空间站的原子钟比地面一年会慢上N纳秒N微秒,或者我们能够从地面探测到大气层上层产生的μ介子,而如果没有时间膨胀效应的话,在未到达地面之前它们就应该已经衰变了。
  
  由此,就验证了狭义相对论中关于相对运动(场域变化)会作用于基本粒子进而导致时间变慢(包括生理运动变慢导致生理时间变慢)的结论,也就形成了影片中的时间穿越效应。
  当然,这些观点是否正确?按照物理学已有的探索发现,是不完全正确的。但对于理解影片,是有益的,即理解如何通过空间穿越(场域变化)实现了时间穿越,其实,看了上面说过的话,就明白这两者是同一回事。
  
  粒子物理学确实是高大上,基本粒子也远远超过了中学所述的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一水平,顶尖的学霸们正利用各种大型数十公里的对撞机朝着更核心的世界本质进发。尽管我是一个早已从事远离物理学的人,但我仍然记得在10岁年纪是夜夜注视星空,幻想着外太空的奇幻美景。《星际穿越》就是这样一部带动人心回到小时候的佳片。我们人类在自然面前太渺小了。网上有一组经典图片来说明。好比地球是一个核桃,太阳系就是一个地球。太阳系是一个核桃,银河系就是一个太阳系。银河系是一个核桃,那恐怕要穿越银河系才能到达另一个星系。当然,我这个比喻是不准确的,但可以说明我们有多渺小。
  
  最后,我女朋友问我相信有外星人吗?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取决于你支持什么宇宙观。好比支持大爆炸或者准衡稳态,那我相信,因为这样的运动理论导致了必然存在漫长的过,足以在系统概率下形成跟人类一样的智慧生命。连他们是否需要氧气,我们也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对于智慧乃至于意识的产生,依然不能给出准确的物理学答案,当然可以看见当代认知神经心理学在这方面已有很大的进步。天文物理学充满了未知。基本粒子,弦,类星体,暗物质,场的传导,等等,我们都还无法给出解释。一早就传来了探测器登陆彗星的新闻,我相信在本世纪,许多人都有可能亲眼见证更多关于星空认识的伟大奇迹。也希望这样的影片能再多一些,唤起我们对于这个孤悬黑空之中的唯一家园的珍惜,以及对科学的崇高敬意。
  
  如果非要让我说,我还是只喜欢星球大战中的时空观。

   我始终觉得中国的很多老话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说的很有道理,其中有一句是"万变不离其宗",此乃道家哲学,意指事物再如何变化多端,其本质是不变的,我引申为世间万物尽管形式万千,其本质是相通的、不变的,小到一个细胞,大到整个宇宙。就拿电影这门艺术来说,我们看到的一切运动的画面,都是由一格一格(即一帧)静态的图像组成的,也就是说,电影中一秒的运动画面由24格静态的图像组成,即24张照片,当这24张照片依次在一秒钟的时间通过你的眼前,你看到的则不再是这24张静态的照片了,而是一个时间为一秒的连贯的运动,这是电影最原始的原理,人眼能看到物体的运动的原理是如此,摄影机能记录运动的物体的原理也是如此。
  
   而电影,也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那么问题来了,电影中的时间和空间与我们人世间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宇宙的时间和空间有没有联系呢?或者说在本质上是不是相通的呢?《星际穿越》中导演诺兰为我们呈现的关于宇宙时间和空间的理念,与我一直想象的在很多地方不谋而合。
  
   电影艺术中那一秒24格静态图像,其中每一格静态图像本质上都是在运动中的,不是纯粹的静止,宇宙中没有纯粹静止的事物,24格图像中,每前一张图像都是下一张图像的开始,也就是说每前一张图像都预示着下一张图像将如何运动,我叫它为运动的趋势。从所周知,再细微的运动都是需要时间完成的,就像电影中的24格图像一样,需要一秒种的时间形成连贯的动作,而其中的每一格都需要1/24秒的时间完成。现实生活中的运动也是如此,而且更复杂,不仅仅是在一段时间内完成,还在一个真实的三维空间里完成的。
  
   在我的想象中,时间与空间是一一对应的。现实中的每一格运动都对应着一个时间和一个空间,也就是说24格运动都有属于每一格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即24个时间和24个空间,它们依据运动趋势依次排列,互相没有交集,即都是平行的,而且每一格时空中的所有物体都是同等的,也就是说每一格时空中都有一个你,而且是唯一的一个你。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大家可以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上画出互相平行的若干条直线,然后把纸对折,使一张扁平的纸呈一个垂直的形态,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此时的纸由扁平变成更加立体的形态,而且由最初的一个面变为现在的两个面,那条折痕可以当作两个面的相交线,现在看,是不是每一个面上的所有直线都经过相交线在另一个面上对应着属于自己的直线,而且互相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不重叠,大致就是这样一个模型。
  
   我们知道,现在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个四维空间,由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组成。人类身处的空间是三维空间,世间万物看得见摸得着且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虽然有些物体我们看不见,也没有触觉上的感知,比如空气,更小的比如细胞,但这些物体还是真实存在的,是有质量有体积的,所以空间的概念我们不难理解,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时间也是真实存在的,虽然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还是可以感受到,比如作家形容,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时间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的。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我们能理解时间的存在感,那我们对时间就真的没有触觉上的感知吗?我们真的看不见时间的样子,摸不到时间的躯体吗?在我的想象中,时间是有质量有体积的。
  
   曾经看过日本导演园子温执导的《恋之罪》,其中有一个理念是说,文字是有其深刻意义的,比如眼睛这个词,本身没有意义,就是一个词,由两个字组成,但眼睛这个词指的是人的一个生理器官--"眼睛",这个本来没有意义的词对应了一个物体,从而产生了意义,我们知道"眼睛"这个物体的存在。那时间呢?时间这个词对应是什么呢?时间到底在哪呢?《星际穿越》为我们展示了时间的样子--时空隧道。
  
   在《星际穿越》 中,男主坠入黑洞,无意中进入了时空隧道(我只看了一遍,没有理解错的话,进入的应该是时空隧道,我也没有搞清楚这个时空隧道是自然形成的还是未来的人类制造出来的,貌似那个"虫洞"是未来的人类为了救过的人类造出来放在土星附近的,不过这些也无关紧要),他看见了正如你所看见的,在这里不多说剧情,我想引起你们注意的是,你看这个时空隧道像什么?像一个万花筒,这不是重点,是不是一格一格的,每一个事件对应着一段时间和一个空间,排列整齐且相互平行,这就是时间的样子(回想一下我之前提到的模型)。在这里男主看见了过,看见了时间,并且触摸到了时间,他在时空隧道里的所作所为解释了过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说,他改变了未来,他触碰了过的时间线从而导致未来一系列的事件发生,过的果原来是现在的因,完成了因果关系,是不是很神奇?看到电影发展到此时的你,是不是也很兴奋呢?
  
   不过《星际穿越》里所展示的时空样子与我想象中的并不完全一样,不是像我说的,我们的每一格动作都对应着一个时间和一个空间,而是一个事情对应着一段时间和一个空间,如果把我所形容的时空的样子呈现出来应该是每一个时间和空间对应的事件是相对静止的,下一格才是上一格事件的进一步发展,而不像电影中那样一段时间和空间里是一个完整的事件的运动,如果像电影中那样,就又有问题了,某一事件在时空隧道里占据某一空间多少时间才进入此事件的下段时间和空间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一切为了好拍,为了好看,这就是电影,电影的魅力也是如此,诺兰设计了他自己的时空隧道。
  
   我上面提到了"因果关系",这在电影艺术里,尤其是剧情片中,事件的因果关系尤为重要,决定了一个剧本或者说一部电影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当然电影也具有不完整性和不统一性。佛曰"因果报应",俗话也说"有因,必有果",男主在时空隧道中也验证了这句话的道理,但我想让大家注意的是,你有没有看见,不管男主如何撕心裂肺绞尽脑汁的想要阻止过的自己不要离开女儿,但最终自己还是离开了,这一点我觉得诺神的设置非常巧妙且合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因做错了某事而后悔想要回到过重新选择正确的做法,但我们真的可以逆转时间,让时间倒流,一切重来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即使你离自己的过是那么的近,就像男主一样,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过,而且是在时空隧道里,本以为可以轻易改变过自己的决定,但依旧束手无策,能做的也只有费尽心机为过的世界留下线索,也仅仅只能做到这些,你无法突破那层透明而坚固的时间隔阂,你不能与当时的自己同处在一个共同的空间,你回不到过。
  
   我一直觉得无论人类发展到如何先进的科技水平,对于"时间"始终会是一筹莫展,"时间"是神圣的,容不得人类有半点亵渎的。小时候也包括现在,我们就幻想着能够回到过,穿越未来,甚至幻想着拥有一只哆啦A梦,利用任意门和时光机,我们想要的地方,这是多么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但是当我看到《星际穿越》中男主对着过的自己如此歇斯底里的咆哮但无济于事的那一幕时,我越发坚定自己的观念,无论如何,我们改变不了时间,我们改变不了过和未来。因为时间是永恒不变的,就算我们能看到时间的样子,但我们也仅仅只是能看到而已,我们对时间做不了什么,它就是这个样子,就只有这一种模式,那就是不断的往前走,时间不会顾及任何事物的感受,就是这样走,走。
  
   这时有人也许会问,男主还是改变了未来了啊,他来到过的时间线,为自己的女儿留下线索和解开黑洞的数据,从而拯救了地球上的人类。是,这没错,但我不认为这是改变未来,这还是属于我上面说的"因果报应"。男主来到时空隧道,他没有对时间做任何的变动,他只是为未来如何发展制造了一个"原因"。当电影在为我们呈现书籍掉落、地板上产生坐标,当时男主和他的女儿并不知道是未来的男主干的,他们依旧在依照自己的决定和判断在过着日子,时空隧道的男主没有告诉过的任何人该怎样做,该怎样避免未来即将要发生的事,他没有干涉到任何人的决定和判断,未来是怎样的还是怎样的,与我们一路看过来的剧情一样。当经过一系列的发展,男主来到时空隧道后,他才知道过的女儿之所以会发现所谓"幽灵"的原因,原来是他自己,还是一种因果关系,现在的"因"导致过的"果,"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轮回"。
  
   为什么我会说诺神的设置巧妙且合理,就是因为他没有像其他穿越剧那样俗套,他没有让男主越过"时间"的鸿沟,没有让男主打破"时间"的禁锢,没有让男主与过的自己交谈,诺神与我一样,尊重时间,尊重历史,尊重过。时间神圣不可侵犯,时间无法改变,时间坚不可摧。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过穿越到过的世界,而不是在时空隧道里,我们直接干涉了过,那已经过的未来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比如说你的一个好友在过发生意外死了,你终日因失好友而痛苦不堪,有一天你穿越回到了好友事发的前几秒钟,你救下了你的好友而免于死亡,你的好友活了下来,那未来呢?未来中你的好友会不会活过来了呢?如果都已经火化入土为安了,那会不会凭空在出现呢?我们看过一些电影中是这样呈现的,采用虚化的方式代表消失,采用虚实的方式代表出现,但这只是一种艺术手法,那现实呢?现实我也不知道,但我坚信坚信绝不会是这样的,因为你违反了某人的设定,他坚决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就想《星际穿越》中的男主一样,连他那一点点的小作为都会影响到未来的走势,更别说让你直接干涉了,那还了得?"蝴蝶效应"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吧?此效应的威力有多大不用我再多说明吧?时间只有一种,未来只有一种,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
  
   说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都会想到,既然时空如此的威严,并且时空隧道中有如此众多的"时空格",这些"时空格"是怎么形成的呢?又是谁在管理呢?我也不知道是谁在管理这些时空,虽然本人不信奉耶稣基督,但正如我上文提到的那个"某人",姑且就叫他"上帝"吧。
  
   神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科学,当科学无法解释的时候,那科学的尽头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回到了神学。想象一下时空的样子,由不可计数的"时空格"组成,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高山流水、土壤、大气、各类星球、星系等等世间万物在每一格时空中都是同等存在的,工作量如此浩大的"时空管理员"是谁?他就是"上帝","上帝"造就一切,管理一切,安排一切,毁灭一切。我认为,他甚至安排了好了我们的未来,我们自出生到死亡,我们的一生中所有的遭遇、决定、举动,他都是为我们设计好了,而且是"私人订制",独一无二。他还创造了规则,比如他不会让我们改变时间,改变已发生的事,改变他为我们设计好的一生,就像男主一样,"上帝"不会让男主改变他过所做的决定。但"上帝"也很淘气,他为一切定下了规则,也为自己定下一条规则,那就是不干涉万物的决定,他只指引我们的向,就像男主一样,他能坠入时空隧道,也许是"上帝"的指引。
  
   中国还有一句老话是这样说的,"活在当下",什么叫活在当下?这是一句禅语,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不盲目幻想,这叫无忧;对过已发生的事不计较得失,这叫无悔,能做到无忧无悔就是活在当下,而做起来真的是太难了。有谁没有幻想过自己以后会多么富有,又有谁没有后悔过当初没有选择这样或那样做,不过这些都很正常,世间没有圣人,只要是人,都会有七情六欲。就像《星际穿越》中有关人性的探索,布兰德说宇宙没有邪恶,是因为人类对宇宙的未知而产生了恐惧,从而说宇宙是邪恶的,但极其讽刺的是,他们非常信任的人类的勇者曼恩教授却被人性击败了,他想活着,人类求生的本能滋生了他内心的邪恶,但是我现在对他反而没有了之前的厌恶,更多的是理解他,同情他,愚蠢的人类啊,谁又不是呢?
  
   珍惜身边的亲朋,珍惜自己的爱人,珍惜自己的孩子,生命只有一次,你无法穿越时空为你的错误而选择重新来过,无论人类的科技以后会多么发达,在这浩瀚无限的宇宙河流里也只是一瞬涟漪,虽然我们如此渺小脆弱,不值一提,但"上帝"赋予了我们邪恶的同时,还给了我们"爱",也许,不是也许,只有爱,才能与这宇宙抗衡,拥有爱,就拥有了整个宇宙!

《星际穿越》的关键点之一:三维时空与时空穿越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星际穿越》的关键点之一:三维时空与时空穿越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星,穿越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