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推拿》革命与怜悯

影视台词 > 影评 > :《推拿》革命与怜悯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推拿》革命与怜悯的正文:

  1、看完了对盲人群体有一种恐惧感,有缺陷的世界制造集体的恶,眼盲成为一群人向社会抵赖的方式(有点像掩耳盗铃),抵赖的背后是他们深刻的自卑感。
  2、眼盲让人降低一个维度,尤其是盲人群居的集体象征着他们遁入另一个世界,一种功能的缺失令他们的其他感觉更发达,像荷尔蒙,黄轩演的是一个如发条一样的动物。
  3、盲人推拿师和妓女是对位关系:都要被客人点来上钟,都要服务更高等级的客人,都是弱势群体,但他们彼此之间还要被消费。《推拿》是社会底层的挽歌。
  4、黄轩复明的一场戏,如降临的神迹,人沐浴着圣光。(让人有从压抑中解脱出来的舒畅)。
  5、唯一觉得让人舒服的是梅婷,她是美的,但审美对他们来说是无意义的(只对正常的客人有意义)。秦昊是盲人里的文艺青年,有纵欲无度的气质,一双风骚的假装会“审美”的眼镜,实际上都是矫揉造作。
  6、长得像猪扒一样的小孔成为大伙儿的欲望对象,可见盲人的世界里是没有日常审美标准的。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怪癖:总给发条上弦的、夹子虐手上瘾的、歇斯底里吃橘子的,滚瓜烂熟背三毛的,爱数碗里羊肉块的,还有谢耳朵一样叩门不止的。
  7、梅婷的眼睛(虽然盲了)是敞开的窗,连接正常世界和盲人世界,这是审美的出口(因为她不但代表美,还代表善)。在这一点上,她比那个半盲的女人更有代表性,“断指”(失以触觉维生的力量)则令她告别这个群体,也意味着这个群体的彻底堕落和解体。
  8、黄轩经历视力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变化,暴力和自残是用来对抗黑暗的方式,这种黑暗不仅是失明,也是社会的黑暗。郭晓冬也有选择用自残对抗高利贷者的“壮举”。
  9、电影里出现种种暴力、色情,再次触及电检底限,但更狠的是电影里的妓院在被警察查封后又能重新开张。
  10、按摩院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结构,作者用它做了一个群体病理学研究(如“嫂子公有制”的倾向),又在“群魔乱舞”之前将之解体。
  11、在娄烨的电影里,粗俗(荤段子)总是和诗意(大家读盲文的那场戏)并存,这是他自己的美学形式。
  12、画外音在电影里是苍白的表述方式,和开篇介绍演职员表一样。这种表述的角度,将盲人和观众对应,但在视觉极端表现上,又疏远了观众和盲人的距离(作者给两个群体画了一条看不见的分界线)。这也是娄烨叙述和美学上的悖反:既像纪实的路子,又有强烈的戏剧化及诗性表达。
  13、群戏的设计视角凌乱,让人想掀桌打人。
  14、黄轩复明的一场戏里视角的来回切换全都是虚矫和模糊不清的场景,倘若一半是黄轩的视角(半盲),另一半则既不是正常人的视角,也不是盲人的视角,很奇怪。
  15、曾剑的摄影在继续一种“毛玻璃效果”,持续的超强虚焦和晃动,很难看。他只有拍自己老婆的时候镜头是稳定的,是真爱。
  16、摄影机广角镜头对准的一张张面孔凸显“审丑”的效应,难道这是盲人内心的黑暗在面部的直观显示?还是作者视角下盲人的精神面貌?同样是盲人电影,《逆光飞翔》为何就是安宁和煦的样子?
  17、娄烨有着看待和批判社会的极端方式,《推拿》看似四平八稳的背后是一种无法无天,第六代是非常极端的一代,娄烨是其中最极端的一个,他是这样成为一名“革命者”的。
  18、电影能过审,我想是因为电检部门觉得对他有亏欠。
  19、其实娄烨的美学是粗糙混乱的,地下电影偏执的走向也是一个扭曲的过程,他的长处是批判性(这是一种充当革命者的直接的批判)。任何革命者都容易被竖为榜样,他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根本分不清什么叫“大师不在,竖子成名”。
  20、娄烨是个非常主观的、极端的电影人,他划出最极端的场景,让后向电检一点一点妥协,这是他的存在方式。或许这也是好的,中国电检要进步,或许就需要这样的一批人不断冲击电检的底限。
  21、娄烨是中国电影的良心,娄烨的电影一直在进步,说这种话的人都是他的信徒。理性的观众我想不会这么轻易板上钉钉。

《推拿》革命与怜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推拿》革命与怜悯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推,怜悯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