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星际穿越》中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取向

影视台词 > 影评 > :《星际穿越》中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取向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星际穿越》中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正文:

  文/松露冷
  “如果你有机会制作一部电影,那么你的风格实际上就是你思维方式的结果。”电影集政治、商业与文化作用于一身,是美国流行文化色彩的图像化。对于《星际穿越》,无论从科学理论入手还是以情感切入,亦或讨论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性,始终绕不开诺兰式电影惯性,更不会偏离美国民族心态。
  #危机意识与英雄主义情结#
  《星际穿越》的大背景充满后科技时代的苍凉。末日将近,科技、教育全面凋零,人类不仅面临粮食危机,更面临对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信仰危机。此时NASA发现土星附近出现了一个人为制造的虫洞,人类有了寻找新家园的可能性,布兰德教授遂领导了悲壮的拉撒路任务。对生存环境恶化和信仰退化的恐惧贯穿始终,其对科技发展后的反弹、信仰崩塌的描绘则是经久不衰的危机意识体现。
  恐惧在美国神话的十大法则中名列第一并非毫无道理。殖民时代的压迫与抗争造就的忧患意识通过宗教思想塑造了民众的心理。无论是对民族国家独立性的抗争、对社会肌体的矫正还是在全球化时代应对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态度,其对抗性的霸权主义由恐惧心理驱使。从英属殖民地建立国家之初,到当今资本主义强国,美国人无论对生态环境还是政治环境都保持高度警惕和强烈的危机意识。因而其更需要一个保护性英雄象征来与之协调,英雄主义情结由此而生。
  而库珀作为末世时民众的希望,自然也拥有美式英雄主义的特点。首先是挑战情怀,将在外不受军令而产生的意外成功。得知布兰德教授的谎言后库珀执意要回地球,与永恒号对接时的突破,关键抉择引发连锁效应,由此直抵成功。其次是个人牺牲精神。其自主脱离母舰坠入黑洞类似于美国队长驾驶飞机驶向冰原、钢铁侠怀抱核弹飞向太空等情节,在千钧一发之际抛却情爱眷恋,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而牺牲精神又导致了第三特性——拯救世界。库珀在黑洞中获悉“未来人”的指示,引导女儿墨菲成功避免地球覆亡的悲剧,个体死亡也得以避免。最后是英雄主义最生动最区别于初始英雄主义的特性,即人性附着。为英雄添加具有普世性的情感色彩,不仅使扁平人物立体化,更使观众容易产生共鸣。而库珀与墨菲的父女情因间隔了时空、宇宙的无限性和神秘性,更容易使观众忽略其根本套路。
  #精英主义#
  本片中出现了两个谎言。一者决定了开篇,一者揭开了结局。
  拉撒路计划派出的第一批探索者有三个反馈了积极信号,于是库珀等人穿越虫洞进行考察。布兰德的Plan A 以解开重力公式为基础输送地球人,未果则实行 plan B ,即在该星球上孵化飞船携带的人类胚胎卵。然而,因无法得知黑洞内部数据,布兰德教授隐瞒了解开公式的秘密,实则执行了Plan B。几人到达领军人物曼恩博士的星球后,真相被揭露,却又陷入另一个更为阴险的谎言之中。曼恩为得到救援伪造了星球勘测记录,并试图杀死库珀开走飞船以求生。
  布兰德与曼恩皆为科学界翘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中流砥柱,代表着后科技时代美国最后的智慧与勇气,肩负着拯救人类的使命,是近乎神化、被拉撒路行动中所有人毫无保留地信任着的精英。但却完成了意想不到的反转。理论缔造者以牺牲地球上所有生命为代价换取种族延续,先遣开拓者以牺牲人类种族前途为代价换取自身被拯救。前者欺骗了一无所知的民众,后者欺骗了被选中的同仁。似乎精英主义所提倡的觉醒、拯救成了玩笑,信任带来不可估量的危险。
  究其原因,布兰德教授无力亦无勇气承担耗费时间探索黑洞奥秘的代价,他亦深知,人类个体的家园情结与文化寻根一样难以战胜,所以不能将真相公布。作为精英阶层的决策者,往往以牺牲现有群体的生命利益以获取种族延续性利益。那么,围绕这一人物形象的问题就在于,精英阶层能否建立与其他社会阶层的普遍代表性?他们是否有权利在关乎生命权利的问题上不问意见地替人类做出最终决定?
  而曼恩博士一直在侧面描述中以英雄之姿出现。他所面临的的是求生本能与个人信仰的冲突。面对库珀的痛苦呻吟时他的自语残忍而伪善,却无比契合当时他的心理状态。对他而言信仰此刻已经虚无化,无恶即无善;信即是我,我即是信,个体生命高于一切。精英个体被要求持续奉献与持续牺牲,但曼恩之类的信仰之基没有深厚到做一世英雄的地步。个人情感倾向在计划中被忽略不计,一时英雄被默认为一世英雄。人性的异化是精英主义或者说任何主义都无法解决的。
  #表现形式的妥协#
  如果库珀死在冰原之上,曼恩博士继续他的计划,带着胚胎卵流亡宇宙,地球若干年后彻底覆灭。影片就此截止,只表现这两个谎言所带来的颠覆。人性被黑暗完全吞噬,人类没有光明的未来。这是帕索里尼式的暗黑寓言,不是诺兰的星河史诗,更不是好莱坞电影推崇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取向。
  尽管库布里克以《奇爱博士》《发条橙》反映导演对人类未来命运和人性倒退的悲观看法成就绝世经典,但一来,制片、发行公司的经济效益与大众接受度直接关联,而接受度则以票房体现。二来,依麦茨“电影实质在于满足观众的欲望”观念,电影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的利器,让受众在观影同时“达成想象中的满足,以此来消解现实中面对的困境”,这才是主流影片的精髓。
  诺兰善于寻求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但不代表他会背离美国价值理论和电影规则,而这并不影响其对电影深度的探索,在曼恩博士形象塑造中似乎也可以得出“反对造神”的解读。对人的过度陶醉不仅会造成对其作品的解读偏差,也容易扭曲其固有态度。我们不必称其为神,只需观看,沉思。

《星际穿越》中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星际穿越》中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取向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星,取向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